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Medalofdead/工作区30

真冈登陆战
苏日战争库页岛战役的一部分

真冈登陆战示意图
日期1945年8月20日—23日 (1945-08-20 – 1945-08-23)
地点坐标47°03′04″N 142°02′56″E / 47.051°N 142.049°E / 47.051; 142.049
结果 苏军胜利
参战方
 蘇聯  日本
指挥官与领导者
苏联 弗·亚·安德烈耶夫俄语Андреев,_Владимир_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_(адмирал) 大日本帝国 山泽饶
兵力
3,450人 390人(开战兵力)
伤亡与损失
77人死伤 300余人死伤
约600人被俘Hmmmm

真冈登陆战(俄語:Десант в порт Маок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苏联红军在日本樺太真岡港实施的两栖登陆战役[註 1],属于庫頁島戰役的一部分,于1945年8月20日至23日由陆军远东第2方面军第16集团军在红海軍北太平洋区舰队的配合下实施。库页岛战役爆发后,为配合主力在国境地带方向上的进攻,加快对桦太的占领,阻止人员物资流出,苏军舰队于8月20日派兵登陆桦太西岸的港口城市真冈,当天下午即攻克市区。随后数日,苏军在真冈近郊沿山道和铁路两条进攻轴线向东乘胜追击,日军且战且退直至8月23日奉命停火投降。8月25日苏军进入桦太首府丰原,库页岛战役结束。本战役是库页岛战役期间平民伤亡最多的战役,至少有近五百人在战斗中因各种原因丧生。

作战背景 编辑

 
三十年代的真冈町街景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亚·米·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远东苏军三个方面军共150余万人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推进,在长达4,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面进攻。不到一周时间,苏军便长驱直入满洲平原,迅速粉碎了关东军主力[1]。鉴于满洲战略攻势行动进展顺利,8月11日晨,驻北库页岛苏军越过北纬50度国境線攻入日领南库页岛桦太,开始实施夺取南库页岛的进攻战役。苏军计划以远东第2方面军第16集团军英语16th_Army_(Soviet_Union)麾下步兵第56军兵力率先突破国境地带防御,沿该岛东海岸向日军司令部所在地丰原实施正面突击;随后由海军北太平洋区舰队运送登陆部队在西海岸的惠須取上陆,截断西部沿岸道路;最后在真冈实施两栖登陆,协同第56军向丰原实施侧翼突击,完成对南库页岛的合围占领,并将其作为登陸北海道的跳板[2][3]。战役任务纵深约450千米,计划在15天内完成[4]

8月11日,第56军在突破半田—武意加保障地带后不久,于国境线以南16千米的古屯筑垒地域遭遇日军坚决阻击,连日冲击均未能突破主要防御地带[5]。至8月15日,该部仍止步国境线附近,北太平洋区舰队则奉命按兵不动,攻势出现了迟滞[6][註 2]。同一天,苏联最高統帥部得知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面对快速变化的国际形势,为确保能在战争完全结束前出兵北海道,必须要求加快攻占南库页岛的进度[7]。在这一背景下,苏军指挥部于15日定下了提前派兵在真冈港登陆的决心[8][9]。当天下午,北太平洋区舰队司令弗·亚·安德烈耶夫俄语Андреев,_Владимир_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_(адмирал)海军中将和第16集团军司令列·格·切列米索夫英语Leonty Cheremisov少将接到了远东第2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发出的作战训令:

预计日本即将投降。为利用这一有利情势,有必要由北太平洋区舰队所属舰艇及步兵第113旅一至两个营占领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在苏维埃港组织一支登陆部队,准备攻占真冈港。[6]

真冈坐落于桦太西海岸,人口约一万九千人,是当时桦太第三大城市[10]。真冈渔业及造纸业发达,拥有日本最北、桦太唯一的不冻港,可同时靠泊三千吨级船舶四艘,港口设施齐全。除了海路,纵贯桦太的樺太西線(全长170千米)、横断桦太的丰真线(全长83.8千米)两条铁路,以及连接丰原和真冈的国道丰真山道均在此交汇,在陆路上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11]。自8月12日以来,大批日本难民不断经桦太西线南下,从苏军进攻的桦太北部涌入真冈,准备在港口乘樺太廳派遣的撤侨船向北海道疏散,或辗转前往更南方的大泊港本斗港避难[12]。苏军决定在此时进攻真冈,也有尽快封堵日本人南逃退路,阻止人员物资流出库页岛的企图[13]

