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电力香港的一间公司,于2005年由慧峰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透过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合组成立,并提出以中国内地所生产的电力,以跨境电缆输送到香港,以图挑战中华电力(简称“中电”)及香港电灯(简称“港灯”)对香港所作的电力供应垄断地位。

历史背景 编辑

香港的电力市场自开埠以来,一直都由两家公司作地域性垄断,其中香港岛鸭脷洲南丫岛的电力供应,全由港灯所提供;而九龙新界(南丫岛除外)的电力供应,则全由中电所负责。

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香港的电力市场中,发电厂与输电网属同一家公司所有。专利权的存在,加上开办电力公司的资本需求极高,而香港的土地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电力市场的扩展空间有限。

在“利润管制协议”下,两家电力公司的准许回报率,是该公司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3.5%,多出之利润需拨入“发展基金”内,以备将来有需要时使用。不过,两家电力公司为增加利润,便以不同的手法来增加收入。最常见的情况,是两家公司不断扩大其固定资产总值,使回报率(利润与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降低,之后再向政府以回报率不足为由,申请加收电费。中电由于有数十亿元的“发展基金”,故此不须每年加收电费。但港灯的“发展基金”远较中电的少,而港灯为了想把回报率尽量贴近准许回报率(广东话俗语中所说的“赚到尽”),即使在1997年-2003年香港经济不景气之时,港灯仍然不顾市民的反对,每年加收电费,令维多利亚港两岸的电费差距越来越大。而这情况到现时仍然持续。

香港政府有鉴电力公司以扩大其固定资产总值以增收电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加上随著社会的进步,原有对两家电力公司的“利润管制协议”已显得不合时宜,而社会对环保的意识日高,引发了可再生能源在香港使用的可行性,以及对两家电力公司的“利润管制协议”于2008年到期等因素,故此香港政府在2000年代展开了对电力市场架构的检讨。正当社会对此事议论纷纷之际,中港电力的出现,则为香港的电力市场打破了长年由中华电力及香港电灯所拥有的电力供应垄断地位,为香港各界所侧目。

发展历程 编辑

酝酿期 编辑

2005年3月28日,慧峰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中电投”)达成协议,合资组成中港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于中国内地发电,并透过跨境电缆输送到香港,向香港用户供电。当中,中电投占70%股权,而慧峰集团则占30%。

2005年3月30日,香港政府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局长叶澍堃表示,政府欢迎有兴趣的公司加入香港电力市场,但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并必须确保香港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性。他认为,厂网分家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当中的细节如内地供电来港多少,会否建新网等仍是未知数。

慧峰集团主席潘国濂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港电力向香港供电将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会先向大型用户直接供电。而采购变压器以及电缆等设备需要几个月时间,只要待铺设电缆的工程完成,预计最快便可以于年内实施供电计划。但有关的投资数以十亿元计,不排除慧峰需要在证券市场集资。他亦透露目前正在与多家大型商业客户商讨供电计划,只要客户认为价钱合适,对他们的供电有信心,便可以马上签约。但第二期的计划要等香港政府的电力改革计划完成后才可进行。他希望当两电联网后,其他公司只须支付过网费,便可使用中华电力及香港电灯的电网来供电。(据当时的消息所指,中港电力的准客户包括香港迪士尼乐园以及九广铁路

潘国濂亦指出,影响香港电价的因素,除了利润管制计划之外,还包括厂址、机组、原料、环保要求及码头设施,但香港的电厂所有的原料全由外地入口,并占用沿岸码头很多空间,如果改在内地建电厂再输电到港,这些煤码头便可以变为更具经济价值的货柜码头。故此该公司的另一个计划,是与中电及港灯合作,在中国内地兴建电厂再输电到港。而他引述与中电投总经理王炳华的谈话时指出,中方的考虑因素是计划是否受到香港人欢迎,以及会否对香港整体经济及社会产生效益。而潘国濂认为这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故此当开始这计划后便不会停下来,直至所有想使用其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之香港人都获供电为止。

2005年4月4日,香港报章《苹果日报》引述一位消息人士指出,慧峰正著手解决如何能尽快向本港用户供电的问题。其中一个方案,是租用香港地铁沿线为列车供电的输电系统,并向香港地铁支付每度电0.1港元的“过网费”,借此作为中港电力覆盖港岛及九龙区的主干电网,有关途径完全不需经过两电的电网,但不少电力专家也质疑计划的可行性,其后地铁及慧峰均对有关消息作出否认。

