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桂
麟桂(1804年-?),字月舫,索綽羅氏,清代滿洲镶白旗人,監生,筆帖式出身。历官禮部儀制司郎中、浙江宁绍台道、江蘇蘇松太道(1848-1851)、浙江及江苏布政使、光禄寺卿。1848年9月出任苏松太道道台,驻扎上海,1851年卸任,移任福建鹽法道。
生平编辑
麟桂在任江蘇蘇松太道期间,上海英租界得到扩展,新成立了法租界。1848年11月27日,麟桂与英国领事阿礼国签订协定,将上海英租界的西部边界从界路(河南中路)扩展到泥城浜(今西藏中路),北面从李家庄推展到苏州河。这是上海英租界第一次扩充,面积扩展到2800多亩。
1849年4月6日,麟桂和法国领事敏体尼议定,开辟上海法租界。同年,同意了美國傳教士文惠廉提出的在虹口建立美國租界的要求。
上海法租界當局將長樂路362弄的一條小路命名為「麟桂路」(正式命名时取谐音,叫灵桂路,1946年改称为林谷路,1948年注销路名改称长乐路362弄)[1],即现在进贤路的东段。麟桂路是法租界中仅有的兩條用中國人命名的街道之一(另一条是1922年后的朱葆三路,今溪口路)。
他刊印過《水陸攻守戰略秘書七種》,包括《百戰奇略》。著有《退省堂诗集》六卷。1851年冬,麟桂从上海转任福建时,众朋友在蘇州寶帶橋乙未亭为其饯行,江苏松江府知府何士祁特此作《胥江餞別圖》卷(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