双方作战准备 编辑

苏军作战准备 编辑

基于现有兵力和登陆手段,北太平洋区舰队军事委员会和第16集团军司令计划于8月20日晨运送部队直接在真冈港登陆,攻占市区,并于当日沿桦太西线确立一个包含真冈以及近郊车站的桥头堡。行动计划调动17艘军舰和五艘运输船、步兵第113旅和一个海军步兵俄语Морская пехота СССР混成营及区舰队所属飞机80架。登陆舰队分编为三个两栖运输队、一个炮火支援队和一个警戒队。登陆部队共计3,450人,分为先遣支队(297名冲锋枪手)、第一梯队(海军步兵混成营)和第二梯队(步兵第113旅)。根据计划,到达登陆地点后,第一运输队携先遣支队直接穿插到真冈港中心,第二运输队携第一梯队紧随其后于港口南侧登陆。两支运输队应于4时50分,在登陆舰队的火力和烟幕掩护下将部队直接送上码头。待发出安全信号后,第二梯队再行登陆。各部队依次在港口登陆,之间不留停顿[14]。先遣支队占领港口码头,确保桥头堡,掩护主力梯队登陆。海军步兵混成营紧随其后夺取真冈城中和城东地区,第113旅则夺取城北和城南地区,于日落前将登陆场扩大至市区以南6千米的苫舞和市区以北2千米的荒贝两处车站[15]。随后第113旅沿丰真线和丰真山道向70千米以东[16]的丰原实施突击,并同从国境线方面进攻的步兵第56军会合;海军步兵营则沿桦太西线向南进攻,夺取铁路的终点站本斗[17]。炮火支援队将在警戒队鱼雷艇的掩护下为登陆提供火力准备,航空兵负责密接空中支援,对指定的日军目标实施强击[18]。登陆舰队指挥官为伊·斯·列昂诺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Леонов)海军上校,登陆部队指挥官为步兵第113旅旅长扎哈罗夫(Исидов Захарович Захаров)上校,安德烈耶夫海军中将作为登陆战役指挥官负责战役的具体准备和实施。

在行动准备阶段,第16集团军组建了海军步兵混成营,将承担岸防任务的步兵第113旅集结于苏维埃港,并向各部队下达了具体任务。利用准备时间,苏军对战场开展了侦察工作。海军飞机对真冈实施了航空侦察英语Aerial reconnaissance,拍摄港区照片供舰队及登陆部队指挥官参考[19]。8月17日深夜,一支五人的苏军侦察小组乘Shch-118号俄语Щ-118潜艇在真冈町西南15千米的广地村附近先行上岸侦察[20][註 3]。主力登船从18日夜开始,至次日凌晨所有兵员物资上船完毕,等待出击命令[21]

日军作战准备 编辑

千岛群岛、桦太和北海道的守军由坐镇札幌第5方面军司令樋口季一郎中将统率,驻守桦太的日军兵力以峰木十一郎日语峯木十一郎中将指挥的第88师团日语第88師団 (日本軍)为基干,下辖步兵联队[註 4]三个、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各一个,共计两万人[22],另有三千四百人左右的在乡军人。由于远离对美主战场,部队的装备较差,没有坦克飞机,缺乏反坦克防空能力,非一线部队六人仅配一支枪[23]。樋口认定如此羸弱的兵力无法完守广袤的桦太[24],便将师团主力置于桦太南部,重点防守师部所在地丰原,仅留少量兵力在国境线与苏联对峙[22]。在桦太西南部署有山泽饶大佐步兵第25联队日语歩兵第25連隊,负责防守从久春內西能登吕绵延两百千米的海岸线。苏日战争爆发后,真冈因最适宜敌军登陆而被日军重点布防,各部开始向真冈增援[25]。第25联队第1大队[註 5]队部携一个中队[註 6]主力在丰真山道的入口荒贝泽构筑第一道防线,第3大队队部携两个中队准备前往荒贝泽以东五千米的熊笹岭日语熊笹峠构筑第二道防线,另有少数散兵分布于真冈町内、郊外的王子制纸水庫、以及真冈郊外10千米的丰真线宝台展线日语宝台ループ線等地。联队的任务是压制苏军在小能登呂至本斗间全长80千米海岸线实施的登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真冈附近要地,阻止苏军(经真冈)前出至丰原。

