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模式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4年12月26日) |
宣传模式(英文:Propaganda model),由Edward S. Herman和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理论,以结构性经济原则解释大众传媒报道是无可避免会有偏见的原因。
概略
编辑最先出现于两人的1988年著作《制造共识︰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此书指出,制造公众的共识的宣传模式,在新闻的报导上主要由五种有利于扭曲事实的过滤机制所制约,并采用于大众传播媒体中对于新闻的报导。这五种过滤机制如下:
- 媒体的规模、拥有者及追求营利的本质:主流大众媒体的运作模式皆以营利为目的,由于多数媒体的拥有者主要为财团与投资人,因此在营运上不得不顾及到他们的商业利益。一家媒体的规模主要由投资者资金的规模所决定,更多的资金意味著能够购买更优、更齐全的传播设备和技术,并借此拥有更庞大的观众、听众与读者。
- 广告收入:由于多数大型媒体的收入来源主要为广告而非受众的订阅费用,因此广告客户为媒体实际上的控制者。[1]由于媒体运作所需的资金极为庞大,唯有依赖广告客户的赞助,其运作才得以维持。因此,媒体在新闻报导上必须顾虑到广告客户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如此一来,劳动阶级的媒体遭有效削弱,报社的数量也逐年减少。
- 新闻来源:赫尔曼与乔姆斯基指出:“大众媒体由统治阶级所主导的大型官僚机构提供资金,并因此得到特别照顾,其中包括帮助媒体降低取得新闻来源与制造新闻报导的成本。因此,这些主要赞助者所提供的消息成为媒体主要的新闻来源。其他的来源往往较难得到关注,甚至会被赞助者所排斥。”故新闻报导对事实真相的扭曲会因为仰赖影响力巨大的财团和政府所提供的窄化的新闻来源而扩大。若任何报社、电视台、杂志等新闻机构报导了对赞助者不利的新闻时,赞助者会切断消息来源,并因此导致观众减少,缺少观众群的媒体也将不再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因此,媒体机构为降低营运上的风险,会刻意避免得罪报导不利于赞助者的新闻。[2]
- 高射炮与执行者:“高射炮”(英语:flak)泛指既得利益团体针对媒体报导的反击手段,形式不分轻重包括书信、投诉、法律官司甚至是立法行动。“高射炮”对媒体带来的伤害巨大,除可能丧失广告收入,亦可因此为捍卫自身权益和形象而在法律攻防与公关方面花费巨额的开销。“高射炮”式的攻击主要由智库等由利益团体所控制的机构发动,并对媒体产生吓阻作用。[2]
- 反共主义与反恐战争:本书的原版出版于1988年,由于冷战尚未结束,因此乔姆斯基当时仅将反共主义列为第五种过滤机制。本书再版时,乔姆斯基认为反恐战争已取代反共主义,成为第五种过滤机制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意识形态。[3]
过滤
编辑拥有者
编辑主流传媒通常本身是大企业或隶属于企业集团(如西屋或通用电气),由于拥有传媒的企业集团还经营其他生意,当新闻可能影响企业的利益时,“宣传模式”理论认为,传媒在报道时会有最大的偏见,并作出新闻审查。
在盈利挂帅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要向股东负责,赚取最大回报,Herman和乔姆斯基认为这将牺牲新闻的客观性,报道涉及利益冲突的新闻时会出现偏差。
资金
编辑主流传媒依赖广告收入生存,两人认为,广告商的利益先于新闻的报道。作者指,传媒是一盘生意,与出售产品类似。被出售的产品就是买报纸的读者,当中不乏社会上的决策者,而买“产品”的就是付钱卖广告的公司。传媒报道时会从广告商的利益出发,新闻本身在整个“买卖”的过程中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新闻来源
编辑两人认为,传媒需要无间断的新闻,以应付每日的报道需要。传媒会避免报道损害消息来源利益的新闻。
压力
编辑若新闻对既得利益者构成威胁,媒体考虑到新闻可能引起的回响或压力,报道时可能作出过滤。例如政府高层打电话或写信到报馆,直接干预报道,或向倾向打压传媒的政客捐献,间接影响报道。与首三种过滤不同,此干预并非源自市场机制,而是有意地控制发布予公众的讯息。
意识形态
编辑媒体报道新闻时,有时会诉诸引起社会不安的意识形态,挑起公众恐慌,从而压下反对者的声音。随着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在美国不再能够引起社会共鸣,作者认为,现时恐怖主义或已取代共产主义,成为媒体所诉诸的意识形态。
参考资料
编辑- ^ Curran, James, and Jean Seaton. 1981. 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 The Press and Broadcasting in Britain (1st ed.). This book has many subsequent editions.
- ^ 2.0 2.1 Herman and Chomsky, Manufacturing Consent.
- ^ Chomsky, Noam. 1997. Media Control, the Spectacular Achievements of Propag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