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安县城
遂安县城为原遂安县县治所在,因北依五狮山又名狮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明正德八年(1513年)修筑城墙,城内占地面积约0.432平方公里。1959年因新安江水电站库区蓄水被淹没,现址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西南湖区茅头尖水域、五狮岛南,距千岛湖镇约40公里,为著名的水下古城。2011年1月以狮城水下古城一名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狮城水下古城 | |
---|---|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清 |
编号 | 6-108 |
认定时间 | 2011年1月 |
历史
编辑建置史
编辑遂安县又名遂阳县,位于江西和安徽去往浙江的交通要道上,为浙西重镇。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分歙县南乡(武强乡)安定里置新定县,属新都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县名遂安,郡名新安,隋开皇九年(589)并入新安县,仁寿三年(603)复立,属睦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属严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建德府,元属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志 1]。1958年10月并入淳安县。
明初于城内设里,辖东南、西北二里,清宣统二年(1910)实行城镇乡自治制,城内及附城统称城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设建制镇狮山镇,1949年后称狮城镇[1]。
城市史
编辑县城最初位于安定里木连村溪北(今淳安县西南汾口镇仙居村、童家坞村一带[1]),唐武德四年(621)徙治五狮山南今址。明正德八年(1513)王浩八兵乱波及遂安,平乱后由时任知县容九霄主持修筑城墙[志 2],万历二年(1574)知县吴㧑谦主持向北拓建[志 3],将西北角及北半段筑于五狮山上,地势高峻,尤为壮观,清光绪九年(1883)和民国二十四年(1935)均有重修,其中民国时于城垣四周添设八座碉楼。至1956年有城镇居民1347户5371人[2],主要姓氏有王、姚、余、方、胡、汪、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满足华东电力供应,1957年4月开始动工建设当时华东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坝址位于淳安县和建德县交界处的铜官峡。1959年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库区开始蓄水。按照初步设计,水库正常坝前水位为108米(黄海高程),遂安、淳安[注 1]两座县城与茶园、港口、威坪等27个乡镇、1377个村庄处于淹没区,29万移民迁至浙皖赣3省50余县[3],其中遂安县城内大部分居民被安置到北侧5公里之外的姜家村,即今日的姜家镇[4]。
在清库[注 2]过程中淳安县城基本被平毁,遂安县城则因为水位上升较快,搬迁时间仓促,再加上当时大跃进政治压力[注 3]和运输条件[注 4]的影响,一些移民除了少量必要的家具和生产资料外几乎什么都没带走,[5]城内许多文物古迹来不及搬迁、抢救,也来不及彻底清库,因此城墙、绝大多数民房和尚存的历史古迹被基本保存了下来[6],且拆除时北少南多,北部保存较好[7]。