8月15日,桦太守军收听到了裕仁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接着又收到了第5方面军发来的单方面停火令“大陆命第1382号”:“立刻停止一切战斗行为,仅在迫不得已时可采取自卫行动。”山泽大佐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便开始着手战后交接事宜,下令部队停止修筑阵地、各地散兵回归本队、烧毁机密文件、解除部分本地老兵的动员、并焚毁了象征联队编制的联队旗[26]。但就在8月19日,第5方面军突然向桦太师团下达了与之前截然相反的“達参特電第28号”,命其继续自卫战斗,坚守桦太南部,直至最后一兵一卒[27]。师团同时也接到海军情报,称苏联一支大型运输船队正在军舰护航下自符拉迪沃斯托克北上,预计将于8月19日夜间抵达桦太西南岸。第25联队因此中止了北上迎击苏军、掩护难民疏散的既定计划,留在真冈近郊以应不测[28]。但此时市区内的警备队多已解散,仅余少量非一线部队管理秩序,部队的战斗力大幅削弱[29]

作战序列 编辑

苏军
日军
  • 陆军
    • 第88师团(峰木十一郎中将)
      • 步兵第25联队(山泽饶大佐)
        • 第1大队(仲川义夫少佐)
          • 第2中队(高桥进中尉)
          • 第4中队(高桥弘中尉)
          • 第1机枪中队(北岛幸市中尉)
          • 第1大队炮小队(若林孝司中尉)
        • 第3大队(藤田幸夫大尉)
          • 第9中队(浅野良夫中尉)
          • 第11中队(滝本三雄中尉)
          • 第3机枪中队(今井忠三郎大尉)
        • 步兵炮大队(菅原养一少佐)
          • 步兵炮中队(国岛哲夫中尉)
          • 速射炮中队(原田耕太郎中尉)
        • 通信中队(日比一男中尉)
      • 辎重兵第88联队(小山国治少佐)
        • 菅原小队(菅原正少尉)
      • 师团卫生队(横山給八郎少佐)
        • 水谷小队(水谷少尉)

战斗经过 编辑

苏军登陆 编辑

8月19日6时50分,满载登陆队的舰艇从苏维埃港起锚出航,驶向真冈。为了迁就最慢的台尔曼号,舰队航速只能保持在八。起初天气良好,利于航行,但当天中午大雨开始袭来,伴随有六级大风和五级海浪。舰队被迫缩小各舰间距,打开航迹灯继续前进。由于船只间保持着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入夜后第三运输队一度失联,直到天亮才重新归队。8月20日清晨,苏军舰队驶抵真冈港,7时33分,巡逻舰闪光号在浓雾笼罩中发现中部港湾的入口(比预定计划延误近三小时[7]),发出了开始登陆的信号[30]。第一运输队随即兵分两路冲进中部和南部港湾靠港系泊,三、四分钟内,先遣支队便完成了登陆。与此同时,炮火支援队调转炮口,开始对真冈城区进行急袭射击,掩护后续部队上岸[31]

