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耶尔森
亚历山大·埃米尔·约翰·耶尔森(法语:Alexandre Emile Jean Yersin,1863年9月22日—1943年3月1日),又译叶赫森、耶尔辛,瑞士裔法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他是鼠疫杆菌的发现者之一,因此鼠疫杆菌的正式学名以Yersinia pestis(鼠疫耶尔森菌)命名。
亚历山大·耶尔森 Alexandre Yersin | |
---|---|
出生 | 瑞士沃州欧博讷 | 1863年9月22日
逝世 | 1943年3月1日 法属印度支那安南芽庄 | (79岁)
国籍 | 瑞士 法国 |
知名于 | 耶尔森氏菌属 |
奖项 | 勒孔特奖 (1927年)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细菌学 |
机构 |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巴斯德研究院 |
受影响自 | 北里柴三郎 |
生平
编辑耶尔森出生在瑞士欧博讷,少年时先后于洛桑、德国马尔堡及法国巴黎学医。1886年,他加入路易·巴斯德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研究所,参与研发抗狂犬症血清。1888年,他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他为方便其研究事业而入籍法国。1889年,他加入了新建的巴斯德研究所,与德国医学家罗伯·柯霍合作共同发现了白喉的病原体。
1890年,耶尔森前往法属印度支那,被法兰西火轮船公司雇用为医师,曾参与过奥古斯特·帕维对老挝的探索。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期间,1894年,在法国政府和巴斯德研究所要求下,他前往疫埠香港,调查当地爆发的严重鼠疫。他在坚尼地城一间茅屋中进行研究,发现了导致鼠疫的鼠疫杆菌,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虽然同在香港的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稍早前亦有类似成果,但其样本受到污染因而受到质疑。耶尔森又首次观察到疫鼠与人类身上有同样的杆菌,借此推测疫症很有可能是从啮齿动物传播给人类的。[1][2]
1895年耶尔森返回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研究抗鼠疫血清,当年稍后在安南芽庄创建一间小型实验室(1905年成为巴斯德研究院分所),准备血清未来的生产。他曾先后对来自广州、厦门及孟买的血清进行试验,但均无功而返。他随后决定在法属印支落地生根,并积极参与河内印度支那医学院的组建,并且在1902年成为其创校校长。在农业方面,他先后为法属印支引进巴西橡胶树和秘鲁金鸡纳树,当中奎宁更是治疗与预防疟疾一大良方。[3]
1934年,他被任命为巴斯德研究院的荣誉校长,并成为其校董会成员。1943年,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于芽庄的住宅逝世。
纪念
编辑时至今日,耶尔森在越南仍然广受尊敬,并被敬称为“Ông Năm”(Năm先生)。在越南独立后以他命名的街道名称继续保留,数座学校亦以他命名。他在庆和省油泉(Suối Dầu)的坟墓有座宝塔崇拜其善行,在芽庄的故居亦成为其纪念馆。
参考文献
编辑- ^ 锺金汤、刘仲康,〈耶尔辛─鼠疫菌的发现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科学发展》,2004年7月号(379 期)
- ^ 王道还,科学史上的这个月──一八九四年七月耶尔森、北里柴三郎公布黑死病病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科学发展》,2007年7月号(367期)
- ^ Alexandre Yersin (1863-1943): discoverer of the plague bacillus, explorer and agronomi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Hawgood BJ., J Med Biogr. 2008 Aug;16(3):167-72. doi: 10.1258/jmb.2007.007017.
- ^ 向亞歷山大耶爾辛致敬展覽及銅像揭幕儀式, 香港医学博物馆, [2016-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8)
外部链接
编辑- Alexandre Yersin and his adventures in Vietnam
- Other Colleagues of Louis Pasteur, Pasteur Brewing
- Alexandre Yersin. Repères chronologiques. Institut Pasteur, Paris (In Fre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