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
中国小说家、翻译家(1891—1962)
李劼人(1891年6月20日—1962年12月24日),原名李家祥,抗戰時期亦字笠生,曾用筆名老懶、菱樂等[1],四川成都人。中國小說家,翻譯家。
李劼人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李家祥 1891年6月20日 大清四川省成綿龍茂道成都府 |
逝世 | 1962年12月24日 中國四川省成都市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教育程度 | 私塾 法國留學 |
職業 | 作家 |
活躍時期 | 20世紀 |
經歷
| |
代表作
|
生平
編輯早年曾赴法國留學4年零10月。與王光祈、周太玄開辦了「少年中國學會」,創辦了《川報》和「少年中國學會成都分會」的刊物《星期日》等影響了諸如巴金、艾蕪、沙汀、張秀熟、袁詩蕘等一代青年的刊物[2]。在其文學生涯中,發表各種著譯作品近600萬字。被郭沫若稱為「中國的左拉」,法國漢學家溫晉儀稱李劼人的作品是中國現代文學中「中西影響相融合的一個範例」[3]。
2014年10月24日,李劼人誕辰123周年之際,位於成都的李劼人故居經過4年多修繕重新開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