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熊猴亚科(Notharctinae)是始新世早期至中期(5500-3400万年前)北美洲普遍的灵长目,但现在已经灭绝。假熊猴亚科下有六个,包括CantiusPelycodusCopelemurHesperolemur假熊猴属Smilodectes,都是兔猴型下目的成员。这个亚科演化历史相对地较清楚,且都是被用作争议渐进进化论。虽然一般接受兔猴型下目衍生出现今的狐猴蜂猴亚科,但它们究竟与兔猴型下目的哪一个成员是近亲则不得而知。假熊猴亚科于始新世中期灭绝,可能成因包括气候转变及与其他北美洲灵长目的竞争。

假熊猴亚科
化石时期:始新世早期至中期
Notharctus tenebrosu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假熊猴科 Notharctidae
亚科: 假熊猴亚科 Notharctinae
  • Cantius
  • Copelemur
  • Hesperolemur
  • 假熊猴属 Notharctus
  • Pelycodus
  • Smilodectes

分类多样性 编辑

假熊猴亚科是假熊猴科下两个亚科之一。相比另一个亚科,假熊猴亚科并非太多样化,而同时只有约二或三个物种。但是,假熊猴亚科是始新世早期及中期地层中最普遍的物种。其下共有25个物种,属下的物种数量由1-11种不等。体型介乎重1.1公斤至6.9公斤,并有增加的趋势。

假熊猴亚科下的每个属都在地理上限制在细小的范围内。如Cantius就是始新世早期北面(怀俄明州)的动物,而PelycodusCopelemur则是同期南部(新墨西哥州)的动物。在始新世中期,假熊猴属Smilodectes都在怀俄明州出现,而Hesperolemur则只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出现。这种向北的迁徙可能源自于气候的转变。

形态 编辑

整体而言,假熊猴亚科保持着很原始的灵长目形态。它们有长及阔的鼻端,齿式是2.1.4.3,在眼眶内有泪骨,除了假熊猴属外,下颌骨都不是融合的。所有假熊猴亚科的眼眶都很细小,可见它们都是白天活动的,而且为了增强视觉嗅觉亦相应减弱。后期假熊猴亚科的上臼齿都有次尖,当中很多都适应了吃树叶,如增加体型、失去了下前尖及融合的下颌骨。Hesperolemur在假熊猴亚科中很独特,有着与鼓膜部分融合的鼓膜环

假熊猴属的颅后遗骸显示假熊猴亚科的运动与狐猴有关。假熊猴属的犬齿亦显示有两性异形的。

演化历史 编辑

最初时一般接受兔猴型下目就只有欧洲Donrussellia,但是后来发现了更多的物种Donrussellia与早期及较原始的Cantius是近亲。在穿越了大西洋后,较为进化的Cantius物种的中齿尖次尖逐渐变大,由主要吃果实变为吃树叶

一些学者指Cantius有两次独立的迁徙,其中一次衍生出较大的Pelycodus,而另一次则衍生出较细小的CopelemurSmilodectes假熊猴属分支。其他学者则认为从单一的Cantius分支分裂出CopelemurPelycodus及有融合下颌骨的分支。Smilodectes可能是从假熊猴属或较为南方的Copelemur分支演化而来。始新世中期的Hesperolemur估计是迁徙的物种。

虽然有些科学家基于牙齿头颅骨的相似性,而相信兔猴型下目的成员衍生出类人猿下目。但是,现时广为接受的是兔猴型下目是现今狐猴蜂猴亚科的近亲。

参考 编辑

  • Beard, KC. 2004 The Hunt for the Dawn Monkey: Unearthing the Origins of Monkeys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 Fleagle, J. G. 1999. Primate Adaptation and Evolution.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 Mikko's Phylogeny Archive
  • Gebo, DL. 2002. Adapiformes: phylogeny and adaptation. The Primate Fossil Rec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Gingerich, PD and Simons, EL. Systematics,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Early Eocene Adapidae in North Ameirca. 1977.
  • Godinot, M. A Summary of Adapiform Systematics and Phylogeny. Folia Primatologica,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