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舘(The Museum of Hong Kong Literature)是民間建立的文藝組織。香港文學館管理有限公司於2023年下八月完成商業登記註冊,於2024年5月在灣仔正式開館。[1]由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主持。

潘耀明表示香港文學館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資料檔案,收藏香港作家手跡、手稿、出版物版本、簽名本,以及包括各種傳媒有關香港作家的報道及評論等歷史紀錄,並將此作為研究資料,成立學術委員會對本地作家及其作品作深入研究,為日後的文學交流打下基礎。」[2]

爭議

编辑

「香港文學館鬧雙胞」事件

编辑

香港作家聯會的潘耀明在2023年7月宣佈「香港文學舘」獲特首李家超支持和馬會贊助籌建,而名稱與自2014年起已在民間活躍運作的「香港文學生活館」的名稱十分接近,多年來部分人甚至簡稱後者為「香港文學館」(3),引起文學界別人士對新的香港文學舘的認受性和它的功能作出各種質疑。[3][4][5]

「南來作家手跡遺物展」疑資料出錯及侵權事件

编辑

香港文學舘首個主辦的活動「南來作家手跡遺物展」於2024年5月11日起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 可惜報導指出,香港史研究者潘惠蓮批評展覽採用了錯誤資料,包括:

  • 把一幢建築物的照片說成是戴望舒在香港時曾經居住的「林泉居」,而據她2022年時發表的一篇考證文章:《重覓戴望舒在香港的「林泉居」──不在這邊在那邊》 ,那幅照片中的建築物其實並不是「林泉居」[6]
  • 以上涉事照片由「南來作家」這個研究領域的先行者盧瑋鑾教授拍攝,首先刊在她的著作中,展板的文字卻誤寫成來自一篇大陸作者袁培力後來發表的文章,侵犯了小思的版權[6]

另外,專欄作家馮睎乾也撰文指出,展覽中顯示的另一位作家張愛玲資料也有出錯,包括:

  • 張愛玲小說《小團圓》的展板的說明文字形容所展示的《小團圓》為「初稿」,卻應該是定稿;
  • 展覽亦展出兩幅張愛玲穿上清裝大襖的相片,說明文字註明「張愛玲在港時的自拍照」並不真確,該照片是曾經出現在張愛玲《流言》(1944年上海版)的封面,並不是自拍照,也不在香港時拍攝。

其他被指出懷疑出錯的資料謬誤包括:

  • 展版上文字「張愛玲原名張瑛」並不正確,正確寫法應為「張煐」;
  • 展版上文字「小說《傳奇》」並不正確,因為《傳奇》是一本小說集;
  • 展版上展示的編輯名字「王文彬」並不正確,正確寫法應為「王文杉」等。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潘耀明告別明報月刊30年主編生涯 肩負香港文學館新角色 | 香港文聯.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 2023-12-11 [2024-05-24] (中文(香港)). 
  2. ^ 作聯會長潘耀明:香港文學館屬於大家 絕非私器. 香港文匯網. [2024-05-24] (zh-Hans-HK). 
  3. ^ 李家超支持作家聯會建「香港文學館」 香港文學生活館發聲明:避免攀附、需立足民間 - 光傳媒 Photon Media. 2023-07-27 [2024-05-24] (中文(臺灣)). 
  4. ^ 蕭通. 作家聯會籌建「香港文學館」 香港文學生活館發聲明稱從未得知. 香港01. 2023-07-27 [2024-05-24] (中文(香港)). 
  5. ^ 建立香港文學館 須以實績面對質疑(文:鄧小樺) (09:00) - 20230811 - 文摘.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05-24] (中文(繁體)). 
  6. ^ 6.0 6.1 「南來作家」展資料疑出錯兼侵權 香港文學舘:追究圖片侵權偏離展覽本意. Yahoo News. 2024-05-20 [2024-05-24]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