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经

慈心應作經

慈经》(巴利文:Metta Sutta)或称《慈心应作经[1]

内容 编辑

《慈经》 编辑

善于行善并希望内心安祥的人应当培养这些特质:

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

能够知足并且容易被护持,生活少务、简单。善护诸根,谨慎、不轻率,亦不贪恋眷属。

他应当不轻犯任何极微小的过失,避免也许受到智者的谴责。接着,他应当在心中培养如下的心念:

愿所有的众生快乐安全,愿他们的内心是满足的。

不论那一类的众生,软弱或强壮;长、胖短、或中等;短、小或巨大。也不论是可见或不可见,在我们周围或离我们遥远,已出生或即将出生的众生,愿所有众生,无一例外地,和喜充满。

让人彼此间没有相互欺骗,且不管身在何处,任何一个人都不轻视他人,即使生气或怨恨,也不想使他人受任何苦。

如同母亲不顾自身生命地护念她唯一的孩子,愿人们也能对众生散发这样无量的慈心。

让一个人无量慈的心念充满世界的上方、下方,及横遍十方,没有任何的障碍,没有任何的仇恨及敌意。

只要一个人是醒觉的,无论站着、行走、坐着或躺下,他应当保持正念,这就是所谓的“此生中最高的境界”。

一位放弃执著于感官欲望的人,不落入邪见,正直且具足观智,他必定将不再进入母胎受生。[2]

《汉译南传大藏经:慈悲经》 编辑

完全了解寂静境,善利乃为智人之所为,彼堪能、率直、正直、善感,柔和无高慢。

知足易养,生活简素,护根、贤明,温和谦虚,于〔信者〕之家无贪求。

不为智者所非难,不作任何卑贱行。愿诸有情有幸福、安稳而安乐。

诸一切生物,或弱、或强者,或长或大、或是中等者,或短、或细、或粗等,包括尽无余。

或现或不现,或住远、近、或已生终、或有生〔因〕之生物,愿诸有情有安乐。

人勿互毁谤,勿轻何处谁。勿怒勿气忿,勿互咒愿苦。

如母护爱独子赌己命,于诸有情修习无边之〔慈〕心。

于诸世界修习无限之慈心,于上下十方无怨意、敌意以达无碍。

或立、或步、或坐、或卧,只要目醒觉,应确立此念。于此之教,是云梵住。

勿陷于〔妄〕见,护持戒德,具有正见,制伏贪求欲事,彼决不再宿母胎。[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慈心修持初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释衍融. 《慈心修持初探——以慈经、 八城经及清净道论为主》. pp.2
  2. ^ 《慈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喜戒禅师. 《慈心无限》. 香光庄严七十七期/93年3月20日.
  3. ^ 《小诵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小诵经:九 慈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