规划
编辑县城北依五狮山(因五山联踞如狮而得名),南临武强溪(为新安江支流,于县南合涧水、县东二里合龙溪水),隔溪南面婺山,民国《遂安县志》称县城“婺峰环其前,五狮拥其后,襟带武强、龙渡诸溪”[志 4]。城内水系称为涧水,两条入城支流在烈桥处汇合,向南流出城外并汇入武强溪[志 5]。
城墙依山就势而筑,平面呈“心”字形,周长七百七十八丈(四里又一一六步,约2570米[1]),高二十四尺(因地势不平,实际高约7-9米,城楼高约10米[8]),下部以方形条石砌筑,上部为烧制方砖。共开城门五座、水门三座,五座城门分别为东门兴文门、南门向明门(民国时称献寿门)、小西门康阜门、大西门靖武门和北门拱极门,其上均建有城楼[志 6]。其中南门为县城主要入口,城门最宽,南门外有跨溪桥梁钟义桥[志 7]和民国时沿溪所筑的防洪河堤金公堤[志 8][9]。
城内的主要街道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直街和横街等,其中东街、北街与直街在县署门前交会,为城内主要的商业街,沿街建有大量民居和店铺。道路多为以石板、石子和石灰铺筑而成的石板路,路心铺大块茶园石[注 5]石板,两边为采自武强溪河滩的鹅卵石,间以细沙石灰[10]。
建筑
编辑县署、公署
编辑县署居县城中心偏西北,北依五狮山,南临广场及半月形的池塘胜池(又名太平池),东西有牌坊柱史坊和聚奎坊,东街、北街与直街在县前交会,其中南侧的直街形同县城中轴线。县署自唐武德时迁至此地后历代不断兴修扩建,最后重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民国时又有少量改扩建,中轴线上依次为胜池、照墙、头门(谯楼)、仪门、大堂(忠爱堂)、川堂(大中堂)、二堂(惠孚堂)和补拙轩,各厅堂均面阔三间,大堂前东西廊房各九间,东路南北为捕厅和知县内宅,西路南北为狱禁和常平仓[志 9][11]。县署东侧有明代所建布政分司和按察分司[志 10],西侧近北门处有清代所建驻防公署[志 11]。
儒学、书院
编辑县学文庙位于县署以西百余步儒学前,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原利用长寿僧院改建,位于县南二十步涧水南岸,南宋绍熙四年(1193)因火而毁后改建于现址,所存建筑亦为经咸丰兵乱后于同治时重建。整体格局呈左庙右学,文庙中轴线上依次为挂榜墙、文林湖、泮池、屏墙、棂星门、戟门和大成殿,主殿大成殿面阔五间,前有东西庑各三间,棂星门和戟门面阔均为三间,戟门东西有名宦祠和乡贤祠各一间。儒学中轴线上依次为儒学门、仪门、明伦堂和教谕署,教谕署面阔一间,其它建筑面阔均为三间[志 12]。文庙周围有状元坊、豸绣流光坊和龙章褒显坊等多座牌坊[志 13],其中较大的一座牌坊豸绣流光坊原高约10米,宽约8米,建于明中晚期。文林湖为明万历十三年(1585)所凿,呈长方形,长约400米,与涧水相通,湖内种以荷花[9]。1939年后在文庙内创办县立简易师范和遂安初级中学,1949年8月合并为遂安中学[12]。
五狮书院位于县署东五十步,原为南宋状元詹骙故宅(一说此为南宋枢密詹大方故宅,书院后状元台处为詹骙故宅),后为公馆,明隆庆时重修并改为狮山书院[志 14],万历时改名五狮书院[志 15]。书院后有状元台,巨石高三仞,上建亭台,下有二池分列[志 16]。
坛庙
编辑县城外筑有先农坛、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和邑厉坛四座主要的祭坛[注 6],除先农坛外的其它三座祭坛均始建于明洪武时,最初社稷坛和风云雷雨山川坛位于城南半里,万历三年(1575)分别改置于城西二百步和城东四百步,坛台高三尺,长宽均二丈五尺,邑厉坛位于城西半里,三座祭坛除坛台外均建有宰牲房三间。先农坛始建于清雍正时,位于东门外,并置有籍田四亩九分[志 17][志 18]。
