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Yenhochia/河内级战舰

style="width: 315px; border-spacing: 2px; margin-bottom: 10px;"
印有河内(Kawachi)级战舰的明信片
Class overview
名称:

河内(Kawachi)级

制造厂:

名称来源:
使用方:

大日本帝国海军

前型:

萨摩(Satsuma)級

次型:

扶桑(Fusō)级

建造期间:

西元1909–1912年

服役期间:
西元1912–1923年

封存期间:

西元1923–1945年
完工数:

2艘

结局: 自沉(河内)、除役变更为靶舰(摄津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舰种: 战舰
标准排水量:

20,800吨

全长: 水线长152.4米


160.3米(河内)
162.5米(摄津)

全宽: 25.6米
吃水: 8.2米
功率:

动力:

25,000匹(河内公试30,399匹)

  • 宫原式混烧锅炉16座
  • 柯帝士·布朗式直结涡轮引擎
  • 2座2轴推进


最高速度: 20节(河内公试21.024节)
续航距离: 18节2,700浬
成员: 999名(河内新造时)
986名(摄津新造时)
武装:
	30.5厘米(50倍徑)連裝砲 2座

30.5厘米(45倍径)连装炮 4座 15.2厘米(45倍径)单装炮 10座 12厘米(40倍径)单装炮 8座 8厘米(40倍径)单装炮 12座 45厘米水中鱼雷发射管 5座

装甲:
	舷側裝甲:305毫米


0水线部舷侧炮塔间)
127毫米(水线部)
229毫米(水线上部)
甲板装甲:76毫米
主炮塔装甲: 305毫米(前盾) 279毫米(50口径侧盾)
254毫米(45口径侧盾)
279毫米(后盾)
76毫米(天盖)
炮座部:279毫米
司令塔:254毫米

河内级战舰(かわちがたせんかん;河内型戦舰)是前大日本帝国海军(IJN)的准无畏舰之一(虽然主炮一律采用同口径的大口径火炮,但倍径不同,无法统一指挥,因此不完全属于无畏舰)。同级舰有“河内”及“摄津”2艘,同于1912年竣工,它们都曾经参予青岛战役,并轰炸过当时属于德国青岛地区。“河内”在1918年7月12日德山湾爆炸事故中沉没(沉没地点:北纬34°0分・东经131°46分,现在的海图有沉船表示)。“摄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除武装成为靶舰,于1945年7月24日吴市被美军航空部队空袭而受严重破坏。 本级舰为日本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竣工的前无畏战舰舰级。本级的基本计划编号为“A-30”,河内是“伊号战舰”,摄津为“吕号战舰”。

背景和起源

编辑
 
西元1915年,海军年舰中,河内级战舰的标高图。

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虽然短时间在西太平洋已无对手;但是美国在战争中以外交策略加之公债吓阻日本向俄罗斯帝国索讨更多战争利益的行径,让日本对于未来国家发展产生危机意识,这导致日本并没有停止更新军备,反而在1907年同意新一批的造舰计画。 1906年,英国皇家海军推出无畏号战舰,该舰崭新的设计思路震撼了世界各国的军舰工程师。隔年,日本通过八八舰队筹建方案,核定未来舰队核心战力将由舰龄不满8年的8艘战舰与8艘战斗巡洋舰构成,主要武备与安艺号战舰相同的12英吋舰炮;在该法案下,日本国会通过2艘新型主力舰造舰预算,是为河内级的诞生。但是河内级的开发并没有跟上无畏号的思路,无论是集中射击管制、背负式炮塔设计,都没有引进本级舰运用。本级舰的主炮配置仍采雁型布局、希望让各方位皆有最大规模的火力投射能力。 然而,对日本帝国海军来说最关键的一击,是1908年英国向日本告知它们未来兴建的战舰将不再采用12英吋舰炮。这代表著无论从各层面均显示河内级落后于世界顶尖标准,加上日本陷入战后经济不景气,主力舰的自建计画暂时停摆;日本为了追上世界先进水准,在本级舰动工之后再度向英国采购新型战斗巡洋舰与她的相关科技强化日本国内技术。为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的造舰潮打下重要基础。在 河内 类命令月22日1907年根据1907年的战舰的补充程序后的 日俄战争 作为日本的第一个无畏舰的,[1] 尽管他们的建筑被推迟通过一个严重的 忧郁症中。 他们的第一个步骤,履行最近通过的 八个舰队的计划 ,需要一个车队的八个无畏舰和 装甲巡逻车.[2] 他们的设计是基于 “Japanese battleship”号 有一个统一 12-英寸(305-毫米) 主枪武器[3] 在六角形布局使用的德语无畏舰的 NassaubattleshipHelgolandbattleshipes中。[4]

注意到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Lengerer, p. 74
  2. ^ Evans & Peattie, pp. 150–51
  3. ^ Lengerer, p. 73
  4. ^ Evans & Peattie, p. 160

[[Category:戰艦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