2005年4月29日,中电投召开股东大会,该公司的副总经理李小琳在会后表示,母公司中电国际已就进入本港电力市场向政府提交供电方案,但由于正处于研究阶段,李小琳称暂时不便透露具体方案。她坦言,集团“非常有兴趣”到港发展电力市场,又指公司在电力行业的经验丰富,相信日后定能为港提供安全、稳定、清洁、可靠的优质电力服务。而中电投身为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故不用担心当中港两地电力联网时,会导致类似在2003年美国及加拿大所发生的大停电[来源请求]

她亦指出香港的两家电力公司,其实近年亦参与很多内地电力投资,中电投与他们的关系亦非常密切,双方今后仍有很多合作空间,相信只须“沟通”便有成果。她亦表示仍在研究香港电费下调幅度的具体方案,最终要视乎香港法规及谘询结果才能决定。但强调未来本港电力市场需确保为本港提供稳定、安全及可靠的供电。同时需符合本港市民福祉。

而该公司总经理王炳华补充,广东电力市场于2007年初供求将会出现变化,而南方电网和香港电网未来的关系相信会更加密切。现时公司在旗下南方电网拥有的资产,包括广东大亚湾核电厂10%权益,及拥有广西梧州共15台、每台达4.5万千瓦的水电站,料首批电站最快在明年底便可投产,有关电力资产可为未来供电所需并为香港所有客户提供满意而合理的电价,惟他不肯评论当时香港电价是否过高。

而中港电力的另一股东慧峰集团,其主席潘国濂则在另一场合多番强调中电投的发电容量是香港的四倍。她们的实力毋须怀疑,而进展亦非常顺利。并有意拆出其出版业务上市,以便此后专注能源业务发展。

2005年4月30日,香港政府于当日完成就2008年后本地电力市场发展进行的咨询之意见收集。其中,港灯及中电的立场一致,认为本港现时尚未具备、向第三者开放电网的条件。港灯更要求港府“不应为变而变”,并担心若新公司一旦停电,会拖累香港整个电网,故此建议当局保留实行已久的规管架构,认为此举为电力公司带来明朗的投资环境,可以鼓励电厂投资一些保护环境的设施。。而中港电力的两名股东——中电投及慧峰集团均分别重申,具备输电来港的实力,而其他有意参与香港电力市场的公司,包括华润电力及威华达。

2005年6月7日,有消息传出中电投已于前一周已与内地最大的南方电网公司签下意向书,一旦南方电网能覆及香港,中国电力国际将予租用。此外,南方电网高层更与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局长叶澍堃会面,以促进进入香港的可能性。而南方电网目前的电力网已经铺至罗湖口岸,只要获香港政府批准随时可越境进入香港。而现时有份售电予香港的大亚湾核电厂有独立电网输港,内地电业人士认为,中国电力要向香港输电的技术问题并非如外界所想的困难。

2006年1月4日,中港电力宣布引入南方电网成为股东[1],并集资约1亿元,向南方电网买电,再自行建电网,输往香港。李小琳透露,该公司预计可于今年上半年向新界北区及港、九小部份非住宅用户供电。但没有透露电价会否比中电及港灯便宜。根据《三方股东框架协议书》,中电投将持有中港电力50%权益,而南方电网及慧峰集团则各持有35%及15%权益。

身兼中电投副总经理的李小琳表示,是次签订的协议书,标志著以“为香港提供可靠、稳定且清洁的能源”迈出实质一步。她又指,香港电力市场开放与否,非问题所在,根据电力谘询文件,香港及内地可互相供电,只要遵守香港法律,便可进入市场。中港电力著眼于开拓新用户,并且会与港府作良好沟通,相信港府支持对香港市民有利的事。

