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珙(8世紀720年代或730年代—763年),原名李澄。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六子。

編輯

陳才人,為五品才人,玄宗的才人還有劉才人(光王李琚母)、閻才人(義王李玼母)、鄭才人(恆王李瑱母)、高才人(昌樂公主母)、常才人(新平公主母)、趙才人(壽光公主母)。

生平 編輯

生年不詳,當生於720年代末至730年代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七月,封為豐王。二十四年(736年)二月,改名李珙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唐玄宗因安祿山之亂幸蜀,至扶風郡,授李珙為武威郡都督,仍領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等路節度、支度、採訪使;以隴右太守鄧景山為副使,兼武威長史御史中丞,充都副大使。李珙沒有成行。

廣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攻陷長安,唐代宗逃到陝州,自苑中而出,騎從半渡滻水。將軍王懷忠遂閉苑門,帶領五百餘騎,擁十王宅的諸王西投吐蕃。至城西,遇到元帥郭子儀,王懷忠對郭子儀說:「主上東遷,社稷無主,萬國顒顒,何所瞻仰!今仆奉諸王等西奔,以副天下之望。令公身為元帥,廢置在手,何不行冊立之事乎?」郭子儀沒說話,李珙遂越次而言:「令公想說什麼,怎麼不說了?」行軍司馬王延昌責備他:「主上雖蒙塵於外,聖德欽明,王身為籓翰,何乃發狂悖之詞也?延昌當奏聞於上。」郭子儀又幾次批評了李珙,命軍士領着這些親王盡赴行在。潼關謁見唐代宗,皇帝沒有責備,李珙歸於幕次,又有不順言辭。群臣恐怕他作亂,請除掉他,遂將他賜死

其子李佻齊安郡王、宗正卿同正員,李伷宜春郡王、鴻臚卿同正員。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