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中国建筑学家、诗人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本名林徽音,所用英文名為Phyllis Whei Yin Lin[1],祖籍福建省福州府閩縣,生於浙江杭州,中國近現代建築學家、文學作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建築學家。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2]的設計者。她是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林徽因
出生林徽音
(1904-06-10)1904年6月10日
 大清浙江省杭州府
逝世1955年4月1日(1955歲—04—01)(50歲)
 中國北京市同仁醫院
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學士、建築學學士)
配偶梁思成
1928年結婚—1955年結束
兒女梁從誡梁再冰
父母父:林長民
親屬叔父:林覺民 弟弟:林恆
項目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

生平 編輯

 
少女時代的林徽因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於中國浙江杭州陸家巷[3]:3,原籍福建省福州府閩縣。父親林長民,叔父林覺民。林徽因初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3]:4後來,為了避免和一位遭魯迅批評的男性作家林微音混淆,自己改名「林徽因」。[3]:4

1916年於培華女子中學讀書。1918年認識梁啓超之子梁思成

1920年和父親林長民一起赴倫敦生活,開始對建築感興趣。

1924年和梁思成一起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由於賓大建築系在1934年之前是不招收女生,林徽因當時改修美術系。但她卻選修了建築系的所有課程,成績優於她大多數同班男生,1927年2月以美術學學士學位畢業,後並得到校內建築設計的助教職位。

1925年與聞一多梁實秋梁思成等籌建「中華戲劇改進社」,參加演出,交流戲劇藝術。

1928年在加拿大與梁思成結婚。蜜月旅行時夫婦倆考察歐洲建築,回到中國後又一起考察多處古代建築。致力於中國建築事業的同時,酷愛文學藝術,創作詩歌小說散文、話劇劇本等著作多篇,時人稱為「才女」。和詩人徐志摩、作家沈從文、學者金岳霖等有着深厚的友誼。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為參加林徽因的建築學講座,搭乘郵政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現北京),意外墜機身亡。林徽因作《悼志摩》一文以表哀思。

1946年,依梁思成建議,成立清華大學建築系。梁思成任系主任,林徽因參與創辦工作。

1949年,北平被中國共產黨接管(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林徽因與梁思成皆曾赴西柏坡與中共高層商談,確保北京古城的建築完整不受戰火波及,得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支持,最後北平地區以和平方式易手。之後,林徽因受聘為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同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林徽因獲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組成員,曾帶領清華大學設計組提出大孔玉璧和五星、齒輪、嘉禾、國名組成的國徽草案。後與夫梁思成及其他成員參與修正了中央美院張仃方案的建築圖案與色彩[4][5],1950年6月20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定以清華大學深化的第二稿為基礎製成國徽。[6]在此期間,林徽因還設計了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格局。[7]

時年林徽因身體健康狀況已經欠佳,仍然繼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工作,除參與設計國徽外,亦出任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組成員,設計了紀念碑底座和花環圖案。

1955年4月1日因肺結核久治不癒,林徽因病逝於同仁醫院,4月3日,林徽因追悼會在北京市金魚胡同賢良寺舉行,多位親朋好友出席其追悼會。悼詞來自清華好友錢端升教授,好友金岳霖教授寫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之後遺體被火化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緊鄰比自己早一年逝世的小叔梁思永之墓。梁思成親自為她設計了墓碑,有她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花環刻樣。她的墓也是八寶山革命公墓里被祭掃最多的[8]

2022年,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院長Fritz Steiner發起調研和審閱程序。至2023年10月15日,校方宣佈在2024年5月18日的韋茨曼設計學院畢業典禮上,向林徽因追頒建築學學士學位,以糾正此歷史遺留的錯誤[9][1]

家庭 編輯

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緒十五年進士,曾資助蔣百里赴日本留學。其父林長民是學者,郭松齡部隊的秘書長,不幸在戰鬥中身故。其叔林天民是宣統二年進士,其堂叔林覺民林尹民皆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堂叔林君顏為國民黨少將。母何雪媛。其庶弟林恆是中國空軍,於1941年3月14日成都雙流空戰殉國。

與夫梁思成育有一子一女;子梁從誡為現代中國環保運動人士,女梁再冰曾任新華社記者。

其庶弟之女林瓔是美國建築師,為首都華盛頓越戰紀念碑設計者。

世系圖 編輯

 
 
 
 
 
 
林孝恂
 
 
 
 
 
 
 
 
 
 
 
 
何雪媛
 
林長民
 
程桂林
 
 
 
 
 
 
 
 
 
 
 
 
 
 
 
 
梁思成
 
林徽因
 
林桓
 
張明暉
 
 
 
 
 
 
 
 
 
 
 
 
 
 
 
 
 
 
 
 
 
 
 
 
 
 
 
 
 
梁從誡
 
梁再冰
 
 
 
林瓔

著作 編輯

  • 《林徽因文集》其子梁從誡編選
  • 《林徽音建築文集》梁從誡(編)2000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繁體).
  • 《林徽因講建築》,南粵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ISBN 978-7-5613-2946-7
  • 《林徽因文存(建築)》陳學勇(編)2005四川文藝出版社。
全集
  • 《林徽因全集》(共四冊)新世界出版社,1、翻譯詩歌戲劇卷,2、散文小說書信卷,3、中國建築卷,4、北京建築卷 。
  • 《林徽因全集》(共六冊) ,建築文集、詩集、散文集、書信集、小說集,劇本集。
  • 《林徽因作品全集》(共兩冊),文學卷,建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10

畫廊 編輯

影視形象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宾夕法尼亚大学将向林徽因颁发迟到的建筑学学士学位. 澎湃新聞. 2023-10-17 [202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8). 
  2. ^ 到底是谁设计了国徽. 新華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1). 
  3. ^ 3.0 3.1 3.2 嵐楓. 壹【林徽因·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民國筆記.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382-9175-9. 
  4. ^ 玉璧與天安門——關於國徽設計的回顧與思考李兆忠《書屋》二〇一〇年第二期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4
  5. ^ 國徽設計始末:張仃與梁思成的對手戲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10-20.
  6. ^ 正投影 國徽設計中亮麗的一筆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5-14.
  7. ^ 北京衛視的報道[永久失效連結]
  8. ^ 八宝山公墓:任弼时墓最大 林徽因墓被祭扫最多. 台海網. 2014-04-06 [2014-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6). 
  9. ^ An Architectural Pioneer Receives Her Due. Stuart Weitzman Shool of Design. 2023-10-15 [202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6).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