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提亞修道院

本篤修會聖馬提亞修道院(德語:Benediktinerabtei St. Matthias),是本篤會特里爾的一座修道院

聖馬提亞修道院
使徒馬提亞的石棺
尤里卡烏斯主教和瓦勒瑞烏斯主教的石棺
1783年的修道院
教堂大殿
聖十字架殘片

教堂是一座羅曼式巴西利卡建築。它是馬提亞兄弟會的一個重要朝聖地。公元12世紀成為使徒馬提亞的墓地,也因此被命名為聖馬提亞修道院。最初這裡是因為特里爾的第一任大主教聖尤里卡烏斯(Eucharius)而出名,他的石棺被安放在教堂地下室。聖馬提亞修道院是德意志土地上以及阿爾卑斯山以北唯一一座耶穌使徒墓。從1920年起這座教堂被教會指定為乙級宗座聖殿(Minor Basilica)。(參見巴西利卡)

歷史

編輯

從修建到廢棄

編輯

聖馬提亞道院自從羅馬帝國晚期就有僧侶居住。大約公元977年成為本篤修道會的修道院。

從十世紀起這裡成為大主教尤里卡烏斯(Eucharius)和瓦勒瑞烏斯(Valerius)的棺冢所在地。這兩位分別是特里爾教區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主教,是特里爾教區的奠基人。聖馬提亞的屍骨是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聖海倫納的安排下運到特里爾的。公元1127年,當人們拆除修道院舊有建築時發現了聖馬提亞的遺骨。由此出現了到這裡朝聖的熱潮。1283年這裡建起了一座隔離麻風病人用的房子。這所房子從屬於修道院並且從修道院獲取資金支持。

巴塞爾宗教會議之後教會開始了改革。教會在以地方主教的身份擔任修道院長的卡特爾派僧侶(Kartäuser)約翰那斯.諾德的帶領下開始了神學和經濟上的雙重革新.僧侶們以聖馬提亞為榜樣,希望建立一個以本修道院為中心的宗教聯盟,但是這個計劃沒能實現.於是在1458年他們加入了1446年建立的布斯菲爾德宗教聯盟.

宗教改革並沒有留下什麼痕跡.但是戰爭和掠奪,以及與主教的鬥爭卻一再影響着修道院的發展.1783年最後一位大院長卸任,修道院開始走下坡路。以後這裡的領導由次級院長(Prior)擔任。在混亂的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人入侵了德意志帝國,僧侶們逐漸離開這所修道院。1794年到1802年僧侶們住在教區牧師房(Mattheiser Pfarrhaus). 1802年起修道院被用世俗場所。商人克里斯托弗·菲利普·內爾買迴廊和毗鄰的建築物,用來作為住所和農業用途。因此修道院的建築得以保存,避免了像許多其他寺院一樣被拆除。

修道院的很多從屬建築也被保留了下來,特別是在莫澤爾河流域的村莊裡。很多農舍和農場建築在1802年世俗化以前是屬於修道院的。他們通常被稱為「馬蒂亞斯農場」(Mattheiser Hof)或其它由修道院而來的名字。比如Merzlich村(現Konz,Karthaus)附近的一個大農場Roscheider Hof就是一個例子。現在它已經被改建為博物館。

重建到如今

編輯

十九世紀,人們對修道院進行過多次重修。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從瑞士Seckau修道院來的Beuroner派的僧侶住進了Mattheiser Pfarrhaus。1922年10月22日,這裡重新啟用為本篤會修道院。他們加入了Beuroner宗教聯盟。1941年納粹政府關閉了修道院,僧侶遷居到位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北部的Maria Laach修道院。在他們1945年返回這裡之後,情況起了變化,人們不再像過去一樣對教會有很強的需要,而教區依然是教會重要的經濟來源。於是一些僧侶不得不遷到了薩爾州的Tholey修道院,另一些則留守本地。於是僧侶團分裂了,留在聖馬提亞修道院的僧侶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教團體。直到1981年他們加入了聖母瑪利亞喜報修道院聯合會(德語:Kongregation von der Verkündigung der seligen Jungfrau Maria,英語:Congregatio Annuntiationis BMV )

