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中,止血(hemostasis)或生理止血[1],是一種防止和停止出血的過程,即生理機制可儘量保持血液在受損血管(血管壁的連續性中斷)內,此為傷口癒合的第一階段。與止血過程相反的是出血。當小血管破損時,在幾分鐘後自行停止,其機制包括血管收縮血小板止血栓英語Platelet plug形成(hemostatic plug formation[2][3])、血液凝固機化過程。

外科學中,止血(stop bleeding)或醫療止血,是人們使用藥物、壓迫、填塞、止血帶等各種方法使出血部位停止出血的方法[4][5][6]

止血的方法

編輯

在醫學上,止血有四種方法[7]

  • 局部化學性
  • 加壓止血
  • 縫合
  • 物理性止血

血管收縮

編輯

血管壁連續性中斷後,受損部位及其附近的血管立即出現收縮,可立即減少血流量;如果破損口不大,甚至可以直接終止出血過程。介導血管收縮的機制有:

  • 機械刺激直接導致血管壁平滑肌攣縮。
  • 神經反射:受損血管及周圍組織的神經末梢發出衝動,經過痛覺纖維或其它感覺纖維形成反射弧。
  • 周圍受損組織及激活的血小板釋放縮血管物質,如血栓烷A2

血小板血栓形成

編輯

血管壁連續性受損時將導致膠原暴露,暴露的膠原可激活血小板。隨後血小板出現粘附、聚集、釋放反應,可形成血小板血栓,至此,完成第一期止血。雖然血小板血栓很鬆軟,但在出血早期還是起到了限制血流速度、減少出血量的作用,並且,為即將啟動的凝血機制創造了條件。對於小的血管破損來說,單靠血小板血栓即可完成全部止血過程。實際上,機體每天有很多自發的小的血管破損出現,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血小板血栓還具有修復血管壁的作用。

凝血

編輯

血管內皮受損後,暴露出其下方的組織因子、膠原等,可分別激活外源途徑和內源途徑,啟動凝血機制。此外,已經激活的血小板也通過釋放多種物質啟動凝血機制,並能加速凝血過程。凝血機制的最終產物是纖維蛋白,形成牢固的血凝塊。至此,完成第二期止血

機化

編輯

止血機制啟動後不久,纖溶機制也被激活,緩慢溶解已形成的血凝塊;纖維母細胞也逐漸移入血凝塊,最終由纖維結締組織取代血凝塊完成全部修復。

相關

編輯
醫療器材
止血藥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生理止血.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2. ^ Mustard J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a thrombus or a hemostatic plug 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its formation. Thromb Diath Haemorrh Suppl. 1968;28:57-95.
  3. ^ Hawiger J. Formation and regulation of platelet and fibrin hemostatic plug. Hum Pathol. 1987;18(2):111-122. doi:10.1016/s0046-8177(87)80330-1
  4. ^ Panteli M, Pountos I, Giannoudis PV. Pharmacological adjuncts to stop bleeding: options and effectiveness. Eur J Trauma Emerg Surg. 2016;42(3):303-310. doi:10.1007/s00068-015-0613-x
  5. ^ Galante JM. Using Tourniquets to Stop Bleeding. JAMA. 2017;317(14):1490. doi:10.1001/jama.2015.8581
  6. ^ Rossaint R, Bouillon B, Cerny V, et al. The STOP the Bleeding Campaign. Crit Care. 2013;17(2):136. Published 2013 Apr 26. doi:10.1186/cc12579
  7. ^ 陳勛. 醫學期刊:把培根塞進鼻孔!關於止血。. youtube. [2020-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