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Everybuckwheat/大卫·歌诗坦

Everybuckwheat

大卫·歌诗坦希伯来语דוד (דודו) גרשטיין‎,1944年11月14日以色列画家雕塑家、素描师和版画家。 [1] 他早期是一位具像画家,曾获得以色列博物馆插画奖。 [2] 1970年代末,他希望将二维绘画的界限扩展到三维绘画。他开始剪切每幅画的主要形象并取消背景, [3] 创造出独特而标志性的剪切作品,独立于空间,摒除了传统的方形框架。[4]

剪切决定了他创作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并使用工业涂料作为颜料。通过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原色和主题,他创造了一种个性化的波普艺术风格,他将其定义为第二代波普艺术。沿著 罗瑞·李荷斯坦 Roy Lichtenstein, 汤姆·魏斯曼 Tom Wesselmann, and 大卫·霍克尼歌诗坦同样致力于创造他个人的后波普艺术风格,并摒弃了单色的油彩和水彩,转而使用充满活力的、以设计为导向的色彩。 [4]

从 1980 年到 1995 年,他创作的大部分是木质雕塑,直到后来发现激光切割技术。由此,他率先在艺术中使用激光切割,并且是第一位创作多层剪切不锈钢墙面雕塑的艺术家。[5]

在创作墙面雕塑的同时,歌诗坦对公共空间雕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仅在以色列,他就创作了40多件室外公共雕塑。此外,在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中国、韩国等国家也可看到歌诗坦更多大型户外雕塑。[1][4]

1987年,歌诗坦在以色列美术馆 Israel Museum 举办首次个展。之后他的作品在全球许多美术馆展出。.[6] 2016年获得台湾艺术创作奖。[7] 他的自行车骑手雕塑被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 购买,并在斯蒂芬·金Stephen King 的作品中被提及。[8] 他的户外雕塑“动力 Momentum”是新加坡最高的公共雕塑,成为当地地标。[9]

早年

编辑

大卫·歌诗坦于 1944 年出生于耶路撒冷,父母都是从波兰移民。他和他的孪生兄弟乔纳森 (Yoni) Gerstein 从小就表现出艺术天赋。十三岁那年,他被送到耶路撒冷的艺术夏令营,并连续参加了几个夏天。后来他在拉马特甘的拜特兹维艺术中心上课。 [1]

作为一个孩子,他被印象派的作品和历史上早期的艺术运动所吸引。他经常光顾家附近的画廊,总是渴望在那里找到展出的新画作,并被那些艺术作品“深深地感动”。 [10]

1955 年,11 岁的大卫在报纸上看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照片,从而开始接触当代艺术。这幅画作,也点燃了他对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运动的兴趣。十几岁时,他经常光顾博物馆和画廊。 [1]

服兵役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渔船码头、船只和基布兹景观的油画。服完兵役后,大卫入学耶路撒冷的比撒列艺术与设计学院,在那里他遇到了老师Avraham Ofek , [1]对歌诗坦的风格产生了显著影响。 [11]

学历

编辑
 
Baby Twins,描绘歌诗坦和他的哥哥

1965 年,歌诗坦进入以色列一流艺术学院 耶路撒冷的比撒列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平面设计系,因为当时没有艺术系。两年后,他意识到他对平面设计不感兴趣。他决定实现从小的梦想,去巴黎,并于 1966 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1] ,师从 Chapelain-Midy [ fr ]。

1968年法国革命在巴黎两年后,他搬到纽约参加艺术学生联盟的课程,在那里他在威廉·F·德雷珀(William F. Draper)的指导下学习肖像画,在雅各布·劳伦斯(Jacob Lawrence)的指导下学习油画。 [1] [12]

歌诗坦在二十六岁时回到以色列,开始在比撒列任教。起初,他教授素描,后来成为首饰设计系的教员;当时珠宝首饰设计系处在革新进程中,从“Bezalel”过时的传统风格演变为引入受当代艺术影响的创新概念。由于他在美术方面的背景,歌诗坦负责缩小珠宝设计与当代艺术世界之间的差距。他向学生介绍当代运动,如丹麦设计表现主义概念艺术极简主义和其他当代运动。 [1] [4]

