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烏鴉

一种鸟类

大嘴烏鴉學名Corvus macrorhynchos)又名大嘴烏鴉,為鴉科鴉屬的一種。俗稱老鴉老鴰,通稱烏鴉

大嘴烏鴉
日本亞種(C. m. japonensis),
攝於日本大阪
記錄於日本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屬: 鴉屬 Corvus
種:
大嘴烏鴉 C. macrorhynchos
二名法
Corvus macrorhynchos
Wagler, 1827[2]
巨嘴鴉的分布圖
異名
異名(種)
  • Corvus macrorhynchus
  • Corvus sinensis Gmelin, 1788
  • Corvus hassi Reichenow, 1907
  • Corvus coronoides Stresemann, 1916
異名(亞種)
  • C. m. levaillantii
    C. levaillantii
    Lesson, 1830
    C. levaillantii levaillantii
    Lesson, 1830
  • C. m. colonorum
    C. colonorum Swinhoe, 1864
    C. m. hainanus Stresemann, 1916
    C. coronoides colonorum
    Swinhoe[3]
  • C. m. connectens
    C. levaillanti connectens
    C. coronoides connectens Stresemann, 1916
  • C. m. japonensis
    C. coronoides japonensis
    C. levaillanti japonensis
    C. coronoides japonicus
    Bonaparte
  • C. m. intermedius
    C. intermedius

生態環境

編輯

大嘴烏鴉對生活環境甚不挑剔,無論山區平原均可見到,尤其近人,常見于田野、居民點附近,喜結群活動於城市、郊區等適宜的環境。近年來由於各大城市的熱島效應、垃圾圍城等環境問題的影響,大嘴烏鴉在城市中極常見,以路旁、公園中的高大喬木為落腳點。

食物

編輯

大嘴烏鴉是雜食性鳥類,垃圾、腐屍、昆蟲、植物種子、魚、甚至青蛙蟾蜍都出現在它們的食譜中。

分布地域

編輯

大嘴烏鴉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地區,貝加爾湖以東的廣泛地區、庫頁島台灣[4]日本列島中國大陸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群島南亞次大陸均有本物種分布。

辨識特徵

編輯

雀形目中,大嘴烏鴉是體形最大的幾個物種之一,成年的大嘴烏鴉體長約在 46 至 59 公分間,這一長度甚至大過了許多猛禽。大嘴烏鴉雌雄同形同色,通體漆黑,無論是喙、虹膜還是雙足均是飽滿的黑色;但細看大嘴烏鴉的體羽並非漆黑一團,除頭頂、後頸和頸側之外的其他部分羽毛,多少都帶有一些顯藍色、紫色和綠色的金屬光澤,順光或側光觀察本物種,能明顯地看出這些精彩的金屬光澤。與形態近似的同屬鳥類小嘴烏鴉禿鼻烏鴉相比較,本物種顯得非常粗壯,額頭特別突出,頗有人們所謂「奔頭」的韻味,在棲止狀態下,這一點是辨識本物種的重要依據。

亞種

編輯
 
各亞種的分布地

根據目前各學者的說法總合,本種至少有 11 個亞種,可能是因為形態與基因上的不同造成此結果[5][6],目前已經確認的亞種有 3 亞種,分別如下(依命名年份排列):

而尚未確認的亞種包括:

 
Corvus macrorhynchos

繁殖與保護

編輯

大嘴烏鴉的繁殖開始於每年的3月間,在南方地區可能更早,築巢於高大喬木上,每年都要搭造新巢,有時新巢會搭建在舊巢之上,形成一巢落一巢的「樓房」;巢的主體結構以枯枝搭建,用黏土作為黏合劑,內墊柔軟材料,在城市中築巢的大嘴烏鴉有時也會選擇廢鋼條作為巢材;每巢產卵3-5枚卵天藍色,被褐色斑點,孵化期15天。

大嘴烏鴉未被列入保護,由於某些城市存在着嚴重的熱島效應、垃圾圍城等環境問題,造就了非常適宜本物種繁殖的環境,且本物種智力水平極高,能很好地適應城市生活,據觀察他們能夠輕鬆學會打開密封垃圾袋的技術,還懂得利用馬路上的滾滾車流來幫助他們打開堅硬的果殼,有的個體甚至能夠看懂交通信號燈,高度的適應性和適宜的環境造成本物種的過度增長,在很多城市本物種和小嘴烏鴉一起構成了嚴重的城市烏鴉問題。

註釋

編輯
  1. ^ 於堀川安市(1938)的報告中,稱此亞種為「タイワンハシブトガラス」,意即「台灣大嘴烏鴉」,可能由於該亞種模式產地位在台灣

參考來源

編輯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Corvus macrorhyncho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5 May 2006]. 
  2. ^ Johann Wagler. Corvus//"Systema Avium". Stuttgartiae et Tubingae. 1827. pp.313(sp.3)
  3. ^ 堀川安市. "臺灣產鴉科(CORVIDAE)に就て". 臺灣博物學會會報. 1938, 28 (175): 98–113. [失效連結]
  4. ^ Robert Swinhoe.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 Ibis. 1863, 5 (4): 377–435. doi:10.1111/j.1474-919X.1863.tb05739.x. 
  5. ^ Madge, S. C. in Josep del Hoyo, Andrew Elliott, David A. Christie.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14: Bush-shrikes to Old World Sparrows". Lynx Edicions. 2009: pp.631–632. ISBN 978-84-96553-50-7. 
  6. ^ Jochen Martens, Jörg Böhner, Kurt Hammerschmidt. "Calls of the Jungle Crow (Corvus macrorhynchos s.l.) as a taxonomic character". Journal für Ornithologie. 2000, 141 (3): 275–284. ISSN 0021-837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