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澤民(1877年—1956年10月18日),字錦泉,號鏞希廣東四會人,後僑居馬來西亞,中國近代華僑領袖

彭澤民肖像(攝於1950年代初)

生平

編輯

1906年,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吉隆坡分會,被推選為書記。1924年,因為支持香港工人大罷工,被英國當局驅逐出境。1926年回到中國,在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被選舉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海外部部長。1927年反對蔣介石汪精衛,參加南昌起義。1930年參加組織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抗日戰爭期間在海外開展民主救國運動。抗戰結束後,在上海改組中國農工民主黨,從事民主運動。

1949年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常務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1954年,他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討論憲法草案,期間並發言[1]

1956年,在北京逝世,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2][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張希坡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9.08: 657. ISBN 978-7-5098-0341-7. 
  2. ^ 彭泽民. 人民網. [2019-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3. ^ 彭泽民故居. 中央統戰部. [2019-09-10].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