由于对版画的浓厚兴趣,并希望扩展艺术形式,歌诗坦就读于伦敦的圣马丁艺术学院,在那里他专注于版画并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在学习了平版印刷和丝网印刷后,他试图将两种尚未整合的媒体结合起来。完成学业后,他在圣马丁学院的年终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两项卓越奖。 [1]

歌诗坦回到耶路撒冷的比撒列艺术与设计学院,并将版画应用到珐琅技术中。那时,他在艺术创作中融合不同媒介和先进技术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这种趋势在 1990 年代他对激光的使用中得到了更强烈的反映。直到 1985 年,他在耶路撒冷的比撒列艺术与设计学院担任高级讲师。 [1]

 
大卫·歌诗坦 - 堡垒,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特拉维夫阳台

早期艺术

编辑

歌诗坦在以色列的第一次展览于 1971 年在耶路撒冷的恩格尔画廊举行,包括具象图画和水彩画。 [13]此后,他于 1972 年在耶路撒冷的“艺术家之家”展出了以室内和海边为内容的大型油画,作品受到了热烈的好评。其中,歌诗坦被比作大卫·霍克尼,因为“像霍克尼一样,他首先也是一位拥有出色色彩感的超级大师”。 [10]

在那些年里,歌诗坦领导了一场使具象艺术合法化的斗争,这在以概念为主的以色列艺术界是不可接受的。 [12]他无意加入观念艺术趋势,而选择了当时不太被接受的方向,具象绘画。他是当时少数的坚持于叙事-具象绘画的艺术家,除他之外,还有Avraham Ofek 、 Uri Lifschitz等。 [1]

歌诗坦描绘了他过去的回忆,比如他的母亲骑自行车,或者描绘双胞胎童年的画,参考他和他的双胞胎兄弟的童年,童年在死海的假期等。他的主要灵感来自Hanoch Levin的作品,他以喜剧讽刺的方式呈现了生活中的虚荣。格斯坦渴望在绘画中做同样的事情:“我试图在绘画中表达莱文所写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家庭内部……一种怪诞的绘画风格”。[14]

当时他的另一个灵感来自画家乔治·格罗斯 George Grosz,他对他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他同样描绘了歌诗坦所说的“人闲喜剧”。此外,他还受到了大卫·霍克尼费尔南多·博特罗和何塞·路易斯·奎瓦斯的影响,他们都以人类经验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为主题对象。 [1]

具象绘画

编辑

在 1970 年代,格斯坦探索了个人主题与具象绘画的融合,特别是在他的水彩画和纸上水粉画中。他的作品并非源于政治领域、自然或科学,而是源于对家庭和成长的早期个人记忆。起初,这些作品旨在作为大型帆布油画的草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对只在纸上创作水彩画感兴趣,并成为他的主要媒介。格斯坦根据照片和记忆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他童年的画作。另一个系列涉及对自由的记忆:他的母亲在街上骑自行车,这一主题在 1990 年代及之后发展为一系列骑自行车的人。另一个系列的绘画专注于法国传统中个人生活空间的室内环境,如客厅。这些作品中一个重复的主题是一只猫和一个花瓶,对艺术家来说,表达的是“日常生活的宁静”。

在希望表达个人和家庭的内在、亲密生活的同时,格斯坦也对公共领域感兴趣,更具体地说,对私人和公共之间的紧张关系感兴趣。就在那时,他被阳台的主题所吸引,因为他们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张力;一方面,它们是个人家的延伸,另一方面,它们就像是在下面的街道上向公众展示的展览。这些作品源于他对特拉维夫带剥落石膏的阳台的童年记忆以及工薪阶层中年夫妇日常朴素生活的怀旧和渴望,正如他从父母的朋友那里回忆起的那样。 [1] [4]

几十年后,猫和花瓶都继续陪伴着他的作品。在参与这些主题时,格斯坦希望“逃离以色列的政治现实,进入奥林匹亚式的无动荡、宁静”。 70 年代中期,他创作了一系列海滩人画,受到艺术家童年记忆和观察的影响。另一系列画作包括艺术家当时居住的 Ein Kerem社区的风景,用作背景,创作大量互动人物的团体和情侣。