县城隍庙位于南街中段西侧,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所存建筑为清同治时重建,主要建筑有头门牌楼、二门、正殿(前有左右廊)和寝宫[志 19],庙左有预备仓。
除此之外主要的祠庙有东岳庙(位于城西)、关帝庙(位于东街新安会馆内)、三圣庙(位于西街,祀北宋时为国战死的普州景氏三兄弟思忠、思立和思谊)、康王庙(即英烈王庙,位于横街,祀唐交州都督李寿)和节烈祠(位于儒学前)等[志 20]。
寺观、教堂
编辑无碍寺和洞神宫均位于城西,为城内最主要的寺观,并分别作为明清时掌县内佛教和道教的僧会司和道会司[志 21]。清末天主教与新教相继传入县城,至民国时在东门外建有天主教堂,新教则租借东街民房设立教会[志 22]。
坊表
编辑至淹没时县城内仍存有牌坊21座[4],主要集中在东街、南街和儒学前,分为功德牌坊和节孝牌坊两类,前者大多采用茶园石建造,跨街和不跨街者均有,四柱三门,用料考究,结构紧密,雕刻精细,多饰以龙凤、花鸟、花瓶、梅花鹿和锦纹等图案。后者以砖构为主,有的作为厅堂的门楼,有的则靠壁而建[13]。
水下考古
编辑遂安县城的水下探摸考古活动始于2001年7月,千岛湖风景旅游管理局委托潜水俱乐部潜水员开始寻找古城,9月17日第六次下潜时发现城墙遗址[14]。当年9月至2002年7月,千岛湖风景旅游管理局对古城进行了11个月的水下探摸,探摸结果表明古城内外原有的整体布局没有改变,一些木构建筑的梁架、瓦顶等都还留存[6],一些房内家具还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上。而经历“文革”的毁坏和房地产开发拆迁之后,当前国内地面上相对完整的古城形态已经罕见[4]。因县城北高南低,现状北部水深约有20-30米,南部水深约有50-60米,水温常年保持在10-20℃左右。北部相对较浅、能见度较好,因此北门一带为历次探摸的主要区域[7]。
2009年底至2010年底,水下摄影师吴立新潜入湖底拍摄了大量遗址照片,并刊登于《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2月号[10],公开后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4]。随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和《中国国家地理》摄制团队再次对古城进行了实地探摸,并制作成专题片《神秘的湖底古城》,于2011年7月在《探索发现》栏目播出[15]。
2012年4月27日至5月1日,考古队员使用水下机器人和水下摄像机对古城进行了全景式探摸,并由浙江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对探摸过程进行直播。探摸的重点包括古城的整体轮廓、北门、儒学前和“悦来行”商号等[7]。
其中首日探摸到北门及附近城墙、周边建筑遗迹和姚文浚妻王氏节烈坊,因清库时为保护航道对大部分高大建筑做了拆除处理,发现的城墙高低参差不齐,多见残垣断壁和碎石堆。姚文浚妻王氏节烈坊位于北门内约30米处,水深约24米,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三层砖石结构、四柱三门,保存完好[16]。第二日探摸到保存较为完好的小西门,并找到距小西门约50米处的烈桥(又名忠烈桥,为小型石质拱桥),此处为唐交州都督李寿逐寇殉难处[志 23],但附近纪念李寿而建的康王庙并未发现[17]。第三日探摸到东门、周边建筑遗迹和旴江循良坊,旴江循良坊约建于明末清初,纪念乡贤余学文[志 24],但清库时已被拉倒,探摸时找到堆在一起的牌坊构件[8]。第四日对南门和大西门进行了探摸,其中大西门在水库蓄水前已经坍塌,仅存城墙和城门洞,探摸时未能找到城楼所在,在大西门内的儒学前区域探摸到大量牌坊构件以及文林湖的护栏,其上雕有莲花花纹。在南门外探摸到钟义桥桥墩,但未发现金公堤遗迹[9]。最后一日继续对孔庙进行了探摸,发现大量条石、房屋废墟和带有花纹的石构件,并找到位于孔庙前的倒种龙柏[18]。
