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 (印度神話)
仙人(天城體:ऋषि,IAST:ṛṣi)印度神話與宗教體系中的一類特殊人物。仙人位於天神、人和阿修羅的範疇之外,是介於神與人之間的一個群體。有些神明(尤其是生主)也被稱為仙人,[1]還有一些仙人是歷史人物被神化的結果。一些例子表明,凡人可以通過苦行等等修成仙人;[2]不過更多例子指出仙人是世襲的。[3]仙人大多是些精通《吠陀經》的聖賢,擁有極大的法力神通,屬於最招惹不起的人物。天神對仙人十分敬畏,時常有求於他們,有時還會遭到他們的懲罰和打擊;連三大主神都要屈服於他們,毗濕奴就因為婆利古仙人的詛咒而在凡間轉世了好幾次。[4]仙人最常見的神通莫過於詛咒,這些詛咒具有可以使天神遭殃的威力,而且一旦發出就必然會實現,連發出詛咒者本人也取消不了。[5][6]
有關仙人的神話在印度文獻中十分常見,從最早的《吠陀》到史詩,再到晚近的《往世書》。有些著名仙人在各種宗教和文學作品中都常常登場,也有些仙人只是在某本書裡提到過名字。總而言之,仙人在印度文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類別
編輯大致上,仙人可分為三類:出身於天人的叫天仙(devaṛṣi);出身於婆羅門的叫梵仙(brahmaṛṣi);出身於剎帝利的叫王仙(rājaṛṣi)。在修行的人看來梵仙的稱號最尊貴,因此眾友仙人以駭人的苦行去得到它,同時放棄了大梵天親賜的「大仙」稱號。[7]此外,還有幾類稱號似乎並不具有類聚意義,如大仙(mahaṛṣi,特別有道行或受尊敬的仙人,通常是指10位生主),多聞仙(śrutaṛṣi)和至上仙(paramaṛṣi),以及「吠陀作者」(kāṇḍaṛṣi[8])。又有一類矮仙(vālakhilya),總數多達六萬,每個都只有拇指大小;他們曾經懲罰過行為不遜的神王因陀羅(在有關仙人的神話中,因陀羅是常見的被詛咒、制裁和戲弄的對象,而且往往是罪有應得)。[9]仙人還可能組成具有某種意義的集團,例如代表北斗七星的七仙人(saptarṣi),以及梵天的四個「心生子」(manasputra)。
神話學
編輯在最早的吠陀本集中,仙人是指吠陀頌歌的作者,大概是指史前時代雅利安人部落的祭司。傳統上,梨俱吠陀中的每首頌歌都照例署上一位仙人的名字。[10]這些人可能真有其人,也可能是某一祭司家族或師徒相傳的祭司集團的代稱。吠陀頌歌本身就提到許多仙人的名字,這些人是最早向因陀羅等大神獻祭的神官,同時也是最早的一批神職政治家(尤其是極裕和眾友;關於他們的神話表明,早期吠陀祭司對原始形態的雅利安人政權有重大影響)。[11]後來「仙人」稱呼被普遍化,泛指那些賢哲、聖人,尤其是博學的婆羅門。而吠陀仙人也不再被認為是頌歌的直接作者,他們只是得到了最高存在的「天啟」,並把這些頌歌吟誦了出來。[12]
仙人故事的種姓傾向性非常明顯。較晚的仙人神話明顯能看出婆羅門加工的痕跡,他們極力渲染修道仙人的種種超自然法力(特別是無限誇大苦行的力量[13]),以抬高自己種姓的地位,[14]以至於把他們寫得超過了三大主神。例如推選最受人類愛戴的主神時,濕婆和梵天都因為怠慢婆利古仙人而落選,獲此殊榮的是對仙人畢恭畢敬的毗濕奴。[15]與之相對,吠陀時代的仙人們顯然沒有這麼高的地位,他們恭敬地崇拜因陀羅,極裕還因此被稱為「因陀羅之友」。[16]至於眾友仙人的神話,它明確地反映了婆羅門與剎帝利之間的鬥爭,同時鼓吹婆羅門為尊(眾友在還是剎帝利時屢屢敗在極裕仙人手下,於是認識到婆羅門遠比剎帝利高貴,通過幾千年的苦行把自己的種姓變成了婆羅門)。[5]
許多仙人看來有某些真實依據。例如蟻垤,通常認為確實有這樣一位整理羅摩衍那的仙人,[17]在他的真實事跡失傳後,出現了關於他的仙人傳說(相反,創作摩訶婆羅多的廣博仙人通常認為只是一個假託的稱號,不可能是單一的作者[18])。早期的學者也可能被其後代弟子神化為仙人,如迦毗羅仙人是數論哲學的創始人;[19]語法學家波你尼也被加上了仙人頭銜。[20]此外,有些學者認為,仙人故事是有現實的社會依據的。所謂仙人是一些在「森林」里建立了村社式的生活基地的婆羅門修道士,仙人傳說正是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狀態,尤以摩訶婆羅多中的《森林篇》為典型。[21]