 
大卫·格斯坦 - 车辆,艺术家在 1980 年代初期的第一批雕塑之一

格斯坦描绘以色列日常生活经历的目标在 1980 年代实现了。格斯坦形象地描述了以色列经历的章节,其中包括特拉维夫的童年记忆。第一个系列描绘了特拉维夫及其包豪斯风格的阳台,带有幽默的讽刺意味。 [4]该系列取材于格斯坦对父母那一代“小特拉维夫”的回忆;他以惊奇和幽默的眼光看待这些人。这些画表达了孩子们的sabra一代与父母相对“流亡”的一代之间的紧张关系。

该系列包含老年人,他们脸上反映的“旧世界”,是从看着“沙漠的一代”的萨布拉儿童的眼睛所看到的;建立国家的那一代人年轻时移民,但仍以"侨民"遗产为标志。这个系列的起源可以在 70 年代 Gerstein 的水彩画和纸上水粉画中找到,其中一部分被改编成帆布油画。在 80 年代,格斯坦将其发展成另一系列画作,死海中的沐浴者,Avraham Eilat 写道,“阳台上的居民已经下到死海,他们躺在岸边,覆盖着在泥泞中,将它们粉红色的身体暴露在阳光和盐的摆布下,然后慢慢地被油炸”。 [15]

早期雕塑

编辑

尽管他的画作引起了评论家和艺术界的积极响应,但格斯坦觉得有必要更新、寻找新的方向并扩大他的艺术边界。在 1980 年至 1987 年期间,格斯坦在继续绘画的同时,尝试了“三维同时保留二维质量”的木雕。 [1]格斯坦试图“将绘画的边界”扩展到第三维的领域。这位艺术家对他为数不多的雕塑实验感到不满,发现他可以将这些元素切割和组装成一种空间雕塑。他在预备役期间拆除装有弹药筒的纸板箱时想到了这个想法。他在一个盒子的内隔板上作画,然后重新组装起来。由此演变出在大型纸板上绘画的想法,并制成雕塑。继许多纸板雕塑之后,格斯坦使用了木材和薄铝。格斯坦将那些年定义为绘画和雕塑之间的“斗争”,将他与绘画的关系比作与妻子的关系,而不是与雕塑的关系:诱人的情人。 [16]

Gerstein 于 1981 年在特拉维夫的 Horace Richter首次展示了这些雕塑。对于这位此前并不以雕塑闻名的 36 岁画家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举措。作品是铝和木头,题材是1970年代的延续:他的母亲骑自行车、猫、花瓶和各种静物元素。

1984 年,格斯坦前往纽约,这是他 15 年前在那里完成学业以来的第一次,并开始与艺术品经销商玛丽莲·戈德堡合作,后者订购了六幅名为“艺术猫”的限量版铝制版画。该系列包括灵感来自梵高、毕加索和利希滕斯坦等十二位知名艺术家的猫剪影。在这些作品之后,格斯坦受邀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展出。 1987 年的展览以“从嘟嘟到 3-D”为标题,包括“色彩缤纷、欢快、有趣且让人联想到玩具或剪纸”的雕塑。 [3]此次展览是对格斯坦过去七年三维作品的总结,对艺术家来说是一次突破。大部分展出作品被国际收藏家购买,格斯坦随后受邀在美国和加拿大展出。

艺术发展

编辑
 
大卫·歌诗坦 - 幽闭恐惧症,1990-1991 年歌诗坦在国际艺术城驻留期间在巴黎创作

在 90 年代继续发展他的雕塑的同时,歌诗坦重新以与阳台和死海系列直接联系的风格绘画,在 70 年代和 80 年代描绘。这一时期创作的汽车系列以观众从前挡风玻璃“窥视”乘客的角度呈现了人们乘坐汽车。类似于窥视特拉维夫阳台的主题,在这里,他也选择了局外人透过挡风玻璃看司机的视角,同时在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中反射周围环境。该系列是在格斯坦于 1990 年至 1991 年在巴黎国际艺术城驻留期间创作的。 [1]

1995 年,经过多年的木材加工,Gerstein 发现了激光切割技术,并开始切割金属并用取自汽车工业的光泽涂料进行喷涂。为此,他与特拉维夫的罗森菲尔德画廊合作。 [1]