苏军的突然出现令日本人不知所措[32]。当时距天皇宣布投降已过五天,许多真冈居民起初将此次登陆当成和平进驻,乐观地以为炮声是苏舰在发射空包弹作为行动开始的信号,直到真冈各主要街区遭炮击起火才意识到是一场武装入侵[33][34]。最近的日本军队(山泽联队第1大队)距市区仅两千米,但大队长仲川少佐下令静观其变,准备派遣军使,禁止主动求战。苏军第一运输队护卫艇MO-35号在入港途中因雾大迷航搁浅于北港航道上,试图脱浅时遭到机枪射击,随后又被闪光号误击起火,艇长以下六人受伤[35]。当时日军在距北真冈港150米远的后山上设有75毫米山炮一门,射界覆盖整片港区,但炮长拒绝下达射击命令,旋即该炮被苏军发现并摧毁[36][31]。不久车站日语真岡駅 (樺太)列车被直射火力英语Direct fire摧毁,停泊港内的渔船、机帆船和撤侨船则多被拿捕日语拿捕或击沉,原本冀希望乘车船疏散的难民被迫涌向荒贝泽,和真冈町的居民一起冒着流彈沿丰真山道徒步逃难。一个多小时后,MO-35号终于在友军拖曳下成功脱险。相比之下,南部和中部港湾的登陆进展显得相对顺利。先遣支队不顾日军不断加强的抵抗,稳步推进夺取码头,行动开始40分钟便占领了港区一部分建筑物,满载第一梯队的扫雷舰开始驶进真冈湾,第二梯队紧随其后登陆,苏军上岸兵力迅速增强[31]

海军步兵上岸后不断扩大先遣支队的战果,至当日中午12时,港区所有建筑物均被苏军成功压制。荷枪实弹的苏联步兵随即冲进真冈市区,打响了激烈的巷战。日军两个步兵大队在装甲列车、火炮、迫击炮和机枪的支援下,依托碉堡、阁楼、窗台和地下室等掩体用各式武器进行伏击,迫使苏军逐屋争夺、逐屋巩固。尽管如此,至下午14时,苏军完成了对整个真冈町的占领[37]

真冈近郊战斗 编辑

 
苏军士兵迈过日军尸体向熊笹岭前进

对真冈市区的占领后,苏军以丰真山道和丰真线铁路为进攻轴线继续向东挺进。步兵第113旅第1、第3及独立冲锋枪营奉命突破熊笹岭日语熊笹峠(今卡米绍夫岭)地段上的敌军防御,向逢坂日语逢坂駅方向发展突击;第4营在炮兵加强下负责突破宝台展线日语宝台ループ線附近的敌军防御,向二股日语二股駅 (樺太)方向发展突击[38]。日军仲川大队为阻止苏联进军,曾派出副官一行作为军使进行停战谈判,但使团在中途遭遇苏军攻击,军使被射杀[39]。据此联队长山泽便以“自卫反击”为名,下令部队防守抵抗,企图以武力阻挡苏军夺取丰原地区[40]

8月21日凌晨,苏军主力转入进攻。步兵三个营伴随着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火力支援,逐步向荒贝泽正面抵近。由于丰真山道路面狭窄、植被密布,推进的速度并不快[41]。日军第一大队第二中队和第一机枪中队依托前日构筑的临时阵地和四门70毫米步兵炮试图阻止突破,但火力点的射击逐渐被猛烈的炮火急袭压制。至上午十时,苏军完成了对第一大队队部及第二中队主力的分割包围,切断了第一大队与联队本部的联络,并利用复杂地形迂回渗透,绕过支撑点继续向熊笹岭进攻。被孤立的第一机枪中队入夜后实施突围,成功与熊笹岭的联队主力汇合;第一大队队部和第二中队也于当晚撤出阵地,之后没有如约集结,径自往逢坂方向南逃,9月2日在丰原缴械投降[42]

荒贝泽的战斗为日军构筑第二条防御线争取了时间。自21日凌晨起,山泽联队第三大队第9中队、第一大队残部、第4中队、步兵炮大队等部先后从留多加、荒贝泽、羽母舞、逢坂各地向熊笹岭阵地集结,拼凑出一支大队规模的战斗群,凭借当地崖壁陡峭、熊竹日语クマザサ丛生的有利地形继续抵抗。在曲折蜿蜒的山道北侧防线以浅野中尉的第9中队和国岛中尉的联队炮中队为核心,在南侧则部署有高桥中尉的第4中队。8月21日晨,苏军北太平洋区舰队舰艇炮击了二股和逢坂。下午气象转好,航空兵也加入了战斗。海军歼击航空兵第61团和强击航空兵第60团当天出动飞机28架次,重创二股逢坂两地的火车站,并攻击了熊笹岭沿线的日军交通线。歼击航空兵第59团的雅克战斗机也不时飞临熊笹岭上空。经过一昼夜的火力准备,8月22日4时,苏军向熊笹岭地段发起总攻,两军在齐人高的竹林中爆发激战,由于竹叶茂密、能见度低,阵地战往往演变为手榴弹战、白刃戰,部分抵消了苏军单兵火力优势。日军狙击手则潜伏在竹林深处,不时从侧后射击苏军军官。这种被苏军称为“布谷鸟”的战术造成了不小的杀伤[41],第113旅两次进攻均被击退[43]。为阻挡苏军攻势,日军不仅动用了所剩无几的所有炮兵,连卫生员都拿起武器加入了战斗,不断地实施阵前反击。22日中午,苏军从山道北侧作新一轮冲击,先后击破草野小队、浅野中队等前沿阵地,迫使菅原于下午放弃熊笹岭,将防线逐渐收缩至后方427.7高地。趁敌战线收缩,苏军从各部队接合部存在的间隙实施运动,迂回至山道南侧,当晚其先头部队已抵达熊笹岭与逢坂的中间地带[44][45]。负责殿后的第4中队因位于山道南侧被分割孤立,战至23日上午全军覆没,中队长高桥中尉以下“玉碎[46]

