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恩寺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是一座七層八角形樓閣式磚塔。該塔始建於明朝,原位於延恩寺內,中華民國時期塔內樓板和樓梯全部損毀,延恩寺其他建築也被拆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塔得到修繕。1963年和2006年,延恩寺塔先後被列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恩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803
登錄2006年5月25日

歷史 編輯

延恩寺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的一座名為寶塔梁的山梁上,其所在地原為明代韓王所建的延恩寺舊址[a]。明朝永樂二十二年,韓王的封地從遼寧開原被改到了甘肅平涼。嘉靖十四年(1535年)至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韓定王朱融燧出資在延恩寺中修建了一座樓閣式磚塔,是為延恩寺塔。因其塔門的匾額上有「大明」字樣,又被當地人稱作為大明寶塔[2]:146中華民國時期,塔內樓板樓梯被毀,而塔院成為兵營,後來馮玉祥曾在此創辦軍事學校,寺廟的其餘附屬建築被全部拆除。20世紀50年代時,平涼曾多次發生7.0級以上地震,延恩寺塔的第六層和第七層被震出8-10厘米的裂縫,塔剎被震倒。1963年,延恩寺塔被列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3]。1985年,甘肅省文化廳撥專款10萬元對寶塔進行了維修[1]。2006年,延恩寺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12年,延恩寺塔的維修加固工程正式開工,並於當年6月完工[5]。2014年,延恩寺塔周邊護坡搶險加固工程正是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並獲得了國家文物局的250萬元人民幣經費支持[6]。2016年7月,平涼市延恩寺塔保護管理所開始實施延恩寺塔保護規劃編制項目[7]

結構 編輯

延恩寺塔為一座七層八角形樓閣式磚塔,通高35.35米。全塔有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其中塔基為紅砂岩石條砌成,沒有須彌座,其上方為塔身。塔身共分為七層,整體為空筒形仿木結構,其中第一層的正南面開有一扇高2.3米、寬1.2米的券門,門頂鑲嵌有一塊磚雕匾額,上方刻有楷體「大明」二字。券門的門扇為木質。第二層至第七層逐層向上收分,每兩層之間均有兩層疊澀磚挑出的假平座迴廊,該迴廊在每面的券門前中斷。每層均有用磚雕出的仿木結構的倚柱、槏柱、闌額和地袱。每層各面分為三間,中間開有券門,左右兩側為佛龕或小窗,佛龕內雕有佛像,窗內則為木質窗櫺。塔內各層之間用木板隔開,相互之間通過木梯銜接。塔身上方為鐵製塔剎,內部由剎柱支撐,柱角安放於第七層頂部。整座塔剎由下至上依次為圓形覆缽、寶珠、露盤、寶蓋、相輪等結構。[2]:146-147

注釋 編輯

  1. ^ 寺名的確認來自於塔旁發現的殘碑,而部分古文獻當中僅提到延恩寺塔位於「東塔寺」內[1]

參考 編輯

  1. ^ 1.0 1.1 平凉延恩寺塔历史沿革. 平涼文物信息網. 2012-12-11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1)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甘成福主編. 平凉史话. 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 2007-03-01: 206. ISBN 978-7-80714-367-3. 
  3. ^ 平凉延恩寺塔维修加固工程启动. 中國甘肅網. 2012-03-27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中文(中國大陸)). 
  4.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6-05-18 [2016-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中文(中國大陸)). 
  5. ^ 平凉市延恩寺塔开工维固 预计6月底全面完工. 蘭州晚報. 2012-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中文(中國大陸)). 
  6. ^ 平凉:两大文化项目顺利推进. 平涼日報. 2014-01-16 [2016-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2) (中文(中國大陸)). 
  7. ^ 延恩寺塔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实施. 中國·平涼. 2016-07-11 [2016-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