保护与开发
编辑手绘地图《淳安老县城贺城示意图》、《遂安老县城狮城示意图》、《新安江水库淹没村落图》、《淳安、遂安县水系图》由退休爱好者余年春于2005年发表,他走访老街坊把老城布局还原出来。2007年起藏于淳安县档案馆。[19]
对于开发古城的水下观光已提出的设想包括普通潜水游览、使用潜水艇和建造水下悬浮隧道(阿基米德桥)等,其中水下悬浮隧道以缆索或其他方式固定于水底和两岸,并借助浮力浮于水中,游客可通过隧道步入水底,通过两侧的玻璃幕墙近距离欣赏古城,对古城可能的破坏最小,是目前仍在进行研究、最有可能继续的旅游开发方式[20]。
甚至也有人提出因新安江水电站已退居为华东后备发电站,其发电功能已基本废弃,可将千岛湖的水位下降30米、水落城出[20][注 7],或将古城整体搬迁到陆地上重建[4]。但多数专家认为古城当前最好的保护就是维持原样[6],开发利用为时尚早。理由在于根据以往经验,木质建筑浸泡于相对静止的水中、与空气隔绝时往往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脱离水体,水分蒸发后很容易缩水干枯变形,当前并没有成熟的技术将长期浸泡于水中的文物在离水环境下妥善保存。但城墙和建筑墙体因采用稀泥、石灰作为粘结材料,这些材料被水长期浸泡后容易流失,因此可能因为大的水流冲击而垮塌[21]。
为有效保护古城,淳安县在千岛湖五狮岛东南方向设立了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900米的千岛湖水下古城保护区,使用浮筒定位,其间系上浮标,以在水面上标出保护区范围,并设立了警示牌禁止船只驶入或捕鱼、采沙[4]。
为了使游客在地面上也能感知和了解古城,2011年10月,位于姜家镇龙川湾码头附近,展示古城风貌、风土人情和记录移民历史的千岛湖狮城博物馆正式开馆[22]。后又修筑了“文渊狮城”景区复原古时狮城,于2016年开放[23]。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淳安县城又名贺城,现址位于千岛湖水下约60米处,两座县城相距大约30公里。
- ^ 即库区蓄水前的推平建筑、清除垃圾和文物搬迁保护等工作。
- ^ 1958年大规模动迁开始后即遇上“大跃进”,盲目突破移民计划,并提出“少带旧家具,多带新思想”等一系列口号。
- ^ 搬迁时规定迁移路程在200公里以内的全部依靠人力运送,200公里外方使用汽车,但汽车少,运量不大。
- ^ 茶园石因产自淳安县东南部的茶园镇而得名,为凝灰岩的一种,质地韧柔而均匀,采前石质较软,采后逐渐变硬,且不易风化,为当地重要的传统建筑材料。
- ^ 先农坛祭先农神,并由县令率农官耕籍田如古大夫礼。社稷坛祭一县社、稷之神,风云雷雨山川坛祭一县风云雷雨、山川和城隍之神,邑厉坛祭城隍之神和无祀鬼神。
- ^ 或用类似围墙的建筑将古城围起来,再抽取中间的水。
参考资料
编辑- 方志
- ^ 罗柏麓修、姚恒等纂,《民国遂安县志·卷一·方舆志·沿革》:建安十三年,吴大帝使贺齐平黟、歙,分歙县南乡安定里,置新定县,隶新都郡。晋太康元年,改县名遂安,郡名新安。宋齐梁陈并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废郡并县,入新安县。据府志隶婺州。仁寿二年,即新安故城置睦州,遂安县隶焉。大业三年,州改遂安郡。唐武德元年,仍改睦州。神功元年,徙州治于建德,县亦隶之。五代不改。宋宣和三年,平方腊乱,改严州遂安军,县仍旧。元至元十二年,州改建德路。明改严州府,县仍焉。清因之。民国废府制,县属金华道。十六年复废道制,县仍旧。县治在五狮山之南。又名遂阳县。
- ^ 《民国遂安县志·卷四·职官志·宦绩》:容九霄,知县,字子升,广东阳朔人,举人,有文武才。岁癸酉,流寇侵开化,官兵集遂境者数万人,谍报旁午贼逼马金,众望风奔溃。九霄率民兵结寨高乔山,歼其先驱,贼锋挫,遁去。随力请设险,遂邑有城自此始。
