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之战

澳大利亚之战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学术用语,用来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在澳大利亚附近发生的一系列战役之间存在协调关联,这些战役据称是为日本入侵澳大利亚大陆做准备。

澳大利亚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

1942年发布的战争宣传海报
日期1942年2月19日 -1945年9月2日
地点
结果

同盟国胜利

参战方

 同盟国

 轴心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约翰·科廷
乔瑟夫博内特
大卫·瓦伦丁·贾丁·布莱克
约翰·克雷斯

Gerald Muirhead Godd

南云忠一
渊田美津雄
松村寛治
左近允尚正
佐佐木半九
罗伯特业申

特奥多尔·戴特梅斯

定义

编辑

1942年新加坡陷落后,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将其损失比作敦克尔客战役。英国战役发生在敦刻尔克之后;柯廷说:"新加坡的陷落开启了澳大利亚之战",这威胁到了英联邦美国以及整个英语世界。尽管日本并未计划入侵澳大利亚,而且在1942年2月也无法成功做到,但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预期很快就会遭到入侵。这种恐惧在1942年6月之前达到顶点。柯廷在2月16日说: [1]

保卫这个国家不再仅仅是对一场世界大战的贡献,而是对威胁我们自己海岸的敌人的抵抗...现在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工作或战斗...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将决定我们在度过这场血腥考验后可能想做的一切。

史学与纪念

编辑

澳大利亚退伍军人联盟(RSL)和澳大利亚之战纪念国家委员会花了十多年时间进行游说,要求官方纪念1942年发生的一系列战役,包括珊瑚海战役、米尔恩湾战役和科科达小径战役,[2]认为这些战役构成了"澳大利亚之战"。[2] 这项运动取得了成功,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三为"澳大利亚之战日",用于纪念澳大利亚之战。这一天旨在"纪念1942年和1943年为保卫澳大利亚而服役和牺牲的所有人"。[3]这一天不是公共假日。[4]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前首席历史学家彼得·斯坦利认为,"澳大利亚之战"的概念是错误的,因为这些行动并不构成针对澳大利亚的单一战役。斯坦利还表示,他所认识的历史学家中没有人相信存在"澳大利亚之战"。[5]在2006年的一次演讲中,斯坦利认为"澳大利亚之战"的概念是无效的,因为被认为构成这场战役的事件之间只有松散的联系。斯坦利认为"澳大利亚之战运动直接源于人们希望在1942年的可怕损失中寻找意义",并且"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澳大利亚之战",因为日本并没有发动针对澳大利亚的协调战役。此外,斯坦利指出,虽然"澳大利亚之战"这个词在战时宣传中使用过,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用来指代1942年的事件,而且除澳大利亚以外的国家并不认为这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6][7]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Hasluck, Paul.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1942–1945. Australia in the War of 1939–1945. Series 4 – Civil. Canberra: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1970: 70–73 [2024-07-08]. 6429367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2. ^ 2.0 2.1 Walters, Patrick. Battle won on dedicated Pacific war day. The Australian. 26 June 2008 [13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0). 
  3. ^ Anniversarie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2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December 2011). 
  4. ^ Blenkin, Max. 'Battle for Australia' Day in September.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6 June 2008 [2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1). 
  5. ^ Stanley, Peter. What 'Battle for Australia'?. The Drum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3 September 2008 [9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8). 
  6. ^ Peter Stanley (2006). "Was there a Battle for Austral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Anniversary Oration, 10 November 2006
  7. ^ Stanley (2008), pp. 221–222

参考

编辑

进一步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