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笺谱

明朝笺谱

十竹斋笺谱》于1644年为胡正言所编印。它不但是收录图案最多的一部古代笺谱,更是集明代绘画雕刻印刷技术于一身的珍贵传世作品,代表了古代彩色套印技术的最高水平。

十竹斋笺谱

关于笺谱 编辑

笺谱起源于笺纸,是中国古代印刷术和造纸术相结合的产物。唐代起印刷术发达,日常用来写信记事的笺纸也被印上了装饰图案。有些风雅人仕还挑选制作精良带有图案的笺纸,集结成册,印成笺谱,专门用来欣赏。

内容 编辑

《十竹斋笺谱》共分四卷,收录笺画33组,283幅笺画图案,包括山石昆虫、飞禽走兽等[1]

卷一分七类共62幅:清供八幅、华石八幅、博古八幅、画诗八幅、奇石十幅、隐逸十幅、写生十幅。

卷二分九类共77幅:龙种九幅、胜览八幅、入林十幅、无华八幅、凤子八幅、折赠八幅、墨友十幅、雅玩八幅、如兰八幅。

卷三分九类共72幅:孺慕八幅、棣华八幅、应求八幅、闺则八幅、敏学八幅、极修八幅、尚志八幅、伟度八幅、高标八幅。

卷四分八类共72幅:建义八幅、寿征八幅、灵瑞八幅、香雪八幅、韵叟八幅、宝素八幅、文佩八幅、杂稿十六幅。

制作 编辑

笺谱的制作大概可分为绘画、雕刻、印刷三大工序。

作画部份除了有胡正言自己画的,也有米万钟吴士冠魏之克吴彬,僧行一等名家的作品。

至于雕刻和印刷,《十竹斋笺谱》史无前例的应用了饾版和拱花两种技术完成,把当时的木刻水印技术推上一个巅峰。

所谓饾版是一幅画按不同颜色部份刻成不同的版子。刻好后,先把画的轮廓印出来,再去套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只要套偏了一点,可能差一毫米,这个画就等于要报废了。如果图画非常复杂的话,可能会用到几十块这个版子。

拱花是用两块凹凸的硬板嵌合在一起,使印刷部位的纸面拱起,达到纸上浮雕的印刷效果[2]

现存善本 编辑

虽然《十竹斋笺谱》出版后即风靡一时,但因年代久远,流传下来的很少,已知只有四本。

收藏家王孝慈曾以八百银元从琉璃厂古书肆购入一部,八百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王于1936年去世后,其家人将笺谱转让给北平图书馆[3]

陶湘藏有一部,后售于日本文求堂[3]

上海狄楚青藏有一部[4][5]

郑振铎传新书店徐绍樵介绍购得一部[6]

出版年份争议 编辑

一般的说法是《十竹斋笺谱》刊于 1644 年,即崇祯甲申年,这是因为谱内李于坚撰“笺谱小引”,署年“崇祯甲申”。然而有博客指出:谱内“如兰八种”中有一幅图,上题“乙酉春日十竹斋临周公调先生笔意”,故认为《十竹斋笺谱》全书最快应是完成于弘光元年乙酉(1645)年[7]

近代复刻本 编辑

郑振铎在他购得《十竹斋笺谱》之前,得知王孝慈藏有一部,因此谱珍稀罕见,便与鲁迅商量重印,后经赵斐云帮助,得王同意借出笺谱。其时民国23年(1934年) 春末,郑于是马上将笺谱转交荣宝斋,要求用饾版和拱花术仿原件复制。前后历时七载,于民国 30 (1941) 年6月重刻完成,这是【十竹斋笺谱】第一次重刻本[7]。可惜的是,鲁迅与王孝慈均已逝世,未及见此本完成。

第二次重刻本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其时荣宝斋新记(前身即荣宝斋)见第一次重刻本已不可得见,故欲再版发行,并按郑振铎之前从徐绍樵处购得的原来版本,增加了第一次重刻所缺之页,予以补刻,终于1952年7月完成全帙[7]

2019年12月7日,四本于1952年重刻的《十竹斋笺谱》在德国科隆Lempertz拍卖行以每本约1500欧元的成交价格被中国买家通过在线拍卖拍得。[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胡, 正言. 十竹齋箋譜(復刻本). 中国: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47609392. 
  2. ^ 十竹齋箋譜國寶檔案. 2011-01-13 [2018-09-26]. 
  3. ^ 3.0 3.1 韦, 力. 鲁迅古籍藏書漫谈. 中国: 福建教育. 2006. ISBN 9787533445423. 
  4. ^ 纪, 维周. 說不盡的魯迅:疑案.軼事.趣聞. 台湾: 秀威资讯. 2011: 91. ISBN 9789862218013. 
  5. ^ 郑, 贞铭. 百年報人(1):報業開路先鋒. 台湾: 远流. 2001: 194. ISBN 9573244535. 
  6. ^ 赵前. 郑振铎先生与《十竹斋笺谱》 (PDF). [2019-09-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7). 
  7. ^ 7.0 7.1 7.2 芳荣. 十竹齋箋譜. Xuite 日志. 2009-12-24 [2018-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8). 
  8. ^ Lempertz.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