宝台展线战斗 编辑

 
丰真铁路74千米处的宝台展线铁路桥,建于1928年,全长125米,标高41米。1945年8月21至23日,苏日两军围绕该桥展开激战,双方均死伤惨重,故该桥又称“恶魔之桥(Чёртов мост)”。

8月20日,苏步兵第113旅第4营步兵沿丰真铁路追击日军,途中占领苫舞和大高井车站,于傍晚逼近了二股。日军紧急调遣第三大队第11中队(中队长滝本三雄中尉,有机枪兵、工兵、通信兵各一个分队及步兵炮两门支援)增援丰真铁路,在21日中午抢占铁路宝台站日语宝台駅,迫使进攻中的第113旅转入防御。当晚双方进入对峙状态,苏军一边增派炮兵支援前线,一边通过扩音器敦促日军停火投降[47][48]。次日凌晨战斗再开。滝本中队在第113旅的前进路线上实施拦阻轰击,挡住了对宝台展线铁路桥的进攻,但随着机枪山炮弹药告罄,阵地暴露在精确的火力打击下,伤亡急剧增加。下午,苏军成功从左翼包抄至敌后,突破一线阵地,并排除了铁路桥上的津岛分队,日军退至竹林中继续顽抗。双方难舍难分:在争夺二股车站的战斗中,苏军恰普拉诺夫(Евген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Чапланов)下士的反坦克炮兵组在推进中遭遇突袭全歼(后车站更名恰普拉诺夫站以示纪念),日军指挥官滝本本人也中弹重伤。直至傍晚苏军改用燃烧弹炮击,烧毁充当日军掩护的竹林,方才迫使滝本撤出展线,后退至宝台站。

熊笹岭、丰真线相继失守后,位于逢坂的第25联队队部面临苏军优势兵力两个方向的夹击,但山泽仍坚持继续作战,分别调遣逢坂周边在乡军人组成的“乡土防卫队”和第11中队第1小队与之对抗,并在逢坂以北的高地部署了联队直属、第1中队和第1机枪队一个小队的兵力,准备以此为最终防线和苏军决一死战。[49]

8月22日,北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共出击61架次,摧毁28个简易火力点和大量堆场、工事。虽然没有遭遇日机拦截,但因战区距蘇維埃港區航空基地过远(达250千米),指挥调动非常困难。加之日本人南下撤退时又对沿途机场进行了破坏,需要耗时修复方可使用[50]。当天上午,轰炸航空兵第55团在歼击航空兵第48团的护航下强行机降占领了真冈市区以北20千米的小能登呂军用机场[51]。此时日军抵抗已近崩溃,但该机场仍为计划中的空降登陆北海道作战提供了必要的前进基地。

战斗结束 编辑

8月19日,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日语秦彦三郎中将与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就驻满洲、朝鲜、桦太及千岛日军之停战达成了协议。据此,第五方面军司令部于20日夜电令桦太第88师团,撤销前日“達参特電第28号”死战到底的命令,立刻交出武器,停止战斗。22日中午,在桦太东部城市知取,第88师团参谋长铃木康生大佐一行与苏步兵第56军军长米·瓦·阿利莫夫少将(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Алимов)会面,签订了停火协议[52]。盘踞山中的第25联队于傍晚收到了师团的投降命令,要求即便被俘也必须立刻停火。次日,苏日双方军使建立联系,分散各地的部队奉命就地解除武装,向首府豐原集结。8月25日,步兵第56军先头部队进入丰原,庫頁島戰役宣告结束[53]