- ^ 明·杨守仁、徐楚纂修,《万历严州府志·卷三·经略志·城郭》:遂安县城在木连村溪北,唐武德四年徙今治,然未有城。国朝正德癸酉,流贼王浩八逼近地方,知县容九霄始申筑为城以御之。万历二年知县吴㧑谦预备矿寇,申借郡帑银二千八百三十五两,县帑银若干,江山县往年所贷银一千六百三十四两,其丁夫征之,槩县城遂成。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一·方舆志·形胜》:遂安当严陵上游,东望临安,西通姑蔑,南连宝婺,北接新都。其县治则婺峰环其前,五狮拥其后,襟带武强、龙渡诸溪,肘臂六星、文昌诸阁。虽不通大驿,实浙东胜壤也。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一·方舆志·水》:干流为武强溪,源出十三都白漈岭,至中洲过武强山达县治南,合遂安源水,绕郭而东四十里,入淳安境,又二十里,入新安江。龙溪,在县东北,自淳安县境发源,南流至县东二里许,经龙渡桥入武强溪。县城涧水一自语石山发源,东流折向南,由十亩坵水门入城,经姚家、太平桥、西街至黄家田。一自大西门外长淮源发源,东流至水门入城,经儒学前,至黄家田会流,经烈桥出小西门水门,折向南,从劝农桥入武强溪。
- ^ 《民国遂安县志·卷十·艺文志·县城记》:遂故有城,前令容侯曾创之。兵旅仓卒,石不暇择,墉不及崇,余六十年而泐者半矣。隆庆辛未,临川吴侯莅兹土,一日进亨谓曰:遂之形势,背歙面衢,限以崇山,而中通一径,其西浙之襟喉乎?亨曰:然。遂固浙要地也。胜国时,高千户兵破贼长垓。正德癸酉,容侯以乡兵遏贼境上。皆能捍蔽全浙。且嘉靖壬戍丙寅寇两入境,恣焚掠,部司陈大成提兵斩级数千,民始宁帖。是城之改筑,殆不容已。会邑父老合辞请如亨言。侯曰:吾志也。具邑宜缮城之状白于抚按两台。两台重其事,集守巡兵道诸公,议且谘之。郡伯陈公佥曰:城之便遂报可。侯乃请财于郡帑,与昔尝协济江山者,合银五千三百五十七两有奇。又于阖邑田每亩征银七厘以佐之。力取诸保甲籍土著流寓,合丁壮四万二千五百名,以从事焉。旧城土石存者不革其故,而外砻方石,鼎而新之,使相倚为坚。高厚视旧各加其三之一。先斥邑帑羡银八百十九两,拓北郭,包山临崖,以益严险。余则俱仍旧址,广袤以丈计,凡七百七十有八。高并雉堞,以尺计,凡二十有四。为门五,东曰兴文,西曰靖武,南曰向明,北曰拱极,视旧加崇广焉。靖武迤南为小西门,以便农作。而各弁以楼。城之上筑以灰,其内叠以巨石,而复护以砌。堞之上覆以全石,分地布舍凡十有五,使巡警者有所憩。经始于仲冬八日,三阅月而功告成。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一·方舆志·交通》:钟义桥一名南韩桥,在县治南。宋邑士王总得捐田五十亩,永济庵僧掌之,随圮即修。及庵废桥毁,返其田。仍为浮桥,夏溥记。寻复圮。嘉靖间,邑民王思洪倡义建桥,墩十一,驾屋覆之。知县胡仲谟记。十八年大水,墩屋尽坏。隆庆间,知县周恪建木桥,邑人陆应龙记。寻又坏。万历辛亥,知县韩晟修复石墩,驾板成桥,督工耆民王世鳞、世凤赀助焉。邑人毛云程记。晟自制南桥赋,纪其盛。见艺文。壬子大水复坏。嗣后仍用板桥,岁修为常。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一·方舆志·水利》:南河堤,县治南门外。一名金公堤。民国十年募筑,知事金乃光有记,见艺文。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二·建置志·县署》:县治旧在木连村溪北。唐武德四年,迁五狮山之麓。……至咸丰间,迭遭兵燹,县署及典史署悉毁。同治七年,知县李春龢倡建,中为大堂,进为川堂,川堂左为科房,右为耳访。又进为二堂(又名惠孚堂)。二堂东为翼室、为花厅(又名退思轩),相对为幕房,外有柏柳亭。民国十七年,县长罗柏麓辟地筑草亭以供清赏,亭旁旧有柏柳因以名亭。又东为内宅,有爱日堂。旧有丛兰馆,梦篆斋,孔昭堂,思补亭,玉照轩,甘松亭,凫憩亭,今皆无存。后为补拙轩,为书房。西为常平仓址,为监狱员署(民国新建),为监狱(迁善所改设),大堂外东西为吏廊,前为甬道,为戒石亭,为仪门。