起初,他开始使用一层镂空钢。由于金属需要工业油漆,主要基于原色,歌诗坦被明亮的原色所吸引。

在开始使用一层激光切割后不久,他开始尝试添加一层额外的金属切割层。他用螺丝将第二层固定到第一层,并立即被这种技术“吸引”:“从一开始我就尝试创作三维绘画,这也是我在 1980 年代初期创作木雕的原因。突然,十五年后,我终于找到了创作三维绘画的完美方式,漂浮在墙上,呼吸,生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尤里卡的时刻。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想进一步发展这种媒介。” [1]

不久之后,他开始创作限量版的多层镂空墙雕塑。这些限量版仍然是手绘的。 [17]

 
大卫·格斯坦 - 无限拉力赛
 
动力,新加坡
 
图案阶梯

歌诗坦以其户外雕塑而闻名,其中许多雕塑被安装在城市广场或公共建筑旁边。他的雕塑作品可以在以色列随处看到:在内坦亚10雕塑,海尔兹利亚12个雕塑,在校园大型雕塑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 Avdat的约阿夫·衮雕塑园在拉马特沙龙,在纪念雕塑Yahud和拜特哈Hashanti在纪念雕塑Mitzpe拉蒙,在希伯来大学农学部雷霍沃特在海法,拉安娜,拉马特阿龙,霍隆,亚姆村,拉马特甘,亚实基伦,Mevaseret,Modi'in北面,和其他人。

在以色列以外,格斯坦以其大型彩色雕塑而闻名,其中包括位于伦敦布罗姆福德的罗马勇士。 在新加坡的莱佛士坊台湾新竹体育馆及购物中心,台湾台南市当代艺术馆;台湾台中科学园11座雕塑,韩国尔摩根士丹利大厦6座户外雕塑;首尔的星城。中国贵州一个公园里的五尊雕塑;中国北京泰康医院的雕塑;和中国山西浮梁县的“二人茶”。

他在新加坡商业区的雕塑高18.5米,被认为是新加坡最高的雕塑。

艺术理念

编辑
 
最后一个伟大的吸烟者

从 1970 年代开始,歌诗坦就渴望创作一种艺术,既能与艺术世界对话,又能让街上的外行人可以接触到。他对色彩的大胆运用源于对“复制自然”的渴望。他在雕塑中大胆使用色彩源于他自己的哲学。他解释说,就像自然界中鲜艳的水果或花朵会吸引昆虫一样,他的作品也旨在吸引观察者;由于水果不仅是吸引人的对象,而且还是维生素的来源,因此,他的作品也包含附加值。 “我明确地处理消费主义的图像,颜色的诱惑是战略性的。”他的作品《鞋狂》描绘了一个头发由鞋子组成的女人,色彩丰富,但表达了对西方消费主义的批评。格斯坦坚持认为,“为了享乐而存在艺术,其中隐藏著更深层次的信息。”

他的另一个指导原则是离开画廊的界限:“我想打破博物馆和街道之间不自然的划分。”

歌诗坦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彩被称为“装饰性”和“商业性”。他说:“我作品中的形式和颜色是我的交流方式。品尝过这种水果的人会发现,它不仅美丽,而且富含维生素。我的作品《人间圈》就像一朵巨大的花或花束,但在表面之下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默契;洞悉我们无处可去,无处可去,同时,在兜圈子,追逐我们的尾巴。欢迎任何选择将作品视为装饰花束的人。但是如果你看一下构成人圈的人物,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漂亮。事实上,他们甚至是丑陋的。但整体画面是美丽而诱人的”。 [17]

