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西亚航空825号班机空难

罗德西亚航空825号班机是一班在1978年9月3日的罗德西亚丛林战争中;被津巴布韦人民革命军英语Zimbabwe People's Revolutionary Army(ZIPRA)击落的航班。该被击落的航班由一架名为“胡尼亚尼号”的维克斯子爵飞行,当时正飞行维多利亚瀑布英语Victoria Falls, Zimbabwe卡里巴至首都索尔兹伯里航线的最后一段,为罗德西亚航空英语Air Rhodesia的定期航班。

罗德西亚航空825号班机
一架罗德西亚航空英语Air Rhodesia维克斯子爵,与空难中的“胡尼亚尼号”属同一形号
事件概要
日期1978年9月3日
摘要民航机被击落
地点罗德西亚卡莱伊英语Karoi以西[n 1]
16°47′S 29°5′E / 16.783°S 29.083°E / -16.783; 29.083
飞机概要
机型维克斯子爵 782D
营运者罗德西亚航空英语Air Rhodesia
注册编号VP-WAS[3]
起飞地罗德西亚卡莱伊英语Karoi以西
最后经停地罗德西亚卡里巴
目的地罗德西亚索尔兹伯里
乘客52
机组人员4
死亡48(38人死于空难;10人其后被射杀)
生还者8

825号班机起飞后不久,一班ZIPRA的游击队向飞机发射了一枝苏制箭-2型地对空红外线导弹;直接击中机身的右边机翼,令机体严重受损后被迫紧急降落英语emergency landing。飞机尝试于卡里巴以西的一片棉田进行机腹着陆;但因撞上一道不可见的沟而失败,机体其后侧翻并解体。机上52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中,38人死于空难中;其后叛军进入残骸中,围捕10个他们见到的生还者并用自动步枪把他们射杀。三名乘客因藏身于周围的灌木丛中而生还;另外有五人于叛军到达前离开残骸寻找水源而避过一劫。

ZIPRA的领导人乔舒亚·恩科莫英语Joshua Nkomo在同日晚间于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中为击落“胡尼亚尼号”一事公开承认责任,并指该航班被用作军事用途,但否认他的手下于地面射杀生还者。当时罗德西亚的民众,包括白人和黑人均认为此举动为恐怖主义的行为。[4] [5] 是次事件令罗德西亚的白人社会对察觉到的敌人有激烈的反弹,即使只有少数罗德西亚黑人支持此类攻击,大多数的白人都因此而对黑人抱有强烈的愤懑和疑心。[4] 一些国际期刊如“时代杂志”均对事件作出负面的报告,但因罗德西亚政府的愤慨,海外政府对事件几乎不为所知。

恩科莫和总理伊恩·史密斯的会谈,虽然已经很有希望取得进展,却被愤怒的罗德西亚人因此空难而即时中止,其后史密斯把恩科莫形容为“怪物”。[6] 9月10日,史密斯宣布把戒严扩展至特定区域。罗得西亚保安部队于其后数个月对赞比亚和莫桑比克进行数次报复性攻击,同时攻击ZIPRA和其反抗者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其对尤其ZIPRA的攻击有极大的争议,在报复行动中大部分被杀的都是在游击队阵地中扎营的难民[7] 五个月后,即1979年2月,ZIPRA再次将同是民航机的罗德西亚航空827号班机英语Air Rhodesia Flight 827击落,造成几乎一样的空难。

背景

编辑
 
罗德西亚(或南罗德西亚)在非洲的位置,于上图中以红色显示。

1965年11月11日,罗德西亚总理伊恩·史密斯以争取自治殖民地罗德西亚(或南罗德西亚[n 1]得到完主的主权为由,向英国单方面宣布独立英语Rhodesia's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当时英国和其他非殖民化地区之间均有“多数统治前不独立英语no independence before majority rule”的共识,而罗德西亚的政府是由该国的白人少众主导,故此该单方面的决定并不被国际承认。英国和联合国为此对罗德西亚实行经济制裁。[8]

两个敌对且支持共产主义的黑人民族主义组织发起军事行动;以推翻政府和实现多数统治。由大部分修纳族英语Shona people组成并与中国结盟的津巴布韦非洲国家联盟英语Zimbabwe African National Union(ZANU)成立了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并接纳了毛泽东思想的信条;而由大部分恩德贝莱族组成的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英语Zimbabwe African People's Union(ZAPU)则接纳了苏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华沙公约,并动员了津巴布韦人民革命军英语Zimbabwe People's Revolutionary Army(ZIPRA)。[9] 这些游击队着手发动他们所指的“第二次志姆令卡英语Chimurenga[n 2] 并反抗罗德西亚政府和其罗得西亚保安部队。最后,反抗行动于1972年12月初因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突袭罗德西亚东北偏北方的阿尔特纳和笛田农场而演变成罗德西亚丛林战争[11]

