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春社

最新留言:11年前由浪子小李在话题关于春社是不是可以又称为土地诞的讨论内发布
典範條目春社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新條目推薦同行評審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2年9月22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2012年10月1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2年9月4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同行評審 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典範條目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 (~)補充从条目正文长度以及参考文献长度,就可以看出我的目标是什么了,所以为了让我达成目标,请多提意见。此条目现在已经完成大部分,唐朝和当今部分还会补充,其他部分肯定也会多加修缮。现希望阁下提出意见。此条目花费我正好一个月的时间,期间阅读大量文献、古文,期间多次头痛,由于古文底子弱些,所以许多不识的字词皆需要查询,期间数次因为所读文献因属于早时影印版,字小墨重,不能尽识,曾遇一字形似“穀殻嗀彀瑴糓轂嗀”,结果最后输入后才发现,原来是简体之“谷”。另:诸位不觉吾之近日言语,颇俱古韵耶?--語句不通順不舒服斯基┣●┫不想屌我敬請留言呐親 2012年8月31日 (五) 04:07 (UTC)回复
      • (+)支持,不知道这个东西。-- 豆腐daveduv留言 2012年8月31日 (五) 07:22 (UTC)回复
        • (:)回應怎么说呢,在先秦时,春社就跟现在的春节一样重要,唐宋时期,跟现在的中秋端午一样重要,元明清则基本上只属于部分地区的节日了。春社的许多习俗是现在许多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和原型,如春节时之庙会,二月二整个节日,上巳节之春游踏青等莫不与之有关,现各地遍存的土地庙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专为社日祭祀而设立。--語句不通順不舒服斯基┣●┫不想屌我敬請留言呐親 2012年8月31日 (五) 12:07 (UTC)回复
      • (+)支持--王小朋友留言2012年8月31日 (五) 08:54 (UTC)回复
      • (+)支持--Whhalbert留言2012年8月31日 (五) 12:15 (UTC)回复
      • (+)支持:既然浪子小李兄的目标宏大,我就以此为标准提一些意见:
        1. 章节编排上,“历史”一节实际上讲的是各朝各代的春社习俗,所以简单地用“历史”来做题目太狭窄了。建议去掉“历史”这个标题,而将各朝代的三级标题都改用二级标题,用“秦汉时期的春社”、“唐代的春社”等作为题目。“当代”也可以改成“当代的春社”。
        2. 条目主要的内容是春社习俗内容简介以及其嬗变。如果要评优良的话应该足够了。如果要评特色的话,希望能够介绍一下这个节日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或者当时社会的变动和改革对春社的影响。文学和艺术上的影响可以剥离出来作为单独的一节,各朝各代主要介绍春社习俗的内容和演变。
        3. 官社和民社有何区别?似乎没有具体介绍。每个朝代的春社内容是官社还是民社?
        4. 少数民族是否只在当代才有春社呢?如果不是的话,只有“当代”有介绍就不对了。
        5. 是否只有中国有春社?其他国家、民族有没有类似的节日习俗?如果有很类似的节日并且也叫春社的话,应当合并介绍。如果只是习俗类似,可以在“参见”一节中用列表的形式列出。
        6. 注释的脚注变成null],是模板的问题吗?