她并预计中港最快于上半年便可以通过南方电网,透过在广东省铺线落实供电计划,因涉及商业机密,故末有透露供电计划详情,只谓在目前并无竞争的情况下,电费保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合理机制下,电费可望向下调整。未来的电费计算,则需要考虑用户及发电商方面的问题,香港电网开放则属大势所趋。届时中港电力只会作少批量向港岛及九龙区用户供电,但毋须通过港灯及中电的网络发展。至于中港电力会否向住宅用户供电,由于个中问显较为复杂,需要由技术小组研究。她亦提及中港电力三个股东各有特点,她指南方电网可以发挥其监管作用,从而可安全稳定地供电;而中电国际则有供电设施,从而与南方电网互相配合。

而香港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在回应关于中港电力表示有意向香港用户供电时表示,有关公司曾向该局表示有兴趣供电给香港用户,亦毋须使用香港现有两家电力公司的输电网络,但局方未有收到具体建议。

开展期 编辑

2006年1月16日,香港政府地政总署表示,已收到中港电力在沙头角铺设输电网申请,向区内居民供电。该署表示,会谘询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和有关部门意见,并按既有程序处理,并考虑环境、规划及安全。同日,《明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港电力除向沙头角供电之外,另一个目标是在新界西北面及大屿山兴建三个变电站提供大约1000兆瓦的电力,以供电予香港用户。该公司声称,若有需要的话,可进一步增加电源点及变电站,并扩展输配电网而为了抢客与中电竞争,中港电力准备向客户提供较现时中电收费低最少两成的优惠,如果政府阻挠,中港电力将不惜跟政府对簿公堂。

各方回应 编辑

对于中港电力在香港开展供电业务,各方的反应不一。

学者 编辑

2005年3月30日,中港电力公布供电计划,但学者大多抱有怀疑态度。

其中,香港浸会大学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周全浩预计,如果有新公司加入香港的电力市场,电费可望下调10-15%。但香港政府属下的能源咨询委员会成员林本利表示,在香港地区投资电厂涉及百亿元,而电网的耗资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中电早年为新界新市镇发展而铺设电网已耗资300多亿元,故此,如中港电力于全港铺设电网,耗资会高达千亿。新公司成立初期,虽然可以只向旗下的客户供电,而在外国亦有电厂只向机场及铁路供电。但随著工厂北移至内地,香港电力市场增长空间有限。而穆迪亚太企业评级高级副总裁刘长浩更直言香港的电力市场规模细小,难以容纳3间电力公司。

中电及港灯 编辑

香港的电力供应长年由中华电力及香港电灯所垄断,故此它们是香港电力市场的既得利益者。对于中港电力的加入,两家公司不约而同抱反对的态度。两家公司都以电网是私人资产为由,拒绝开放予第三者。时任港灯董事总经理曹棨森于2005年4月29日表明,港灯将拒绝开放电网给新的电力公司,并担心若新公司一旦停电,会拖累香港整个电网。

对于当时有市场人士指,新电力公司可采取架空电缆供电,曹棨森亦表示,现时并非开放电网的时机。他重申,在港岛区设网困难度将较九龙及新界为高,其中地形及成本上都不占优势,至于架空电缆成本则相当昂贵。

中华电力常务董事阮苏少湄于2006年1月16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她指出中港电力没有与港灯和中电集团接触,不知道其输电给港的详情。惟质疑中港电力动用一亿港元以上在2006年上半年向香港用户的输电计划,能否提供稳定供电来源可能对供电的稳定性构成风险,而华南地区已经是缺电严重,质疑中港电力供电给香港能否可靠。她认为,内地要在技术、环保及电价方面,发展一段时间后,才可以开放本地市场。她并以中电的电费水平与外国比较,中电在港提供的电费相当便宜。尽管有新公司加入竞争,未必能使本地电价下调。

香港市民 编辑

对于中港电力以低于中华电力的电价供电,香港市民普遍表示欢迎。其中,新界沙头角商会主席曾玉安表示兴奋,“市民简直就像由沉睡中惊醒过来!”他指出,现时沙头角经济处于低点,若中港电力输“平价电力”往该区能够成事,再配合政府开放禁区的政策,可以刺激区内市道,商铺不会十室九空,届时沙头角定必有一番新景象。[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電國際與南方電網、慧峰集團合作成立「中港電力」致力為香港提供可靠、穩定且清潔之能源 (PDF) (新闻稿).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 皓天公关财经顾问. 2006年1月4日 [2018年6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年6月30日) –通过irasia.com (中文(香港)).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