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Nickice/工作室2

包睿舜
Robert S. Bauer
个人资料
出生(1947-12-00)1947年12月0日
美国 三藩市
国籍 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1]
居住地香港
母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专业語音學
社會語言學

包睿舜Robert S. Bauer),香港語言學家廣東話專家,生於美國[2]。他曾在香港理工大學期間任教語音學社會語言學課程,現已退休,但仍在香港大學兼職教書[1]。除了英語以外,他亦精通粵語普通話日語泰語法語西班牙語[3]

個人經歷

编辑

包睿舜在1978年於美國三藩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王士元教授和馬提索夫英语James Matisoff教授兩名語言學家學習語言學漢語方言研究。當時他雖然有學習中文,但發現自己聽不明白唐人街廣播電台的粵語節目,於是在1974年遠赴台灣國立台灣大學史丹福中心進修國語,同時選修廣東話。1975年,他轉赴香港並在香港中文大學交換生,繼續學習並研究廣東話,後來取得香港身份證[4][5][1]

由1979年到1981年在香港為撰寫博士論文而調查粵語語音變異。博士論文題目《粵語社會語言學模式》,描寫唇化舌根聲母在元音之前改成非唇化和舌根鼻音音節改成雙唇鼻音音節的社會語言學情況。1982年獲得博士學位。

包睿舜一直在研究粵語語音學。同時研究香港書寫粵語發展。曾發表粵語有關論文十多篇:《廣州話齒齦化:詞匯擴散的例子》(1979)、《香港廣州話詞匯擴散:由「五」字開始》(1982)、《香港書寫粵語用「D」的特點》(1982)、《香港粵語社內亞語群的語音變化》(1983)、《香港粵語社區》(1984)、《香港粵語的音節系統不斷擴張》(1985)、《香港粵語共時語音變化》(1986)、《香港廣州話發展中語音變化的微觀歷史》(1986)、《香港書寫粵語》(1988)、《廣州話音節和詞語》(1995)、《識別廣州話的侗台語底層成份》(1996)、《香港廣州話聲調調形》(1998)、《香港廣州話及未來路向》(2000)、《香港粵語的高平調與高降調之間的關係》(2002)。

參考資料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