个人展览

编辑

1971年 耶路撒冷,恩格尔画廊 1972年 耶路撒冷,艺术家之家 1980 年 特拉维夫,Horace Richter画廊, 1982 年 特拉维夫,Horace Richter画廊 1984年 特拉维夫,Radius画廊(Radius集团旗下机构) 1987年 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作品“从Dudu到3-D”),多伦多阿尔伯特-怀特画廊 1988年 海法当代艺术博物馆(作品《框架》(Frames)) 1989年 赫尔兹利亚博物馆(作品“图腾”),多伦多阿尔伯特-怀特画廊(作品“艺术20”),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2年 雅弗尼艺术工作室(作品“瞳孔”),“艺术法兰克福”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3年 阿什杜德博物馆(作品“扩张的瞳孔”) 1994年 罗森菲尔德画廊,特拉维夫(作品“剪贴画”) 1995年 作品“多重艺术”,杜塞尔多夫,杜塞尔多夫Conzen画廊 1996特拉维夫莫里亚画廊,表演艺术中心,作品“多重艺术”;杜塞尔多夫Zimmermann和Heitmann画廊,德国翁纳,多特蒙德Breitbach画廊 1997年 作品“圆圈中的人”,罗森菲尔德画廊;特拉维夫Conzen画廊;杜塞尔多夫画廊;德国泰尔格特IM Kornbrennerei博物馆,因斯布鲁克画廊33,明斯特埃森Ostendorf画廊 1998年 彩虹画廊;斯图加特门泽尔画廊;Bad Honef画廊;达姆施塔特林堡国王画廊 1999年 弗罗里达州棕榈滩大使画廊;弗罗里达州萨拉索塔Silecchia画廊;波士顿Stricoff画廊;纽约Aduko法国艺术;里昂艺术象征;巴黎艺术Seiffer;圣保罗德旺斯Plakart画廊;法兰克福Veith画廊;路德维希堡Hohmann画廊;科隆Krombholz画廊 2000年 画廊33;艾森画廊(乌尔姆Fischerplatz);戛纳画廊;Chabonion le Baron画廊;巴黎Lareunion艺术象征;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索伦托画廊;Danielle Peleg(密歇根州西布卢姆菲尔德);克雷费尔德PZ画廊 2001年 新河画廊(弗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Silecchia画廊(弗罗里达州萨拉索塔);纽约Stricoff画廊;波士顿Newburry美术馆,伦敦巴林顿画廊(纽约) 2001年 耶路撒冷艺术家之家,作品“探戈苏塞纳河”,绘画。 2001年 Kiriat Tivon纪念中心艺术画廊,作品“Pixul”。 2001年 霍隆, Meirov市艺术画廊,作品“隐私领域”。 2002年 Netania市美术馆,作品“悬崖”、“平衡试验”。 2002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伊帕内玛,Osklen 多媒体空间。 2002年 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彼得画廊。 2002年 德国哈姆,Mensing画廊。 2002年 德国卡塞尔,作品“没有最喜欢的颜色”,街头装置艺术作品 2002年 德国汉诺威,北L / B 画廊。 2003年 法国里昂,Nuances et Lumiere画廊 2003年 巴西圣保罗,Clube A Hebrica 2003年 德国Genner-Duisburg画廊 2003年 以色列马阿洛特艺术中心,作品“典型的剖面” 2003年 法国巴黎,艺术象征画廊 2004年 以色列Ness-Tsiona市立美术馆,作品“不断的运动” 2004年 德国韦茨拉尔,Am-Dom画廊 2004年 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明星画廊 2004年 西班牙马德里,Kreisler画廊 2004年 瑞士日内瓦,Gstaad Adler 2005年 德国汉诺威、柏林、汉堡,Mensing画廊 2005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沙漠镇,Coda 画廊 2005年 法国里昂,Nuance et Lumiere画廊 2006年 德国菲尔森,市立公园画廊Due-Diligence 2006年 韩国Jang Heung艺术公园, David Gerstein(颜色魔术) 2007年 韩国首尔,Gana画廊 2007年 意大利米兰,Ermanno Tedeshi画廊 2007年 英国,卡托画廊 2007年 德国慕尼黑、汉堡、杜塞尔多夫,Mensing画廊 2007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Rollebeek画廊28 2008年 意大利米兰- Ermanno Tedeshi画廊 2008年 韩国首尔,Gana画廊 2008年 德国法兰克福、汉堡、杜塞尔多夫,Mensing画廊 2008年 意大利罗马,Ermanno Tedeshi画廊 2008年 卢森堡,Mairie de Hesperange 2008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Rollebee Gallery 28 2008年 韩国釜山,Gana画廊 2008年 以色列莫迪文化中心 2008年 韩国首尔,光亮画廊,作品“真实的色彩” 2010年 以色列海法,国家海事博物馆,绘画展览“海、泥与盐” 2010年 希伯来博物馆,Cazale Monferato 2010年 以色列特拉维夫,Gerstein画廊,Gerstein / Tzvika Horesh,作品“风中的车手” 2010年 以色列亚夫涅,亚夫涅作坊艺术画廊 2010年 德国吉森,数学家博物馆 2010年 巴西巴西利亚,国家博物馆 2010年 德国曼斯泰,Ostendorf 画廊 2010年 台湾台北,Guang Xiang 2010年 动力 2013年 比利时克诺克,Momentum画廊 2013年 丹麦,Belle美术馆 2013年 台湾新竹,国家清华大学艺术中心,作品“Synergy” 2013年 韩国首尔,Gana画廊 2013年 意大利米兰,Guzzini中心 2013年 意大利罗马,Ermano Tedeschi 2013年 韩国首尔,Gana画廊 2014年 西班牙萨拉戈萨,Salduba艺术画廊 2014年 台湾台北,Htc画廊 2014年 比利时列日市,Bocholtz酒店,Momentum画廊 2014年 印度新德里,视觉艺术中心画廊 2014年 中国上海,ARTN 空间,作品“诗意镜”, 2014年 英国伦敦,Catto画廊 2014年 中国北京,BIAC艺术博览会 2014年 德国芒斯特,Ostendorf画廊 2014年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画廊 2014年 台湾台北HTC 2014年 西班牙萨拉戈萨,Salduba 2015年 Rollebeek画廊 2015年 印度新德里,视觉艺术中心画廊 2015年 以色列耶路撒冷,建筑师空间;YHU画廊 2015年 “德国制造”Gerstein / Otmar Alt合作作品 2015年 法国安纳西,Dárt Perbet画廊 2015年 以色列耶路撒冷,Sherover文化中心(YES Planet) 2015年 法国巴黎,Monmartre画廊 2015年 以色列耶路撒冷,Binyaney Hauma,永久展 2015年 斯德哥尔摩Miva画廊 2016年 深圳万象城 2016年 比利时列日,Radesky画廊 2016年 韩国釜山,Gana画廊 2016年 葡萄牙里斯本,维拉国际艺术节 2017 Kellermann 画廊(卡尔斯鲁尔艺术博览会个展) 2017 Miva画廊, 巡展: 马尔墨, 郭特博格, 斯德哥尔摩 2017 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21 荻原美术馆,中国浙江嘉兴