1973年和1974年,保安部队成功地平定叛乱后,[12] 国际事态的发展导致冲突的优势转移至叛乱分子的一方。1974年4月,由左派分子发动的康乃馨革命导致葡萄牙收回史密斯政府重要的经纃支援,并导致下年莫桑比克以共产政府的形式独立并与ZANU结盟。同一时间,罗德西亚的另一个主要支持者南非,则实行了一个缓和政策的倡议并被迫停火,令游击队有足够时间进行重组。[13] 经过于1975年8月夭折的维多利亚瀑布会议英语Victoria Falls Conference (1975)后,史密斯和ZAPU的领导人乔舒亚·恩科莫英语Joshua Nkomo在1975年12月和1976年3月举行的会谈均以失败告终。[14][15] 1976年10月,ZANU和ZAPU宣布他们在准备12月举行但最终失败的日内瓦会议英语Geneva Conference (1976)时,将会在今后的会议中共同以“爱国阵线”的身份出席。[16][n 3]

ZAPU的领导人乔舒亚·恩科莫英语Joshua Nkomo(图左)和罗德西亚总理伊恩·史密斯曾于1978年在赞比亚举行一次秘密会谈。

1978年3月,史密斯和非激进民族主义团体的领导人埃布尔·穆佐雷瓦主教、纳达巴尼基·西索尔牧师和耶利米·奇劳英语Jeremiah Chirau签定了一条后来被称为“内部解决英语Internal Settlement”的条约,并组成一个由黑人和白人共同组成的临时政府。1979年6月,该国重组为津巴布韦罗德西亚,为了成就一个多元种族的大选英语Zimbabwe Rhodesia general election, 1979,ZANU和ZAPU被获邀参与大选,但他们拒绝邀请;恩科莫更讽刺史密斯的黑人同僚是“黑人版的史密斯”。[18] ZANU则继续战事;并宣布1978年是“人民之年”。[18] 穆佐雷瓦所属的统一非洲国家委员会英语United African National Council派出官员;前往各省向农村的黑人解释内部解决条约,他们均被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游击队杀死。[19] 叛军也开始视基督教传教士为目标,高峰时期曾导致9名英国传教士和4名小童在6月23日于邻近莫桑比克边境的以琳麦信被杀。[20]

该临时政府于国外受尽劣评,部分是因为该内部解决条约中白人依然对执法权、军事权、司法权和公务员有控制,[21] 并无国家承认罗德西亚的临时政府。[22] 史密斯继续努力让恩科莫进入政府,希望此举可以挽回一些国内的声誉,并促使国际承认他的政府,和协助保安部队击败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由1978年8月14日开始,他便与恩科莫于ZAPU总部的所在地赞比亚卢萨卡举行秘密会谈,并带同罗荷英语Lonmin矿业公司于会谈中进行协助。他也有尝试邀请ZANU的领导人罗伯·穆加贝,但穆加卑并没有参与会谈。[22] 根据南非军事历史学家积奇·西利尔斯表示,史密斯和恩科莫的谈判在1978年9月时进展良好且“看起来很接近成功”。9月2日,史密斯和恩科莫向公众透露他们正进行秘密会谈。[23]

事故概述

编辑

对罗德西亚航空交通的威胁

编辑
 
一把箭-2地对空导弹的发射器和其导弹

直至1977年的战事后期前,罗德西亚的航空交通一直都没有受到重大的威胁,在此之前,两个革命力量均没有武器对空中目标发动可行的攻击。而令ZIPRA可以发动对空攻击的武器是箭-2型肩射地对空导弹,于1970年代中期由苏联以作为华沙公约支援装备的名义提供。[n 4] 直至1978年9月,便已经有20次用该等武器尝试把罗德西亚军机击落的记录,但没有一次成功。一些罗德西亚空军达科塔运输机曾经被击中,但全数生还并成功降落。没有民航机于丛林战争中被成为目标。[24]

航班

编辑
 
一架中非航空英语Central African Airways维克斯子爵,该航空公司为罗德西亚航空英语Air Rhodesia的前身,摄于1957年。

罗德西亚航空英语Air Rhodesia是该国的国家航空公司,由政府于1967年9月1日成立;以取代同年底解散的中非航空英语Central African Airways。罗德西亚航空以索尔兹伯里机场为枢纽机场,而1970年代晩期的航班网络则由国内的客运和货运航班;和前往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德班的国际航线组成。[25]

当日飞行825号班机的机型为一架维克斯子爵 782D,是一架英制的螺旋桨飞机;于各机翼上都有一台引擎。该机的名称“胡尼亚尼”是由一条同名的河流英语Manyame River命名的,该河流经卡里巴水库和罗德西亚的首都索尔兹伯里[4]

