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馆(The Museum of Hong Kong Literature)是民间建立的文艺组织。香港文学馆管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下八月完成商业登记注册,于2024年5月在湾仔正式开馆。[1]由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主持。

潘耀明表示香港文学馆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资料档案,收藏香港作家手迹、手稿、出版物版本、签名本,以及包括各种传媒有关香港作家的报道及评论等历史纪录,并将此作为研究资料,成立学术委员会对本地作家及其作品作深入研究,为日后的文学交流打下基础。”[2]

争议

编辑

“香港文学馆闹双胞”事件

编辑

香港作家联会的潘耀明在2023年7月宣布“香港文学馆”获特首李家超支持和马会赞助筹建,而名称与自2014年起已在民间活跃运作的“香港文学生活馆”的名称十分接近,多年来部分人甚至简称后者为“香港文学馆”(3),引起文学界别人士对新的香港文学馆的认受性和它的功能作出各种质疑。[3][4][5]

“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疑资料出错及侵权事件

编辑

香港文学馆首个主办的活动“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于2024年5月11日起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 可惜报导指出,香港史研究者潘惠莲批评展览采用了错误资料,包括:

  • 把一幢建筑物的照片说成是戴望舒在香港时曾经居住的“林泉居”,而据她2022年时发表的一篇考证文章:《重觅戴望舒在香港的“林泉居”──不在这边在那边》 ,那幅照片中的建筑物其实并不是“林泉居”[6]
  • 以上涉事照片由“南来作家”这个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卢玮銮教授拍摄,首先刊在她的著作中,展板的文字却误写成来自一篇大陆作者袁培力后来发表的文章,侵犯了小思的版权[6]

另外,专栏作家冯睎干也撰文指出,展览中显示的另一位作家张爱玲资料也有出错,包括:

  • 张爱玲小说《小团圆》的展板的说明文字形容所展示的《小团圆》为“初稿”,却应该是定稿;
  • 展览亦展出两幅张爱玲穿上清装大袄的相片,说明文字注明“张爱玲在港时的自拍照”并不真确,该照片是曾经出现在张爱玲《流言》(1944年上海版)的封面,并不是自拍照,也不在香港时拍摄。

其他被指出怀疑出错的资料谬误包括:

  • 展版上文字“张爱玲原名张瑛”并不正确,正确写法应为“张煐”;
  • 展版上文字“小说《传奇》”并不正确,因为《传奇》是一本小说集;
  • 展版上展示的编辑名字“王文彬”并不正确,正确写法应为“王文杉”等。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潘耀明告別明報月刊30年主編生涯 肩負香港文學館新角色 | 香港文聯.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 2023-12-11 [2024-05-24] (中文(香港)). 
  2. ^ 作聯會長潘耀明:香港文學館屬於大家 絕非私器. 香港文汇网. [2024-05-24] (zh-Hans-HK). 
  3. ^ 李家超支持作家聯會建「香港文學館」 香港文學生活館發聲明:避免攀附、需立足民間 - 光傳媒 Photon Media. 2023-07-27 [2024-05-24] (中文(台湾)). 
  4. ^ 萧通. 作家聯會籌建「香港文學館」 香港文學生活館發聲明稱從未得知. 香港01. 2023-07-27 [2024-05-24] (中文(香港)). 
  5. ^ 建立香港文學館 須以實績面對質疑(文:鄧小樺) (09:00) - 20230811 - 文摘. 明报新闻网 - 即时新闻 instant news. [2024-05-24] (中文(繁体)). 
  6. ^ 6.0 6.1 「南來作家」展資料疑出錯兼侵權 香港文學舘:追究圖片侵權偏離展覽本意. Yahoo News. 2024-05-20 [2024-05-24] (中文(香港)).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