公共艺术

编辑
  • 1985年 耶路撒冷,斯科普斯山,希伯来大学,作品“自行车骑手”
  • 1986年 Lod 市,作品“白衣骑士”
  • 1988年 耶路撒冷,Weiller公园,雕塑儿童游乐场
  • 1992年 内盖夫,Avdat考古遗址、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的六座雕塑,作品“Kiosk”,
  • 1993年 耶路撒冷电气公司总公司,在Ramat Hasharon浮雕墙的广告牌项目,作品“大树”
  • 1994年 以色列Tefen博物馆,“动机梯”
  • 1995年 耶路撒冷,以色列节日,特拉维夫勒米银行的两面墙,作品“花瓶”;雷霍沃特勒米银行,作品“雅各布的梯子”
  • 1996年 耶路撒冷以色列节日Rehovot购物和中央公共汽车站商场,作品“科学橙”;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作品“脑袋中的脑袋”;赫尔兹利亚Brigada街,作品“花瓶”
  • 1997年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装置艺术作品“仰望”;特拉维夫表演艺术中心,作品“城市广场”;特拉维夫Dizengoff街,作品“瞳孔”
  • 1998年 赖阿南纳,赖阿南纳公园,作品“牛”
  • 1999年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作品”整个世界”;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作品“公交车”;特拉维夫Dizingoff街,作品“致敬Alterman”
  • 2000年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剧院,作品“观众”
  • 2001年 特拉维夫,Azrieli中、Bezeq大厅,作品“白天与黑夜”。
  • 2001年 海法,Horev 中心,作品“大自然的颜色”。
  • 2001年 海法,拉法特阿隆公园,作品“来自内心的东西”(雕塑)。
  • 2002年 奥隆,作品“灵魂鸟”。
  • 2002年 海法,Waddi Nisnass,作品“数字Zabar”。
  • 2002年 德国卡塞尔,为期3个月的装置艺术作品“没有最喜欢的颜色”。
  • 2002年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犹太教中心Rabin大楼,作品“以色列沙洛姆”。
  • 2003年 海法亚姆村,作品“蓝色美人鱼”。
  • 2003年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作品“高峰时段”
  • 2005年 以色列阿什凯隆高中,作品“日出”
  • 2005年 以色列,Mevaseret,高中,哈雷尔,作品“蝴蝶”
  • 2007年 以色列内盖夫,基布兹哈则瑞姆,雕塑公园,作品“Ohel Moed”
  • 2008年 新加坡CBD,作品“动力”
  • 2008年 韩国首尔,作品“星城”
  • 2008年 以色列特拉维夫“Beit Reich” 大厅,作品“蝴蝶的田野”
  • 2008年 以色列,Netania,6座雕塑(“体育岛”)
  • 2011年 韩国首尔,现代百货- 翻新建筑周围的户外印刷板,60x300米
  • 2014年 大型室外雕塑,新竹县体育场
  • 2014年 中国北京泰康“燕园”养老社区大堂,3件公共艺术作品
  • 2015年 耶路撒冷当代犹太艺术双年展,Gerstein / Alana Ruben,作品“现在-此刻”
  • 2015-2016年 中国上海泰康“申园”养老社区,大型室内雕塑
  • 2016年 中国广州“粤园”养老社区,2件大型室内装置
  • 2016 四件大型雕塑 “朝向天空的窗户”, 莫底英, 以色列
  • 2021 “二人茶”,点位特制艺术品,中国江西浮梁