当时“胡尼亚尼号”正飞行该航线的第二和最后一段;由维多利亚瀑布英语Victoria Falls, Zimbabwe飞往索尔兹伯里,中途于度假城市卡里巴停站。[26] 尽管ZIPRA的游击队偶尔会于北边位于赞比亚的赞比西河向卡里巴发射火箭和迫击炮,该度假区仍然成为罗德西亚首选的旅游胜地。[4] 该航班于1978年9月3日;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出发,由卡里巴飞往索尔兹伯里,机上载有4名机组人员和52名乘客,大部分人都是索尔兹伯里的度假人士,在湖边度过一个周末后准备归家。[4] 班机如期在中非时间五时正左右于卡里巴机场英语Kariba Airport起飞。[27]

825号班机的机长为36岁的约翰·胡德,是一名布拉瓦约的本地人并于1966年取得商业飞行员执照。他于1968年开始在罗德西亚航空执飞维克斯子爵,同时他都会在罗德西亚空军进行义务工作。他的副机长为31岁的加思·博蒙特,他年幼时由南非移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罗德西亚度过。而机上的两名空姐为21岁的多西·艾西德哈慎;来自布拉瓦约,和23岁的路易丝·皮尔逊;来自索尔兹伯里。[28]

被击落

编辑
 
 
索尔兹伯里
 
卡里巴
 
维多利亚瀑布
 
布拉瓦约
 
空难地点
罗 德 西 亚
赞比亚
博茨瓦纳
南非
莫桑比克
825号班机于卡里巴起飞后不久便被击落。

一班ZIPRA的游击队带备箭-2型的发射器,藏身于825号班机飞行路线下的灌木丛,并于“胡尼亚尼号”起飞后约五分钟向飞机发炮,当时飞机仍然处于爬升阶段英语Climb (aeronautics)[27]追热导弹击中机身的右边机翼并发生爆炸,导致位于外侧的引擎也发生爆炸。一个油箱和液压管道于击中其间被炸裂,引起乘客和机组人员均无法扑灭的大火。右边的二号引擎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失灵,令胡德只剩下左边的两个引擎。“胡尼亚尼号”其后疯狂起伏并急剧下降。[4]

在五时十分,机长胡德向航空交通管制发出求救信号,和表示他失去右边两个引擎的动力并即将坠毁,他用无线电向管制员表示“我们将要坠毁”。[27] 他向乘客表示做出防撞姿势以准备紧急降落英语Emergency landing,同时他把飞机对准卡莱伊英语Karoi以西,位于华迈阿山附近一片棉田的灌木丛,准备把飞机机腹着陆。着陆初时机体相对稳定,直至“胡尼亚尼号”撞上了一道先前不可见的沟渠,机体其后侧翻并发生爆炸。机体剩下的油箱在途中破裂并起火,点燃了机舱的残骸。[29]

地面上的屠杀

编辑

机上的56人中,有38人死于空难之中,包括机长胡德和副机长博蒙特。有18人生还,并带着伤势爬出残骸外。在平复其他人后,其中一名乘客,塞西尔·迈凯轮博士,带着四名乘客,包括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罗伯特和香农·哈格里夫斯、沙龙·科尔斯太太和她四歳的女儿特蕾西,前往邻近的村落寻找水源。[30] 而其他的13名乘客则留在残骸附近。同一时间,九名游击队成员正前往空难现场,并在约五时四十五分到达飞机残骸处。[28] 在残骸附近的13名生还者之中有3名乘客看到有人接近时决定藏起来,39歳的罗德西亚后备陆军军人安东尼·希尔藏身在周围的灌木丛中,商人汉斯·汉森和其妻子戴安娜跟随他并藏起来。[27] 而其余的10人则留在残骸的当眼处,当中包括四名女子和两名女童,年龄由4至11歳不等。[28]

该班带备AK-47的游击队,向在残骸中的10名乘客表达友善,并表示他们会为她们寻求帮助和带来食水。[27] 他们使用英语向生还者和自己的队员沟通,并向乘客要求前往一处离残骸外几米的地点集合,而当生还者表示其中一些人的伤势过重而不能行动时,叛军则叫一些体格健壮的男子抬走她们。该班乘客被集合到一处面积10平方米的地方。其后该游击队的干部企在集合处15米外并向她们举起他们的武器。其中一名成员表示:“你们拿走了我们的土地”。[28] 其中一名乘客表示:“请不要杀我们!”后,所有乘客便被游击队用自动步枪连续射杀。[n 5]

