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東四盟市

中國四大經濟地理區
東部
西部 西部大開發
東北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中部 中部崛起計劃

內蒙古東四盟市是代指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地理概念,在清代指內扎薩克東部的哲里木昭烏達卓索圖錫林郭勒四盟[1],民國時期又稱東蒙古,在現代俗稱蒙東地區,指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興安盟赤峰通遼四盟市。

現代的東四盟市又稱三市一盟,指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區的四個地級市,即現在赤峰市(原「昭烏達盟」)、通遼市(原「哲里木盟」)、呼倫貝爾市(原「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合稱東四盟,面積47萬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有時加上錫林郭勒盟,合稱東五盟。右圖內蒙古自治區中紫藍相間的即是東四盟[2]

內蒙古東部四盟市,在傳統上屬於中國東北地區,並有1969年—1979年分屬於東北三省的歷史。現在,東蒙四盟市的人口占內蒙古自治區總人口的50%,但經濟總量卻只有全區的三分之一左右,與西部八盟市相比差距頗大。隨着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註 1]戰略的實施,東四盟也開始有加速發展的機會。

如包括蒙古族聚居的錫林郭勒盟,東五盟下轄51個縣市區,總面積66.49萬平方公里,占全區總土地面積的56.2%。2004年年末常住人口合計為1283.83萬人,占內蒙古總人口的53.8%,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03萬人,占全區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0%。該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和口岸資源等。土地資源方面,耕地面積3889057千公頃,占自治區耕地總面積的58.4%;水資源總量432.7億立方米,占自治區85%;礦產資源方面,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中,伊敏、霍林河、元寶山三大露天煤礦處於蒙東地區。呼倫貝爾市煤炭探明儲量是東三省總和的1.8倍。通遼市天然砂儲量約為550億噸,是中國最大的鑄造砂和玻璃生產用砂基地。赤峰市是自治區主要黃金產地,累計探明儲量占全區原生金礦儲量的80%以上。[3]

注釋

編輯
  1. ^ 錫林郭勒盟也列入國務院東北振興的範疇。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大清帝国全图.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05: 24. 
  2. ^ 内蒙古东部五盟市行政区划. 振興東北網. [2016-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4). 
  3. ^ 内蒙古东部五盟市概况. 振興東北網. [2016-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9).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