        7. 注释的脚注插在词语中间,造成阅读困难:奔null]]者不禁。
        8. 古代提到“二月”等月份时,最好注明是农历。提到古时地名的时候,最好在括号里注明现在对应的地名(如果不同的话)。
        9. “秦汉”一段里的“于是不幸发生了,史载那些部队“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甚至将砍下的老百姓的头颅系在车辕轴上,“连轸而还洛”。”语气有点怪(个人感受)。
        10.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朝时的热闹景象。”传说中优特条目尽量不要用“我们”,太主观。
        11. 《东京梦华录》主要谈北宋,《武林舊事》谈南宋,可以提一下。
        12. “元朝时,由于害怕汉民会借着春社聚会时闹事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对春社严加限制,再加上自然崇拜和村社制度这两大社日赖以发展的两大因素增多受到破坏,民社开始衰落。”谁害怕?要注明。
        13. 现在还有春社吗?为什么消失了?需要介绍一下。
        • 现在想到的就这么多。—Snorri留言2012年8月31日 (五) 16:04 (UTC)回复
          • 谢谢阁下所提意见,关于里面的问题我回复下:
            1. 关于章节设置其实我一直很矛盾,一种是想将官社和民社完全分开写,分别写官社(特别是太社)、民社习俗的历史和变革,另一种则是现在所应用的按历史分,先描述官社,再描述民社。两者各有利弊,我一时难以决断。前一种的话,利是会让读者可以直接选择看民社或官社的历史发展,弊则是目录会特别长,而且官社部分,资料极多,而且几乎每一朝都有自己的规格、礼仪、制度,而民社部分,则主要会由于部分朝代的资料缺乏而会显得极为简略,很难处理;后一种的利就是可以直接按春社的历史发展来叙述,弊则是看上去会显得有些结构凌乱。名字中只写朝代名,而不是按“朝代+的春社”,是考虑到整个条目都是描述的春社,如果后面加上“的春社”的话,则会显得有些多余。
            2. 这方面却是我先前考虑不周,实际上春社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确是极为重要,此既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存亡,又对当时的民众从生到死皆会产生重要影响。我当时之所以未加入此类内容,是因为这类描述大多是以总结性的语气来说明的,我先前只是考虑描述春社的历史发展和变更,所以没有将此类内容加入进来。我将文学方面的内容加入到历史中,是因为觉得只是单纯的描述会显得比较枯燥,页面版式也会显得单调,所以在此观点上,我持保留意见。
            3. 官社和民社的区别在历史的总述部分有所简单描述,看来需要加大份量。朝代的内容描述,一般是按先综述,后日期,再之后官社,再之后民社,再之后民众对春社的态度这样的顺序来讲述的,但我并没有对其是官社还是民社进行细致说明,我以后会加入。
            4. 以前的时候,少数民族也有春社,但虽然有部分相关资料,各地方志、史书等中很少会说明是哪个民族,至多只是提到地方,如清朝部分,里面提到的很多地方都是现在的自治州、自治县,所以真的很难处理。
            5. 其他国家是否有相同的习俗,这一点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没有,不过,应该有,我会尽量去查下国外的相关节日资料。另外,先秦春社时的狂欢在西方历史中也有同样时期、同样内容的节日。
            6. 脚注问题我这边显示没有问题,是这种形式的[注 1],最近维基百科貌似经常出问题,我前几日双引号一直显示“'。
            7. 其实我也这么觉得……
            8. 同意该意见。
            9. 此句当时写得时候我也感觉有些别扭,会改。
            10. 确系不该。
            11. 然也。
            12. 言之有理,我之考虑不周。
            13. 现在还有,但只存在于部分地区,消失原因在元朝时略有所描述,以后会在总结部分详述。
          • 另外,再次感谢阁下在百忙之中指点,致以最真诚的谢意。——語句不通順不舒服斯基┣●┫不想屌我敬請留言呐親 2012年8月31日 (五) 17:02 (UTC)回复
            • 谢谢你详尽的回复。再说几句:
              1. 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的确是最好的(但是可以不要叫“历史”么,比如叫“发展”什么的),官社和民社写在同一节也没问题,甚至可以不要用朝代作为划分,而用“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的说法分为五段:起源、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或者六段,清代独为一段)。
              2. 文学部分剥离出来的确不够好,你的考虑是有道理的。或者可以在后面单起一段,总括性地写一下在文学和艺术中的影响。
              3. “奔[注 n]者不禁”之类的可以改成“奔者不禁”[注 n],这样比较利于阅读。
            • 再看了几遍发现的一些问题:
              1. “戊日”、“酉日”、“上旬的丁日”、“中旬的丁日”可能要解释一下。可以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应该是“酉日”)作一个注释,解释一下天干纪日的方法。
              2. 秦汉时候,交媾内容和男女嬉戏具体是什么时候禁绝的呢?其原因真的只是“统治者们需要关注的首先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人口不再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吗?和独尊儒术没有关系吗?直觉上觉得应该是有关系的?比如汉初人口也是紧迫的问题吧?