迈凯轮和他的同伴于邻近的村落拿到食水后,于返回空难地点的途中听到枪声,但他们认为这是行李中的个人弹药因受热而爆炸的声音,故他们继续前进同时呼叫其他的乘客,并认为他们仍然生还。此举警惕到在埸的叛军并令他们发现到有其他的生还者,其中一名游击队员叫迈凯轮一行人“过来这边”。[31] 其后叛军于他们的位置开火,促使迈凯轮和其他人逃跑。[31] 希尔和汉森夫妇同样也开始逃跑,他们在荒忙间向叛军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但成功藏身在一道山岭的后面。在希尔和其他人在该处藏身了两小时后,他们见到叛军于约七时四十五分回到空难地点。游击队劫掠了机舱的残骸和一些被扔出机外的行李箱,用乘客们的财物补充完他们的物资后便再次离去。[28]

生还者们于数日后被罗得西亚军和警察发现,希尔和汉森夫妇被送到卡里巴医院,而迈凯轮与其同伴则被空运到索尔兹伯里的安德鲁·弗莱明医院英语Parirenyatwa Hospital[30]

恩科莫承认责任,但否认射杀生还者

编辑

反应

编辑

罗德西亚的白人针对黑人

编辑

1978年9月8日追悼会

编辑

恩科莫-史密斯会谈中止

编辑

罗德西亚的反击

编辑

“史诺比行动”;罗德西亚攻击新希莫尤

编辑

“加特林行动”;“绿色领袖”的袭击

编辑

事后

编辑

遗产和纪念

编辑

注释和参考文献

编辑

注释

  1. ^ 1.0 1.1 该国于英国法律中的官方名称为南罗德西亚,但该国政府在北罗德西亚于1964年独立并改名为赞比亚后便把名称缩短为罗德西亚。[1] 1980年后该国改名为津巴布韦。[2]
  2. ^ 志姆令卡英语Chimurenga”在修纳语的意思为“革命斗争”。“第一次志姆令卡”即第二次恩德贝莱战争英语Second Matabele War,由恩德贝莱族修纳族英语Shona people独立地对抗塞西尔·罗德斯不列颠南非公司于1896至1897年间的统治英语company rule in Rhodesia[10]
  3. ^ 虽然该阵线表面上于余下的战事中维持,但实际上两个组织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独立运作,各自的游击队仍然各自进行自己的征战和冲突。受到海外支持者的压力(即前线国家英语Frontline States),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和ZIPRA的游击队早于1976年就已经在名义上一起以“津巴布韦人民军(ZIPA)的身份进行“志姆令卡”。而该惛怓且迷糊的军事合作并不持久;ZIPA到了1977年已经解体。[17]
  4. ^ 与中国而不和苏联结盟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一直均没有接收过类似的武器。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的莫桑比克盟友FRELIMO则有接收苏联的武装,有报告指早于1973年他们已经拥有两枝箭-2型的发射器。[24]
  5. ^ 藏身在空难处周围的灌木丛中的希尔和汉森夫妇并没有被游击队的干部发现,但仍然足以看到和听到飞机残骸附近发生的事件。他们于报纸的采访中把其余的乘客与游击队间最后的交易说出。[27][28]

参考文献

  1. ^ Palley 1966,第742–743页
  2. ^ Wessels 2010,第273页
  3. ^ Guttery 1998,第222页
  4. ^ 4.0 4.1 4.2 4.3 4.4 4.5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nyarota6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freema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moorcraft154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moorcraft15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8. ^ Wood 2008,第1–8页
  9. ^ Binda 2008,第48页; Cilliers 1984,第5页 Wessels 2010,第102–103页
  10. ^ Moorcraft & McLaughlin 2008,第75页
  11. ^ Binda 2008,第133–136页
  12. ^ Cilliers 1984,第21页
  13. ^ Cilliers 1984,第22–24页
  14. ^ Sibanda 2005,第210–211页
  15. ^ Moorcraft & McLaughlin 2008,第89页
  16. ^ Sibanda 2005,第211页
  17. ^ Moorcraft & McLaughlin 2008,第88页
  18. ^ 18.0 18.1 Binda 2007,第327页
  19. ^ Cilliers 1984,第46页
  20. ^ UK House of Commons 2008
  21. ^ Chikuhwa 2004,第30–32页
  22. ^ 22.0 22.1 Moorcraft & McLaughlin 2008,第153–154页
  23. ^ Cilliers 1984,第47页
  24. ^ 24.0 24.1 Moorcraft & McLaughlin 2008,第97页
  25. ^ Flight International 1979
  2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mith266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tim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Lindsell-Stewart 1978
  29.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petterbowyer33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0. ^ 30.0 30.1 Rhodesia Herald & 5 September 1978
  31. ^ 31.0 31.1 Platts 1978

报纸及期刊文献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