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坤培(1816年—1894年),字伯厚,号西崖[1]西岩[2]四川省宁远府会理县(今四川省会理县)人,生于今撒莲乡,清朝政治人物,同治元年壬戌科进士二甲第六十三名出身。

生平 编辑

其父廖朝宗,以医为业,同治《会理州志》称其“通轩岐之术,临症谨慎,病愈不计谢赀。处乡邻不露圭角。人将构讼,即为排解,而人不知其好。”

廖坤培自幼励志读书,勤奋聪颖,学业日进,“文章秀丽,弱冠为名诸生”。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参加四川乡试,得甲辰恩科副榜第三名。之后,随家移会理州城,“仍闭户勤苦,朝夕不辍”。

咸丰元年(1851年),中辛亥恩科第19名之举人。

同治元年,登进士二甲六十三名,改翰林院庶吉士[2]。次年,任翰林院编修[3]。后由内阁大挑,外任湖南省知县,旋改任翰林院编修。

同治六年(1867年),外放任贵州省乡试正考官[3]、贵州学政[4],旋任贵州学政使,职掌全省教育和人才选拔。廖坤培在学政使任内,“所取多名下士,其后历显宦,任封疆,时称为得人”。

在贵州任职二年后,于同治十年(1871)前后,又被调回京城,再入词馆,历十馀年。正要改任廖为御史时,因母丧,闻讣返里,辞官告老还乡。后廖坤培主讲金江书院(会理中学前身),培养本地人直至逝世。

光绪二十年(1984年)廖坤培病逝,终年78岁。

著作 编辑

廖坤培著有《寄云山馆文集》12卷、《困斋诗稿》8卷、《中兴挥尘录》4卷、《星轺游记》2卷、《视学劝士录》1卷,今均无存。同治《会理州志·艺文志》载有其诗《迷易道中口占》4首。光绪《会理州续志·艺文》收有廖坤培逝世前一年所作七律6首,诗前小序是:“癸已(1893年)夏日,七十晋七初度,适当重游泮水,子侁亦入州庠,赋七律六首征和”。

家族 编辑

廖坤培有子五人。均经科举入仕。长子倬,字由云,任盐提举;次子侃,字亦陶,任直隶知州;三子仪,字凤楼,任清廷工部主事;四子俊,字义臣,由廪贡授广西象州知州;五子侁,附生出身,候选县丞。

参考 编辑

  1. ^ 清季职官表附人物录 ,845
  2. ^ 2.0 2.1 清代职官年表 ,册4 ,3251
  3. ^ 3.0 3.1 清季职官表附人物录 ,册中 ,720
  4. ^ 清季职官表附人物录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