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启祚(约1698年—约1818年),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人,诸生。乾隆丙午年(1786年)秋天以98岁高龄参加乡试中举。后参加会试,授为国子监司业。三年后被乾隆皇帝晋升为鸿胪寺卿。

生平

编辑

乾隆丙午年(1786年)秋天,谢启祚参加乡试中举。时年98岁,授翰林院检讨。[1][2]他创作《老女出嫁诗》自嘲道:“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于,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3]

翌年,谢启祚参加会试未第,但得到朝廷特别恩赐,获授为国子监司业。三年后,谢启祚前来祝贺乾隆皇帝的八十岁大寿生日典礼,获晋升成为鸿胪寺卿。大学士朱珪于其102岁时向皇帝上书,写道:“谢启祚年逾百龄,精神矍铄,曾元绕膝……洵为升平人瑞。著加赏编修衔,御书扁额以赐,并赏给大荷包一对,小荷包四个,所有应行建坊旌赏之处……”为他加赏翰林院编修之官阶,并赐其“寿禹昌文”匾。[4][5]后谢启祚以120岁高龄逝世[3]

轶事

编辑
  • 依照谢启祚的年纪,早就可以请求朝廷恩赐,但当官员每次提名他时他都拒绝。谢启祚说:“科举的名分是注定好的。我还有能力,怎么知道有一天不会为年老的学者们出一口气?”[6]
  • 与谢启祚一同中举的还有一位15岁的孩童。当时的某位巡抚写了一首《鹿鸣宴纪盛》诗,诗中有两句写道:“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上来。”一度被传为佳话。[7][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八旬万寿盛典.卷三十三》:乾隆五十二年四月初十日,奉上谕据:知贡举蓝应元奏。本年㑹试举人内九十岁以上者七名……其八十九十以上之彭一猷、谢璜……谢启祚、涂红鹏、朱绍璧……俱著赏给翰林院检讨。
  2.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谕曰朱圭奏、翰林院检讨谢启祚、现年一百二岁视履从容等语……
  3. ^ 3.0 3.1 《郎潜纪闻初笔》:乾隆间,粤东诸生谢启祚,年九十八,犹入秋闱……丙午乡试,果中式。谢戏作《老女出嫁诗》云:“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于,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明年应会试,特恩授司业衔。又三年,恭祝乾隆帝八旬万寿,晋秩鸿胪卿。濒行,赐诗额以宠之。又十数年卒,盖寿近百二十岁矣。有见其朱卷履历者,先后三娶二媵,举十三男、十二女,孙二十九人,曾孙三十八人,元孙二人。此君非特登科,年齿之高,当为清朝第一。即家门鼎盛,子孙众多,恐亦罕与比俪也。
  4. ^ 《清稗类钞》:及百有二岁,朱文正公桂以闻,诏加编修,赐“寿禹昌文”匾。
  5.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谕曰朱圭奏、翰林院检讨谢启祚、现年一百二岁视履从容等语。谢启祚年逾百龄。精神矍铄。曾元绕膝。五代同堂。洵为升平人瑞。著加赏编修衔。御书扁额以赐。并赏给大荷包一对。小荷包四个。所有应行建坊旌赏之处。仍著该部照例办理。
  6. ^ 《郎潜纪闻初笔》:以年例,当早邀恩赐。大吏每列其名,辄力却之曰:“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颓,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
  7. ^ 《清稗类钞》:是科,番禺刘朴石孝廉彬华,以年仅十五而中式,老少同榜,年龄相距为八十三年。抚军某《鹿鸣宴纪盛》诗,有“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上来。”句。
  8. ^ 《郎潜纪闻初笔》:时同榜有十二龄童子,抚君某鹿鸣宴纪盛诗,有“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上来”,一时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