关于歌诗坦的书籍

编辑
  • 大卫·歌诗坦“过去与现在”(2012)斯基拉ISBN 978-88-572-1064-3
  • 阳台,大卫·歌诗坦 (1984) 多米诺出版社,以色列
  • 大卫·歌诗坦,“作品”(2010)ISBN 9659149123
  • Gerstein Sculptures (2008),Adar Publications,以色列
  • 大卫·歌诗坦 (David Gerstein) 绘制逾越节哈加达 (Rabin Medical Center Publishing),2015 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Naomi Aviv, David Gerstein Sculptures, Catalogue, Rosenfeld Gallery, pub., 1997
  2. ^ In 1980 Gerstein was awarded the Ben-Yitzhak Israel Museum Prize for illustrations for book by Uri Orlev, Siamina and the Cats of Yemin Moshe, Am Oved Publishers, Tel Aviv 1979. See: The Big Book of Illustrators, Nurit-Shilo Cohen, ed., Israel Museum, pub., 2005.
  3. ^ 3.0 3.1 Dana Gilerman, "True to the Original", Ha'aretz, Nov. 14, 2008
  4. ^ 4.0 4.1 4.2 4.3 4.4 4.5 Avraham Eilat, Sea, Mud and Salt,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Haifa, pub., 2010
  5. ^ Irena Gordon, Introduction to David Gerstein, Sculptures, Studio Gerstein pub., 2006
  6. ^ מוזיאון ישראל מרכז מידע לאמנות ישראלית - תערוכות: גרשטיין, דוד (דודו). museum.imj.org.il. [2021-05-04]. 
  7. ^ Ministry of Culture-Local Happenings. 
  8. ^ See, for example, Duma Key by Stephen King
  9. ^ Wong Mun Wai, Singapore's tallest public sculpture in the CBD is completed, Channel NewsAsia, at: http://www.channelnewsasia.com/stories/singaporelocalnews/view/320058/1/.html, retrieved: 09.10.2011
  10. ^ 10.0 10.1 Meir Ronen, The Jerusalem Post, March 13, 1978
  11. ^ 11.0 11.1 Yona Fisher, Balconies, Domino Pub., 1984, p.3
  12. ^ 12.0 12.1 See for example: David Gerstein, Long Live Pluralism", Yediot Achronot, March 2, 1978
  13. ^ Amnon Barzel, Ha'aretz, Feb. 19, 1971
  14. ^ David Gerstein, Balconies, Domino Pub., 1984
  15. ^ Irena Gordon, Boundless Painting, David Gerstein Sculptures, Gerstein Pub., 2008
  16. ^ Ruti Rubin, "From Eli Ohana To Marcel Duchamp", Hadashot, March 24, 1987
  17. ^ 17.0 17.1 דוד גרשטיין נעלב כשקוראים לו מסחרי. 19 May 2008.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Gillerman”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外部链接

编辑

[[Category:在世人物]] [[Category:以色列艺术家]] [[Category:1944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