1991年,聖馬提亞修道院與1972年重修的Huysburg修道院聯合。2004年9月,兩個僧侶團結為聯盟。聯盟致力於給人以靈魂上的幫助。2007年,聖馬提亞教堂大約有一萬信徒。僧侶們幫助醫院的病人,並且做一些朝聖方面的工作。教堂也歡迎普通人的拜訪,並且與之進行一些非宗教話題的談話。個別的僧侶團兄弟做一些世俗工作,比如法官、城市規劃師或者教師。

從1981年到2005年,Ansgar Schmidt作為院長領導修道院。目前僧侶團有26位成員,17位來自特里爾。9位來自Huysburg。

建築和文物價值

編輯

巴西利卡教堂

編輯

聖馬提亞修道院的巴塞利卡式教堂落成於1148年1月13日。它有四個功能:作為教區教堂供人們禮拜;作為本篤修會的僧侶教堂供僧侶修行;作為使徒聖馬提亞的墳墓供人們朝聖;同時它還是特里爾兩位最早的主教尤里卡烏斯和瓦勒瑞烏斯的墓地,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因此一方面,教堂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必須加以保護;另一方面,教堂還必須要滿足教區信徒的需求,所以至今仍被使用。於是兩方面出現了矛盾。

於是漫長的修復重建工作展開了。地下墓室必須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兩道橫梁,通道要重新整修。原先紀念使徒馬提亞的地方經過重新設計裝修後有了布道和慶祝的作用,以適應新的需求。唱詩班的位置增加了座椅。為了方便到達各層,電梯也被安裝進來。2007年12月10日,在大主教Reinhard Marx的主持下,裝有聖馬提亞遺骨的神龕被安放到了教堂地下墓穴中。

管風琴

編輯

自從16世紀起教堂就有了管風琴,但是後來被荷蘭管風琴大師Florentius Hocque 的作品所代替。這位大師在1590年也為特里爾主教座堂製作了一座管風琴。現金的管風琴是1977年管風琴製造商 Karl Schuke Berliner Orgelbauwerkstatt 製作,並在同年9月10日安裝完成的。

歷任主教

編輯
  • 1211–1257: Jakob von Lothringen
  • 1416–1421: Herbrand von Guls
  • 1421–1439: Johannes Rode
  • 1439–1447: Johannes von Vorst
  • 1447–1451: Heinrich Wolff von Sponheim
  • 1451–: Johannes Donre
  • 1569–1573: Peter von Niederweiß
  • 1599–1612: Johann von Keil
  • 1629–1649: Nikolaus Trinkler
  • 1649–1675: Martin Feiden
  • 1675–1700: Cyrill Kersch
  • 1700–1727: Wilhelm Henn
  • 1727–1758: Modestus Manheim
  • 1758–1773: Adalbert Wiltz

重建之後:

  • 1922–1938: Laurentius Zeller (1938 zum Präses der Brasilianischen Kongregation gewählt)
  • 1939–1946: Basilius Ebel (1946–1966 Abt von Maria Laach)
  • 1947–1949: Petrus Borne (1949–1976 Abt von Tholey)

1949僧侶團分裂之後:

  • 1961–1963: Eucharius Zenzen, 53. Abt von St. Eucharius (1950–1961 Prior Administrator)
  • 1963–1969: Laurentius Klein
  • 1969–1981: Athanasius Polag
  • 1981–2005: Ansgar Schmidt (seit 2004 Abtpräses der Kongregation von der Verkündigung)
  • 2005–: Ignatius Maaß

僧侶的日程

編輯
  • 5:15 起床
  • 5:45 晨禱
  • 6:30 早講話,然後自由活動
  • 8:00 工作時間
  • 12:30 午禱
  • 12:45 午飯(允許交談)
  • 14:30 工作時間
  • 18:15
  • 19:10 晚飯(保持沉默)
  • 20:00 晚禱
  • 20:15 個人自由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