著名仙人
編輯在印度神話中特別著名的仙人有:
- 七仙人,七位遠古聖哲的統稱,象徵北斗七星。其名字在不同時期的文獻中有所不同。吠陀本集並沒有真的指出這些仙人的名字。百道梵書提供的名單是:喬答摩、婆羅墮遮、眾友仙人、食火仙人、極裕仙人、迦葉波、阿低利;後來的名單屢有變化,最後又說每個摩奴期都有不同的七仙人。這七仙人可能源自對遠古時代讚頌因陀羅的雅利安人諸祭司的回憶;
- 極裕仙人,最受尊敬的仙人之一,太陽王朝的御用祭司,梨俱吠陀第7卷的作者,幫助紹陀娑打贏十王之戰;
- 眾友仙人,最受尊敬的仙人之一,靠苦行成為梵仙,梨俱吠陀第3卷的作者,曾與極裕仙人為敵,大英雄羅摩的師父;
- 敝衣仙人,脾氣暴躁的大仙人,動不動就發怒,很多著名的神與人受過他的詛咒;
- 婆利古,倍受尊敬的大仙人,從摩多利首處接受天火交給人類,擁戴毗濕奴成為最高大神;
- 投山仙人,極裕仙人的兄弟,象徵南極老人星,曾喝光海水以消滅藏匿其中的阿修羅,為使地球不被溫迪亞山脈毀滅,遠赴南方再未返回;
- 那羅陀,往返於天地之間的大仙人,是神與人之間的使者;
- 鹿角仙人,自小被父親無瓶仙人困在森林中修苦行,從沒見過女人,後被美人計誘出,為十車王主持求子大祭;
- 祭主仙人,天神的祭司和導師,象徵木星;
- 太白仙人,阿修羅的祭司和導師,象徵金星;
- 廣博仙人,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所有往世書的作者。
注釋
編輯- ^ 《印度兩大史詩研究》,223頁
- ^ 例如眾友從剎帝利修成梵仙。《愛達羅氏梵書》提到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女奴的兒子被婆羅門趕進森林後通過修行成為了仙人。
- ^ 例如婆利古家族。
- ^ 《羅摩衍那》,VIII
- ^ 5.0 5.1 《世界神話辭典》,186頁
- ^ 《印度兩大史詩研究》,228頁
- ^ 《羅摩衍那》,I,第62章
- ^ kāṇḍa是一種章節單位。
- ^ 《摩訶婆羅多》,初篇,阿斯諦迦篇
- ^ 《梵語文學史》,17頁
- ^ 《印度通史》,70頁
- ^ 《宗教詞典》,518頁
- ^ 有人認為最早宣揚苦行的並非婆羅門,而是一些極端分子;當時的婆羅門主要致力於壟斷祭祀。見《梵語文學史》,64頁
- ^ 《印度兩大史詩研究》,226頁
- ^ 此事見於《蓮花往世書》。
- ^ 《梨俱吠陀》,第7卷第33首
- ^ 《梵語文學史》,129頁
- ^ 《印度兩大史詩研究》,21頁,27頁
- ^ 《印度哲學史》,272頁注釋
- ^ mypurohith,波你尼仙. [2010-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3).
- ^ 《梵語文學史》,65頁,106頁;這裡的森林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樹林,而可能是鄉村地帶的寺院之類。
資料來源
編輯- 《宗教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2840-7
- 《世界神話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ISBN 7-205-00960-X
- 《印度兩大史詩研究》,ISBN 7-301-04897-1
- 《梵語文學史》,金克木著,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 7539231505/I351·092
- 《印度哲學史》,黃心川著,商務印書館,ISBN 7-100-00804-2
- 《印度通史》,商務印書館,書號:1101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