据苏军统计,在20日的登陆阶段,苏军共毙敌三百余人,俘虏约六百人,自身死伤77人[37];22日至23日的纵深战斗阶段损失219人,另有680人负伤[43]。据日方统计,在20~23日的战斗期间,日军共有225人阵亡,87人負傷。因未打扫战场,未归队士兵均笼统归为失踪,故实际阵亡人数应至少在三百人以上[54]

后续 编辑

 
苏联军队开入真冈市区

真冈登陆战是庫頁島戰役期间平民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55]。据日方战后统计,至少有495名住民在8月20日当天的战斗中死亡或失踪,而真实数据可能两倍于此[56]。伤亡原因主要为苏军攻击和自杀。被杀者主要由于身着酷似日本陆军军装的卡其色国民服”,而在巷战中被苏军误认为战斗员开枪射杀[57];自杀者受军部政治宣传的熏染,或耻于受俘虏之辱,或害怕遭苏军暴行,便在苏军登陆后选择了自杀甚至携家带口集体自杀[58]。在最初的恐怖和混乱中,真冈邮政局的一群年轻女接线员在向丰原发出诀别消息后,集体服事先准备的氰化钾自杀。其中九人死亡,剩余三人在服毒前向苏军投降得以幸存。死去的九人后被日方称为“真冈邮政电信局殉职九少女日语真岡郵便電信局事件”,1973年获日本政府追授勋八等寶冠章,入祀靖国神社[59]——对于部队中发生的犯罪行为,苏军军法部门很快予以了惩治,至少有一人因在城内纵火被就地正法[60]

自苏军登陆以来,真冈郡多地相继发生了日本村民虐杀朝鲜裔村民的事件。部分日本人深信“朝鲜人在为俄国人充当间谍”的流言,为防朝鲜人战后翻身做主,遂开始在社区内进行有组织的搜杀[61]。在真冈市区以东25千米的清水村瑞穗村(今波扎尔斯克村俄语Пожарское_(Сахалинская_область)),从20日至23日间即有老幼妇孺27人被“在乡军人会”或“青年团日语青年団”等民团组织杀害[62]。苏方得知情况后,调派反間諜机关“间谍死神”对案件进行侦查,共逮捕凶犯18人。其中七人被苏联远东军区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并于1947年执行了枪决,其余11人处以十年有期徒刑[63]。波扎尔斯克村内现存有1996年修建的“瑞穗村惨案日语瑞穂事件”死难者纪念碑。

影视作品 编辑

1974年日本导演村山三男日语村山三男以真冈登陆战为题材拍摄了电影《冰雪之门日语樺太1945年夏 氷雪の門》,因其中对苏军形象多有贬损[64],受到苏联外交抗议,直到36年后的2010年才在日本全国上映[65][註 7]。另有同题材电视剧《雾之火日语霧の火 樺太・真岡郵便局に散った九人の乙女たち》,2008年由日本電視台拍摄制作[67]

