靖康稗史
《靖康稗史》為紀錄宋朝靖康之变的野史,原编纂者不詳,署名南宋人确庵、耐庵;由於此書詳細記錄正史沒有記載的細節,學者多認為有高度參考價值[1][2]。
《靖康稗史》 | |
---|---|
![]() 《靖康稗史》書影,圖為第一卷《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1939年版) | |
编者 | 南宋确庵、耐庵 |
类型 | 野史 |
语言 | 文言文 |
發行信息 | |
編輯 | 南宋确庵、耐庵 |
內容 编辑
根據本書的自述,確庵於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編訂《同憤錄》,收錄文獻包括宋朝《開封府狀》、《呻吟語》與金朝《宋俘記》、李天民《南征錄彙》、王成棣《青宮譯語》各一卷。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耐庵在臨安發現顧氏家族收藏稿本,不過當時《同憤錄》前面的部分已經散失。耐庵在序文中寫道,從後面剩餘內容推測,書中亡佚的部分是關於北宋末年汴京陷落之前的事;於是加上鍾邦直《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韋承《甕中人語》各一卷,兩者都是宋朝文獻,以補充靖康之变的史事記載[3][4]。因此現行版本中共收錄七種文獻,又稱為《靖康稗史七種》[2]。
《靖康稗史》收錄的七份文獻裡,《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可見於《三朝北盟會編》和《大金國志》;其內容是關於金太宗即位後,宋徽宗於宣和七年(1125年)遣使祝賀的紀錄。其他六份只見於本書,都是關於北宋首都汴京被金朝圍攻、皇室遭俘虜北遷的史事[5][6]。
歷史 编辑
《靖康稗史》於建文三年(1401年)的题跋稱,南宋以後、最晚在至大元年(1308年),本書被高麗忠烈王收藏;朝鲜王朝建立後继承高麗内府藏书,於是在外國流傳並保存下來。光绪二十八年(1892年),蘇州人謝家福將抄本贈送給杭州府藏书家丁丙,收藏在八千卷楼,在清朝末年成為江宁府江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前身)的館藏。常熟人丁秉衡謄寫這份丁丙捐贈的館藏,收錄進王大隆刊印的《己卯丛编》,於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出版;這個版本流傳最廣,但是没有校對、缺漏较多[6][7]。因此,經近代學者根據正史與私人著述考證後,本書也有修訂版本,例如1988年的崔文印校註本《靖康稗史箋證》[8][9][10]。
传统上认为,此书內容兼具宋朝、金朝不同角度的史料,為作者的亲身见闻、逐日記錄,有相當的可信度,是研究靖康之變的第一手材料[11]。
參考來源 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靖康稗史 |
- ^ Ann Heirman; Carmen Meinert; Christoph Anderl. Buddhist Encounters and Identities Across East Asia. 博睿學術出版社. 2018-05-17: 200. ISBN 978-90-04-36600-8.
- ^ 2.0 2.1 Don J. Wyatt. Slavery in East Asia.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23-01-05. ISBN 9781009007009.
- ^ 崔文印. 《古籍常識叢談》.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2009. ISBN 9787101063660.
- ^ 丁丙. 《善本書室藏書志》·藏書志卷八(第五面、第六面). 1901 [2023-07-07].
- ^ 陳學霖. 《金宋史論叢》. 香港中文大學. 2003-03-25: 177. ISBN 9789629960971.
- ^ 6.0 6.1 崔文印. 《靖康稗史》散论. 史学史研究. 1986, (1).
- ^ 《叢書集成續編》第166冊·己卯叢編·《靖康稗史》. 维基文库. 上海書店. 1994: p. 120 (中文).
- ^ 陳學霖. 《宋明史論叢》. 香港中文大學. 2012-06-01: 148. ISBN 9789629964764.
- ^ 《靖康稗史笺证》.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7-03].
- ^ 崔文印. 《靖康稗史笺证》.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 ISBN 7-101-00422-9.
- ^ 谢选骏. 《少數民族入主中國史略》. Lulu Press, Inc. 2017-09-29: 217. ISBN 978138725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