              3. ““社神”的神秘性大为减少,逐渐人鬼化、区域化、庸俗化”中的“人鬼化”指的是什么呢?
              4. 唐代一节里面提到的“太社”就是先秦一节里面说的“大社”吗?还是有什么不同?“大社”是“王为群姓立社”里面“群姓”是指什么呢?
              5. 最后一个是排版上的问题。各个诗歌的引用框和最后的“主要参考书籍”都用了width设定,结果在分辨率比小的时候就会发生换行错误,导致在不该换行的时候换行了。虽然影响不大,不过可能要寻求技术党支持....—Snorri留言2012年8月31日 (五) 18:02 (UTC)回复
                1. 此意大赞!
                2. 最后总结会写有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3. 确实我考虑不周。
                4. 然。
                5. 我现有的文献中并未提及此与独尊儒术有关系,事实上确实从秦汉时期就不再含有男女嬉戏内容(基本上),而当时虽已有独尊儒术,但汉朝的治国思想还是以道家无主,在儒家力量极为削弱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仍然也无男女嬉戏的习俗。此或可能与男尊女卑有关,毕竟现存有男女嬉戏习俗的民族,如苗族等,男女地位较为平等,但无文献可支持此说。但我仍觉人口问题为主因,查看我国人口历史,春秋鼎盛时,人口最多2000万,其后连年征战,汉时则有5500万,之后虽然也有数次因为战争而造成人口锐减,但在战乱结束后,都会很快就达到3000万以上,而由于土地不足的原因,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所以人口紧缺问题其实很容易就解决。而在朝代初期人口较少时,国家则通常会发布《令有司劝勉民闲嫁娶诏》等法令,来鼓励民众结婚生子,但此等法令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这说明国家已经有更好的政策来解决人口问题。
                6. 人鬼化应指人(绝大多数是对当地产生正面影响之人)死后变为鬼,民众以此而立社祭之。
                7. 大在三代时与太相通,群姓指平民。在写此条目的开始阶段,我并没有想加入注释,后来才这样做,所以完成后有部分较多古意的字词我并没有给出注释,我之错。
                8. width现已除个别部分之外,均已删除。——語句不通順不舒服斯基┣●┫不想屌我敬請留言呐親 2012年8月31日 (五) 21:43 (UTC)回复
      • (+)支持Tochozhang留言2012年9月1日 (六) 02:47 (UTC)回复
      • (+)支持--Hikaru Genji留言2012年9月1日 (六) 14:12 (UTC)回复
      • (+)支持-- 2012年9月1日 (六) 23:48 (UTC)回复
      • (+)支持--Iflwlou [ M {  2012年9月2日 (日) 13:51 (UTC)回复
      • (+)支持--茶壺留言2012年9月3日 (一) 01:58 (UTC)回复
      • (+)支持--Inhorw留言2012年9月4日 (二) 08:53 (UTC)回复

    关于春社是不是可以又称为土地诞的讨论 编辑

    1、在北方地区有许多地方的二月二龙抬头同样称为是土地公的生日,因为将春社说成土地诞并不准确; 2、现一般认为,土地诞的生日为二月二,而春社的日期却非常复杂,很多地方以二月的第五个戊日为准,也有很多地方以二月二为准,现提起土地公的生日,大家一般会想到二月二; 3、春社是社日这一节日的一个分支,而土地诞却不是。可以这么说,土地诞是春社衍生出来的一个节日,并不等同于春社。——語句不通順不舒服斯基┣●┫不想屌我敬請留言呐親 2012年9月5日 (三) 00:47 (UTC)回复

    返回到“春社”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