注释 编辑

  1. ^ 日本人所称“樺太”的含义范围随语境变化,本文特指日领南库页岛。
  2. ^ 区舰队司令安德烈耶夫曾于15日晨请示自行派兵在塔路登陆,但在中午被远东第2方面军参谋部否决。[6]
  3. ^ 因携带的无线电台浸水损坏,未能传回情报
  4. ^ 日本陆军编制,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
  5. ^ 日本陆军编制,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
  6. ^ 日本陆军编制,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
  7. ^ 1977年经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在中国引进上映[66]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989),第九章.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989),第494-496頁.
  3. ^ Славинский (1993),第68頁.
  4. ^ 扎哈罗夫 (1977),第263頁.
  5. ^ 扎哈罗夫 (1978),第216-219頁.
  6. ^ 6.0 6.1 6.2 Широкорад (2018),第344頁.
  7. ^ 7.0 7.1 Glantz (2003),第258頁.
  8.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989),第500頁.
  9. ^ 中山隆志 (1995),第134頁.
  10. ^ 樺太終戦史 (1973),第291頁.
  11. ^ 藤村建雄 (2017),第358-359頁.
  12. ^ 樺太終戦史 (1973),第292頁.
  13. ^ Багров (1959),第75頁.
  14.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989),第501頁.
  15. ^ 扎哈罗夫 (1977),第269頁.
  16. ^ Glantz (2003),第238頁.
  17. ^ 藤村建雄 (2017),第368頁.
  18. ^ Багров (1959),第35頁.
  19. ^ 扎哈罗夫 (1977),第264頁.
  20. ^ Боженко (1998),第264頁.
  21. ^ Славинский (1993),第73頁.
  22. ^ 22.0 22.1 戦史叢書 (1971),第401-402頁.
  23. ^ 樺太終戦史 (1973),第185-187頁.
  24. ^ 藤村建雄 (2017),第80頁.
  25. ^ 高橋憲一 (1993),第437-442頁.
  26. ^ 高橋憲一 (1993),第449-451頁.
  27. ^ 樺太終戦史 (1973),第394-395頁.
  28. ^ 藤村建雄 (2017),第364-365頁.
  29. ^ 戦史叢書 (1971),第518-519頁.
  30. ^ Багров (1959).
  31. ^ 31.0 31.1 31.2 扎哈罗夫 (1977),第271頁.
  32. ^ 樺太終戦史 (1973),第295頁.
  33. ^ 樺太終戦史 (1973),第300頁.
  34. ^ 藤村建雄 (2017),第451-452頁.
  35. ^ Широкорад (2018),第345頁.
  36. ^ 樺太終戦史 (1973),第301-302頁.
  37. ^ 37.0 37.1 Славинский (1993),第73-74頁.
  38. ^ Долуда (1993),第36頁.
  39. ^ 高橋憲一 (1993),第456-460頁.
  40. ^ 藤村建雄 (2017),第413-414頁.
  41. ^ 41.0 41.1 Долуда (1993),第37頁.
  42. ^ 高橋憲一 (1993),第496頁.
  43. ^ 43.0 43.1 Glantz (2003),第306頁.
  44. ^ Долуда (1993),第38頁.
  45. ^ 藤村建雄 (2017),第426-430頁.
  46. ^ 藤村建雄 (2017),第430頁.
  47. ^ Долуда (1993),第39頁.
  48. ^ 高橋憲一 (1993),第488-492頁.
  49. ^ 高橋憲一 (1993),第492-493頁.
  50. ^ Багров (1959),第80頁.
  51. ^ 中山隆志 (1995),第154頁.
  52. ^ 藤村建雄 (2017),第238-245頁.
  53. ^ 扎哈罗夫 (1978),第222頁.
  54. ^ 高橋憲一 (1993),第497, 1007頁.
  55. ^ 藤村建雄 (2017),第357頁.
  56. ^ 樺太終戦史 (1973),第303-304頁.
  57. ^ 樺太終戦史 (1973),第316-317頁.
  58. ^ Багров (1959),第78-79頁.
  59. ^ 藤村建雄 (2017),第404-407頁.
  60. ^ Долуда (1993),第61頁.
  61. ^ Гапоненко (2012),第10頁.
  62. ^ 崔吉城 (2006),第189-190頁.
  63. ^ Гапоненко (2012),第104頁.
  64. ^ Вициневский (2019),第149頁.
  65. ^ ヨコハマ経済新聞 (2010).
  66. ^ 罗晓明 (2016),第367頁.
  67. ^ 日本テレビ (2008).

书籍 编辑

期刊 编辑

在线资源 编辑

拓展阅读 编辑

  • Савельева, Е. И. От войны к миру: гражданск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на Южном Сахалине и Курильских островах 1945-1947 гг. [日本領樺太・千島からソ連領サハリン州へ 一九四五年—一九四七年]. 小山内道子 (译). 成文社. 2015. ISBN 978-4-86520-014-0 (日语). 
  • 金子俊男. 樺太一九四五年夏 ──樺太終戦記録──. 講談社. 1972. OCLC 1021024951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