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蕙芳

香港粵曲女伶及電影女演員

张蕙芳(英语:Cheung Wai-fong,1918年—?),原名麦明玉(英语:Mak Ming-yuk),广东番禺人,香港粤曲女伶。她唱腔以风流潇洒、清亮爽洁见称。1930年代前后,因擅唱粤曲平喉而与小明星张月儿徐柳仙合称粤曲歌坛界“平喉四大天王”、“平喉四杰”。粤曲代表作包括《花底流莺》。[1][2]:126[3]:4-5

张蕙芳
张蕙芳肖像,摄于1930年代
女歌手
本名麦明玉
罗马拼音Cheung Wai-fong
Mak Ming-yuk
别名木美人
国籍 英属香港
籍贯广东番禺
出生1918年 (1918)
 中国广东番禺
职业粤曲女伶、电影演员
语言粤语
代表作品粤曲:
《花底流莺》
活跃年代1932年至1960年代

简历 编辑

张蕙芳年幼家贫,由其婶母抚养。张氏长大后,婶母本想其当妓女,张氏不从并于织造厂当女工,但又因工作刻苦故而转习粤曲,并于1932年14岁时投身粤曲歌坛。张氏出道较小明星稍迟,唱腔以风流潇洒、清亮爽洁见称。张氏曾因故得罪广州黑帮有势力人士,遂不能于当地歌坛卖唱,从此长驻香港歌坛。张氏于香港歌坛献艺期间,曾得乐师徐福之赏识,声价一度追上小明星。[4][5]:101

曾有一梁姓男子追求张蕙芳并欲迎娶她,张氏婶母却向对方索价3000港元,梁氏还价2000港元仍不果。其后,梁氏乃于小报上撰写十馀篇二人之间的情史,却由始至终没有责怪张氏。张氏平素沉默寡言,故于歌坛亦有“木美人”之称。[4][5]:101

1939年8月15日凌晨五时,张蕙芳自其位于中环砵甸乍街的寓所外出后,曾一度失踪。[6]

1941年,香港沦陷期间,张蕙芳曾被香港富商林汝平包养。林汝平为主理造纸业燕梳及售卖烟灰盅的华宝洋行之华籍经理,也是荃湾圆玄学院道教徒,张氏被其包养后便离开歌坛,居于跑马地山村道粤语山村道23号3楼。然而,二人同居后经常发生争执,直至1949年2月14日下午,张氏忍无可忍,离家出走并返回广州定居。林氏得知其于广州歌坛演唱后,曾以500港元为酬希望求得张氏在穗地址。张氏后聘请梁得新律师代为致函林氏,声明此后双方脱离同居关系,得复自由身。二人育有二子。长子林清华,后娶钟表商千金伦小丽为妻。次子林清和则为圣保罗男女中学校友,后以香港大学建筑工程学士毕业,并与官立学校教师何中慧结婚。[7]

唱片 编辑

  • 《一代名花》
  • 《灞陵伤别》
  • 《念念不忘》
  • 《心心相印》
  • 《秦楼凤杳》
  • 《再访珠城艳》
  • 《牵情秋夜月》
  • 《风流何价》
  • 《花底流莺》
  • 《梦中情人》
  • 《桃花扇底诗》
  • 《柔情秋夜月》
  • 《银灯照玉人》(与“玉京仙子”张琼仙合唱)
  • 《笑灭银灯》(吴一啸撰曲)
  • 《樱花泪》
  • 《潇湘梦》

演出作品 编辑

电影 编辑

  • 1964年:《金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玉想瓊思話女伶-香江歌壇憶往」展覽 中央圖書館展示珍貴文獻(附圖). 政府新闻处. 2011-12-06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2). 
  2. ^ 岳清. 《花月總留痕:香港粵劇回眸(1930s-1970s)》.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9年. ISBN 9789620445125. 
  3. ^ 陈守仁 (编). 《粵曲的學和唱:王粵生粵曲教程(增訂第四版)》.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20. ISBN 9789620758409. 
  4. ^ 4.0 4.1 〈「木美人」張蕙芳〉. 《总汇新报》. 1937-01-09: 第六张第一版. 
  5. ^ 5.0 5.1 谢燕; 欧臻水. 《Singapore Stories:石叻燕跡》. 香港. 2012年. ISBN 9789881590930. 
  6. ^ 〈歌伶蕙芳突告失蹤〉. 《天光报粤语天光報》. 1939-08-21: 4. 
  7. ^ 〈女伶蕙芳又鬥婚變〉. 《华侨日报》. 1949-03-21: 第一张第四页.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