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普化宮,俗稱「九天宮」,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北側,是一座道教宮觀。[1][2]1986年4月,朝陽區人民政府為「九天普化宮」立有「北京市朝陽區文物保護單位」牌。2013年1月,朝陽區文化委員會為「九天普化宮」立有「北京市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牌。

歷史

編輯

九天普化宮西側緊鄰東嶽廟,斜對面原來有朝陽門外大街南側的慈尊寺(俗稱「十八獄廟」)。根據記載,九天普化宮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主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屬於私建。九天普化宮內古樹茂密。山門匾額書有「敕建九天宮」。宮內原有北海天王殿、雷祖殿等50多間殿宇,供奉有真武大帝雷公電母等72尊神像。過去東嶽廟最後一位道士傅洞奎回憶稱,九天普化宮正殿雷祖殿內的塑像採用懸山塑,分為上下兩層,相傳仿唐代雕塑家楊惠的技法。雷祖殿內供奉明代銅鑄真武大帝像,懸山的正中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1][2][3]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又稱雷祖,為道教雷神中的最高神靈。其來歷說法不一。明朝小說《封神演義》稱聞仲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率雷部24位催雲助雨護法天君。[1][2]

雷祖被納入官方祭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雷祖聖誕,朝廷派官員祭祀。《明史·禮志》載,「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道士念《玉樞寶經》,做道場。[1][2]

九天普化宮的第一任住持是林永誠,生平不詳,與東嶽廟的道士是否有師承關係也不詳。明朝和清朝,九天普化宮香火鼎盛,民間甚至盛傳九天普化宮創建於唐朝,比東嶽廟歷史還久。中華民國時期,九天普化宮日漸衰敗,住持白景春將九天普化宮的大部分房屋出租給小販、勞工,自己住在東直門藥王廟。1940年代,九天普化宮已經因年久失修而十分破敗,道士白賢珍一個人監管九天普化宮、東直門內藥王廟、火神廟三座廟,大量無家可歸的貧民在九天普化宮居住,九天普化宮已無力舉辦法事。[1][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九天普化宮先後被多個單位、民居占用,破壞非常嚴重。1952年,九天普化宮被東郊區人民政府用作糧食倉庫,隸屬民政局。同年7月,九天普化宮被移交房地產管理局。後來被北京市交電公司用作倉庫,這時僅剩後殿。[1][2][3][4]

1955年,東四區合作社為了完成購銅的任務,將九天普化宮雷祖殿內重5噸的明代銅鑄真武大帝像當成廢銅砸碎,裝入麻袋,企圖運到永定門倉庫熔化。後來經過舉報,文物組出面干涉,銅像殘片才未被送去熔化,但如今這些殘片早已下落不明。[1][2][3]

2002年,經過中共朝陽區委、朝陽區人民政府協調,北京市交電公司騰退了九天普化宮,北京市文物局遂撥款修繕。朝陽區文化委員會在九天普化宮僅存的後殿門上懸掛藍底金字的「敕建九天普化宮」牌匾,並且製作了說明牌,還將施工現場挖出的兩通石碑歸位。這兩通石碑分別是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敕修九天普化宮記》碑,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御製玉樞寶經》碑。[1][2]

此後,九天普化宮成為北京民俗博物館(東嶽廟)臨時存放雜物的場所。2012年起,北京民俗博物館(東嶽廟)對九天普化宮進行了修繕。2014年8月30日,東嶽美術館在九天普化宮開館,該美術館是北京民俗博物館(東嶽廟)的一部分,主要舉辦展覽及學術研究講座。開館後首個展覽是愛爾蘭藝術家Niamh在北京的首次個展[5]

建築

編輯

如今,九天普化宮僅存後殿,其南側和東側都被高大的商業建築遮擋,西側為東嶽廟。後殿面闊五間、寬22米,高10.6米,硬山卷棚頂,雲紋斗拱,中間三間安有門,兩梢間安有窗。殿前新建有月台,設台階七步。2002年之後,朝陽區文化委員會在後殿明間外檐下懸掛藍底金字的「敕建九天普化宮」橫匾,並在明間的門上釘有一塊說明牌,牌上文字為:

九天普化宮

九天普化宮建於明萬曆年間,清順治四年(1647)敕建,原廟占地十八畝二分七厘,殿宇五十二間半。主祀九天普化天尊,又稱雷祖天尊,總管雷霆都府,執掌五雷(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為道教雷部諸神中的最高天神,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流傳於世。

廟內原有明代銅質雷祖像等七十二尊,其中木雕像十一尊,其餘均為泥像,鑄造精湛,神態逼真,堪稱道教藝術珍品。(現暫未開放)

後殿前東西兩側分別立有一通石碑。立於東側的是清朝順治四年所立《敕修九天普化宮碑記》,其基座已經被新修的月台掩蓋於地下,碑身破損多處,總體保存完好。立於西側的是2004年8月拆遷改造時出土的《御製玉樞寶經》碑。[1][2][6]

  • 《敕修九天普化宮碑記》:碑額陽面書有「敕建九天普化宮碑記」,陰面書有「九天聖會」,可見該碑是民間香會——九天聖會捐立。碑身上的碑文已漫漶不清,落款時間為「大清順治四年歲在丁亥」。[1][2]
  • 《御製玉樞寶經》碑:碑額陽面行書「玉樞寶經」。碑身雙面刻字。碑文分為三部分:起首的第一部分是順治帝御書序,介紹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職守、誦讀玉樞寶經的益處、刊刻經文的目的;第二部分為誦經的科儀,「凡誦經者切須齋戒,嚴整衣冠,澄心定氣,叩曷演音,然後朗誦,慎勿輕慢,交談接洽,務在端肅念念,無違隨願,禱祝自然感應」,隨後為開壇前念誦的八大神咒:「淨心神咒」、「淨口神咒」、「淨身神咒」、「安土地神」、「淨天地」、「解穢咒」、「祝香咒」、「金光神咒」、「開經玄蘊咒」;最後是第三部分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全文,內容是普化天尊向雷師皓翁講道,重點講道教中的「至道」和「氣數」。根據內容可見,該碑屬於刻經碑。[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九天普化宫,朝阳文化,2013-03-06. [2014-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九天普化宫,朝阳数字文化网,2013-05-11. [2014-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9). 
  3. ^ 3.0 3.1 3.2 3.3 陳巴黎. 隐于闹市的记忆——记朝阳门外九天普化宫. 北京文博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 (2): 70–74. ISBN 7-5402-1885-1. 
  4. ^ 王璇. 首都图书馆藏历史图片中的九天普化宫道教造像. 北京文博文叢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2, (3): 29–38. ISBN 978-7-5402-6758-2. CNKI BJWB202203005. 
  5. ^ 朝阳区东岳美术馆开馆. 人民網. 2014-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5). 
  6. ^ 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 (編). 北京古迹概览 上. 北京: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9: 540. ISBN 978-7-5592-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