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报纸
此條目過於依赖第一手来源。 (2023年6月6日) |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 (HKET Group) 為香港傳媒集團之一,除經營報章雜誌及其數碼內容平台外,亦提供實時股票交易財經資訊、資訊軟件,以及人才配對平台等業務。
香港經濟日報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 |
---|---|
![]() | |
類型 | 日報[註 1] |
版式 | 寬版 |
持有者 |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有限公司 |
出版商 | 香港經濟日報有限公司 |
主編 | 曾世明[1] |
創刊日 | 1988年1月26日 |
語言 | 中文(繁體中文) |
总部 | ![]() 柯達大廈二期6樓 |
售價 | 港幣10元(2019年2月11日起) |
網站 | www.hket.com |

旗艦媒體《香港經濟日報》及其網站 hket.com為香港的財經媒體,提供財經、地產資訊和經濟數據分析。由集團主席馮紹波、前董事總經理麥華章及前副社長石鏡泉等於1988年創刊。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有限公司於2005年8月3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港交所:423)。集團旗下亦設《e-zone》、《U-magazine》、《晴報》等媒體,提供不同種類的生活資訊。
附送財經雜誌 编辑
- 《投資理財周刊》(周一)專題報道股市大勢,每周推介心水港股,備財富管理、外匯及基金專頁。
- 《置業家居》(周六)專題報道地產市況及提供家居生活資訊,另設有內地樓盤介紹。(亦作獨立發售)
hket.com 编辑
- 《香港經濟日報》網站 hket.com 是一個多元化內容平台,重點提供專業的財經、地產及宏觀經濟分析,用戶可透過手機、平板電腦及桌面電腦瀏覽。
- 該平台提供全份《香港經濟日報》電子報、《投資理財周刊》及《置業家居》電子雜誌。訂戶亦可重溫2005年後的昔日報章。
集團其他刊物 编辑
- 《晴報》免費報章(周一至五) 於2011年7月27日創刊,為全港第二大報章,到2023年9月停刊。
- 《e-zone》科技雜誌(周一,獨立發售) 於1998年推出的資訊科技潮流生活雜誌,主要報道生活化通訊科技的最新趨勢。內容圍繞電腦軟硬件應用、板腦與智能電話、數碼影音產品的最新資訊。2003年底《香港經濟日報》分拆《e-zone》作獨立零售。
- 《U周刊》(周五,獨立發售) 於2005年創刊,獲奬連連的旅遊生活雜誌,一書三冊(Travel, Food, Life+Weekend),內容包括:環球最新旅遊資訊及專題深入報道、及時全面的飲食指南、獨有特色城市專題、包羅城中節目預告及盡覽一周娛樂要聞、人物專訪等等,到2023年8月底停刊。
- 《iMoney 智富雜誌》財富周刊(周六,獨立發售),2007年推出的財富周刊,內容以財富管理為主,兼備營商、創意推廣、職場及進修等多元化題材,涵蓋香港及中國內地市場。
旗下財經通訊社、資訊及軟件 编辑
- 經濟通:於1994年開展業務,提供專業財經資訊,包括即時財經新聞、即時股票及衍生工具報價、股票評論、香港上市公司資訊、市場分析及圖表。而財經網站etnet.com.hk在2000年推出,為散戶投資者免費提供財經資訊。近年更推出「etnet 生活副刊」及「DIVA 品味派」頻道,涵蓋財富管理、健康養生、生活品味等資訊。
- 經濟通中國網站:為國內投資者提供中港兩地的專業財經新聞、分析、以及相關資訊。
- 交易通:經濟通之全資附屬子公司,專門為本地銀行及證券商提供「一站式」的前台交易系統 (包括互聯網),及後勤交收結算系統。
- 環富通: 專門為銀行、金融、保險等用戶提供一站式財富管理方案。
- 經濟地產庫(EPRC LTD):於1991年成立,為專業人士提供地產數據,當中包括1991年至今的土地註冊處成交紀錄。近年更開拓了市場直銷服務,為客戶挑選出直銷推廣名單;同時提供數據管理服務,包括數據剖析、整合及儲存管理方案。
旗下招聘廣告及培訓業務 编辑
- CTgoodjobs:為求職者及人力資源人員提供求職及網上招聘平台。
- 經濟商學院:1990年成立,為專業人士及行政管理人員提供專業培訓,以及為企業提供項目統籌服務。其他服務範疇包括:會議與研討會、專業及學術資歷課程、企業培訓、中港交流計劃及顧問服務等。
旗下生活網站 编辑
- U Lifestyle生活資訊平台:2014年正式開始運作,旗下包括 U Travel、港生活、U Beauty、U Food、U Blog 等;同時提供高質素的互動生活資訊。
- 樂本.健:2008年運作,透過電子商貿平台healthsmart.com.hk,讓會員可以掌握健康資訊,並提供平台選購健美產品。
爭議 编辑
石鏡泉涉元朗襲擊事件 编辑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石鏡泉先生已於2019年7月份正式離職。
屢次剽竊自媒體創作人 编辑
經濟日報旗下媒體《晴報》、《TOPick》記者涉嫌多次剽竊其他自媒體內容,在未經網上自媒體創作者同意下,將其內容搬字過紙放到其網上平台,又將Youtube影片內容具細無遺地以文字及截圖形式轉載,但從來未有標示原作出處,嚴重影響原作內容的點擊率,因此受到原作者及網民非議[2]。Youtube頻道「HEBEFACE」創作者HEBE指該媒體已多次直接盜用其內容,但內文卻連原作者是誰以至原片連結也欠奉。HEBE指自己做訪問並非為了營利但有一定金錢精神時間人脈等成本,相反記者抹殺創作者的努力但卻有薪金收入,這對創作者而言是很氣憤和不公的事[3][4]。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 《豪宅年鑑》20周年 逾百地產界精英聚首 經典場面重現. 香港經濟日報. 2023-02-02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 ^ 遊走香港屋邨誌Facebook專頁:【有關被「偷相」的嚴正聲明】
- ^ 經濟日報旗下內容農場晴報 公然抄襲YouTuber訪談.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 ^ HEBEFACE:【晴報編輯們】求你地放我一馬,唔好再「轉載」我啲劣作.. 懇求內容農場比條生路製作者行下.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