东为典史廨。仪门西为狱禁。入民国移设二堂西迁善所。县治前有胜池,左右有亲贤馆、旌善亭、申明亭、榜房,今俱圮。东为柱史坊,西为聚奎坊。入民国为县知事公署,今为县政府。列屋变更,不尽如旧。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二·建置志·公署》:布政分司,县治东五十步。明宣德时,布政始设分守官,出行部,以察吏治,因建是司。正统五年,知县谢棨即税课司故址建。……(万历)三十四年,知县詹尔达重修。今圮。按察分司,县治东八十步。明初即有之,后改名察院行台。凡宪臣行部察吏治,询民瘼,听民讼,皆居于是。巡按御史有所按治,亦居焉。今废。
- ^ 《民国遂安县志·卷八·武备志·防署》:驻防公署,在县治西。清顺治十六年,知县钱周鼐建。严协镇标分防驻此。久废。今址改建习艺所。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五·文治·学宫》:按旧志:儒学在县南二十步,宋嘉佑间,知州赵抃允、知县李廷芝议废水南长寿僧院以易之。……绍兴八年,邑人詹至请于知县林待问,为葺其圮。癸丑,居民徐嘉师火延庙学,因献地县西建焉,即今址也。……隆庆四年,知县周恪见泮池湫隘,更于文庙前拓地凿焉,护以石兰,引东水西注于池,以迎巽气,建青云楼于池东。六年,知县吴㧑谦复葺庙庑及尊经阁,重建启圣祠,泮池左右辟为通衢。……(万历)十三年,知县林大柱、训导蒋大禄,于泮池外凿文林湖,广十数亩,汪洋浩淼,规制浸宏远矣。……先师庙五间,东西庑各三间,戟门三间,角门二座(在戟门左右),檽星门三座,土地祠一间(稍圮),文昌祠三间(圮),名宦祠一间(路敬潜以下十五人,又清通行崇祠浙江总督朱昌祚、李之芳、李卫,巡抚范承谟,提督李塞白理,布政司马如龙六人),乡贤祠一间(詹至以下三十三人),泮池文林湖(万历十三年,知县林大柱辟,邑人詹理记),崇圣祠三间,大门二间,尊经阁(久废),明伦堂三间,仪门三间,儒学门三间,教谕署(在明伦堂后)、训导署二所(久废,乾隆十六年建一所,在尊经阁旧址东),忠义孝友祠(今圮),节烈祠(圮),元封谥碑一座,明卧碑一座,敬一箴、心箴注、四箴注、谕辅臣诏旨碑共七座,吕东莱学校碑、王石潭心图碑、泮池碑、文林湖碑共四座,重修文庙碑、状元碑亭一座,清制训饬士子碑二座。……咸丰元年,经兵燹大成殿悉成焦土。同治间,邑绅毛仁麟、余士蓥等劝捐重建,其间如墙右门顶待换之横梁,右正堂上下门窗,两庑檽星等门并配享神厨神主,因窘于资一时未能修竣。至光绪间,知县唐济捐廉筹款,次第兴修,并于下首添设衢道,规模始灿然大备。琅川余燮又乐捐银一百三十元,为涂丹雘以壮观瞻。惟教谕训导二学署,则由教谕都国梁、训导赵涟先后募捐兴建。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二·营建志·坊表》:状元坊,旧儒学西,为龙图阁学士詹骙。豸绣流光坊,旧儒学西,为副使余思宽,知县余乾亨,御史余乾贞。龙章褒显坊,旧儒学东,为恩封御史余惟宾、余仕洪。
- ^ 《万历严州府志·卷三·经略志·书院》:狮山书院在遂安县东五十步,宋状元詹骙之故居也,今为公馆,隆庆六年知县周恪重修为书院。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五·文治·书院》:明隆庆五年,由知县吴㧑谦即府馆旧基创狮山书院。……万历三十九年,知县韩晟改名五狮书院。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二·营建志·台榭》:状元台,五狮书院后,巨石耸踞,高三仞,二池分列。宋枢密詹大方故宅也。从孙骙,淳熙二年第一名及第,故名。明嘉靖间,知县钱籍修治,建亭其上。万历间,知县吴㧑谦修。三十八年,知县韩晟重葺四围并磴道,护以石栏,额曰云梯。学博朱长庚有诗。民国十七年,县长罗柏麓拟建狮山公园,由文化委员会拨款二百金,建五角亭于旧址,名曰醒狮亭。
