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院摩崖造像

青山院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龙石镇万福村(旧龙石乡龙门村8组),雕刻于宋代。1986年1月22日公布为大足县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7日公布为大足区文物保护单位[1]

青山院摩崖造像
大足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龙石镇万福村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时代
认定时间2020年12月7日

简介

编辑

青山院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咸丰二年、十一年维修。坐北向南,四合:布局,现存前殿、正殿、厢房。正殿面阔三间16公尺,进深三间8.35公尺,高7.15公尺,木结构,歇山顶,抬梁式梁架,七架梁。柱端及梁上彩画回纹。殿中存一高1.5公尺,长5公尺,宽1.5公尺的虎脚石神台,正面浮雕”双凤朝阳”及卷草图案。

青山院位于龙石镇万福村九龟山顶,寺庙依山势而建,主体建筑纵向布局,座北朝南,建筑占地2000平方公尺。寺院始建时间不明,清乾隆、咸丰年间都曾重修,估计始建于明代。寺院山门已毁,存两层基台以及前、后两重殿。第一重基台高2.5公尺,第二重基台高1.6公尺。前殿面阔六柱五间,宽16公尺,进深七间,深10公尺,穿斗式屋架,悬山顶。后殿面阔四柱三间,宽16公尺,进深五柱四间,深8.4公尺,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结合的屋架结构;檩上墨书有康熙三十七年、咸丰二年维修年款。左右厢房已毁,现为信众仿修的廊宇。后殿另保存有石质经幢1座,木匾1块。

青山院摩崖造像分布于青山院后殿紧临的独立石堡上,造像4龛,分布在高1、宽3.5公尺的崖壁上。龛形均为方形,造像为佛教题材: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地藏,文殊、普贤等。其中,右起第2号龛距地坪4公尺,龛口方向183°,宽1.4、高0.98、深0.3公尺。共4龛,存高浮雕造像10躯,位于长8公尺,宽5公尺的崖壁上。1号龛普贤骑白象,前为牵象奴,惜残。2号龛平顶,高1.34公尺,宽0.86公尺,深0.24公尺;内容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像头、手残,坐于莲台之上;站弟子高0.59公尺,肩宽0.18公尺;站菩萨高0.66公尺,肩宽0.17公尺,亦残,略见大形。3号龛,弧形顶,高0.92公尺,宽0.72公尺,深0.2公尺;刻地藏菩萨,高0.66公尺,肩宽0.24公尺;身穿哉字领通肩袍,左手捧钵于胸,右手执锡杖于胸前,善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座高0.18公尺。4号龛,高0.83公尺,宽0.63公尺,深0.23公尺,刻文殊骑狮,惜残。

造像分布在长8公尺、宽5公尺的崖壁上,共4龛10尊,皆为长方形平顶龛。造像有佛、菩萨、弟子等。其中,2号龛长1.34公尺、宽0.86公尺、进深0.24公尺,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4号龛长().83公尺,宽0.67公尺,进深0.23公尺,文殊坐于狮背上,前有牵狮人。该造像部分已残。[2][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大足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大足府发〔2020〕45号).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2020-12-07 [2024-06-09]. 
  2. ^ 《中国文物地图集‧重庆分册》
  3. ^ 《重庆文物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