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醬面是一種四川麵食,在四川及其周邊地區較為歡迎。其得名於被稱為「雜醬」的澆頭[1]。雜醬,又被稱之為䬰子一般是由偏瘦的絞肉和偏肥的油脂製成的,通常是豬油與豬肉。各種調味料也會經常用來製作雜醬,其中以紅油最為常見[2]

雜醬面
碗雜麵, 一種加了豌豆的雜醬面
別稱䬰子面
起源地中國
地區 四川
主要成分絞肉 (豬肉, 有時候是 牛肉), 豬油

種類 編輯

豌豆雜醬面 編輯

豌豆雜醬面,一般稱之為碗雜麵,在重慶及其周邊地區最受歡迎 [3]。豌雜麵以煮成黃色,具有豆沙質口感的豌豆為特色。

素椒雜醬面 編輯

干雜醬面,在成都地區一般被叫做素椒雜醬面[4][5],是最為常見的雜醬面種類,一般以乾拌麵形式為主,具有咸鮮香辣,滋味濃厚的特點[6]

湯雜醬面 編輯

清湯雜醬面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黃尚軍. 四川方言与民俗. 2002. ISBN 9787220030369. 
  2. ^ 羅長松. 家常川菜.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 60–65. ISBN 9787536407664. 
  3. ^ 重庆这些美味可口的小面 你最爱吃的是哪家呢?-新重庆客户端. h5.cqliving.com. [2024-04-21]. 
  4. ^ 成都第一面:素椒杂酱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4-04-21]. 
  5. ^ 四川省省志編輯委員會. 四川文史資料選輯 第38輯. 四川省人們出版社. 1988. 
  6. ^ 李代全; 周建華. 家庭小吃. 重慶出版社. 1988: 33. ISBN 978753660529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