- ^ 《万历严州府志·卷五·经略志·坛壝》:社稷坛在县南半里,洪武十五年建,坛高三尺,北向,东西二丈五尺,南北如之,四陛各三级,缭以崇垣。山川坛在县南半里,洪武二年建,坛制一如社稷,南向。邑厉坛在县西半里,洪武六年定式,筑土为坛,中道立碑,刻以祭文。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二·营建志·坛庙》:先农坛在县东门外。清雍正七年奉文建,置籍田四亩九分。社稷坛旧在县南,明洪武初建。万历三年,知县吴㧑谦改置城西二百步,并建宰牲房三间。邑人陆应龙记。风云雷雨山川坛旧在县南,明洪武初建。万历三年,知县吴㧑谦改置城东四百步,并建宰牲房三间。邑人余乾贞记。邑厉坛,城西。明知县吴㧑谦建宰牲房三间。久圮。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二·营建志·坛庙》:城隍庙,城南。明洪武四年,知县凌暹建。……咸丰辛酉,经兵燹毁,仅存正殿及后宫。同治间,知县彭谟,会同绅董毛仁麟、余士蓥、徐永稠、方大均、姜宝书、黄荣等,详准在南门外设埠收捐,新建正堂,左右两廊暨二门、头门牌楼。光绪初,知县易镜清倡捐修理,规模始备。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二·营建志·坛庙》:东岳庙,城西。宋祥符间建。……咸丰辛酉,毁于兵。光绪癸已,知县童德辉募建。关帝庙一在县治东,即新安会馆。明天启间,知县陈光东招徽商胡应𨱑、汪士永、朱光祥等建。……乾隆十四年,徽商金成瑞、金元俊、鲍学栋、金成志、戴如玉、孙永昌、金元功、程兆凤、金成瓒、程兆骏、鲍永龄、孙联裕捐赀重建殿宇,并造后殿。三圣庙,县南一十步。宋建炎间建。按神即普州三景兄弟,以死国列祀典。神名思忠、思立、思谊。……清乾隆十六年,坛民捐赀重建,知县周世恩记。康王庙,县治南。唐交州都督李寿逐寇死此,因祀焉。《名胜志》真宗褒封赐庙英烈,今镇基山有寿墓碑,现有庙左烈桥可据,庙额英烈平章康显真君。节烈祠,泮池西。清乾隆十七年,阖邑改建,经兵燹毁。光绪间,知县韩闻南倡捐移地重建。知县唐济重修,改称贞孝节烈祠。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二·建置志·公署》:僧会司在无碍寺。明初置僧录司掌佛教。又于各县置僧会司。清因之。今废,址存。道会司在洞神宫。旧制掌县属道教,恪守戒律清规。今废,宫存。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五·文治·宗教》:天主教始设于清光绪间,租借民房设堂礼拜。今信徒日众,已设分堂于九都杨村,并在县东门外新建教堂。传教者,昔为一司铎,今以神父充之。基督教清末英人来县传教,去住无定。民国十九年,租借县东街民房设立教会,以英人女教士充布道员,为时甚暂,入教者尚少。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一·方舆志·交通》:烈桥,县治西南百步。唐交州都督李寿逐寇殉节处。民国十八年重修立碑,县长罗柏麓记。
- ^ 《民国遂安县志·卷二·营建志·坊表》:旴江循良坊,县治东,为建昌同知余学文。
- 期刊和网站(语言均为简体中文)
- ^ 1.0 1.1 1.2 季靖. 《狮城——沉睡千年的水下古城》. 环境. 2012年6月: 40–43.
- ^ 《狮城纪》. 邹倜然. 人民网.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8).
- ^ 《建设新安江水电站》. 浙江档案. 2009年8月: 7–9.
- ^ 4.0 4.1 4.2 4.3 4.4 4.5 4.6 《探秘千岛湖水下古城》. 何玉新. 天津日报. [201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6).
- ^ 水下的故乡,《时代教育·国家历史》2009年第11期,毛剑杰。转载于:毛剑杰. 水下的故乡.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民间历史”网.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 ^ 6.0 6.1 6.2 《这是怎样一座城 狮城人的记忆:五个城门八座碉楼》. 庄小蕾. 钱江晚报.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4).
- ^ 7.0 7.1 7.2 《狮城,你在水下还好吗?》. 董沛文. 杭州日报.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8.0 8.1 《千岛湖水下古城探秘直播第三日 成功找到狮城东门探摸目标》. 郭楠. 千岛湖新闻网. [201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9.0 9.1 9.2 《千岛湖水下古城探秘直播第四日 南门、大西门均有重大发现》. 王筱倩. 千岛湖新闻网. [201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10.0 10.1 《千岛湖下有座城》. 左凌仁. 中国国家地理网. [2016-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 ^ 《千年古衙——狮城遂安县署》. 汪永明. 姜家产业区块管委会.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千年斯文觅学宫》. 汪永明. 姜家产业区块管委会.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千年狮城古迹多——亭台·牌坊·庙宇·祠堂》. 汪永明. 姜家产业区块管委会.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江宣之. 《历史在这里凝聚——谈千岛湖水下千年古城》. 浙江档案. 2004年1月: 29.
- ^ 《千岛湖水下古城探秘:回顾历次探摸过程》. 新蓝网. [2014-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 ^ 《千岛湖水下古城探秘首日进展顺利》. 郭楠. 千岛湖新闻网. [201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千岛湖水下古城探秘直播第二日小西门区域拍摄珍贵影像》. 郭楠. 千岛湖新闻网. [201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千岛湖水下古城探秘直播最后一日——重点探索儒学前区域》. 王筱倩. 千岛湖新闻网. [201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方青. 余年春:手绘地图找回老淳安记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 2019-09-02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 ^ 20.0 20.1 《千岛湖下藏古城》. 朱晨. 解放日报. [201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 ^ 《神秘的湖底古城》. 梁国瑞. 合肥晚报.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千岛湖水下千年古城——狮城博物馆正式开馆》. 程海波、江建新. 杭州日报. [201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 ^ 杭州文渊狮城,再现了沉没千岛湖底的千年古城,耗资6亿复建而来. 新浪网.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