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風(1902年—1956年9月8日),蒙古族名為都固仁倉,原名白雁秋錦嵐,曾用名柏鳳亭蒙古族熱河省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今遼寧省建平縣)任。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人物。[1]

生平 編輯

生於一個蒙古族農民家庭。本旗高級小學畢業。1923年,白海風在熱河師範學校就讀。1923年冬入北平蒙藏學校,由熱河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陳鏡湖韓麟符於舫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北方區委發展的最早一批蒙古族共產黨員之一。1924年2月在天津由直隸省出席國民黨一大代表韓麟符、陳鏡湖介紹加入國民黨。由直隸省出席國民黨一大代表王法勤於蘭渚李永聲(均為)推薦投考黃埔軍校。1924年5月到廣州,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習。參加了北伐軍第一次東征。畢業後入馮玉祥部工作,任國民革命軍連長。1925年,回內蒙古開展工作。1926年,奉派留學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1927年8月,在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參加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烏蘭巴托特別會議,當選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常委。被指定組建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任團中央委員長。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是與會的唯一一位內蒙古正式代表。此為內蒙古籍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及蒙古族中國共產黨黨員首次參加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1930年冬,自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畢業。[1]1931年1月,白海風奉命回國,在熱、察、綏等地從事地下情報工作。1933年在北平被捕,押在憲兵三團,因無證據而釋放。1933年,經黨組織同意,他到南京黃埔軍校畢業生登記處登記,被分配到北平軍分會工作,任軍分會上校參事,以此公開身份繼續從事地下工作。派赴百靈廟參加德王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工作。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推行「滿蒙政策」。熱河省淪陷後,察綏地區處在危亡中。1935年德王投日。黃埔軍校的蒙古族畢業生雲繼先(第五期)、朱實夫(第四期)、雲蔚(第九期)等,在中共西蒙工委書記雲澤等的推動下,於1936年2月21日晚,率領百靈廟蒙政會保安隊1000多名愛國官兵,發動了百靈廟暴動,宣布脫離蒙政會,反對德王投日,綏遠省主席傅作義藉此將暴動隊伍收編為「蒙旗保安總隊」。為了將這支蒙古族抗日武裝掌握在中共手中,烏蘭夫等決定,白海風以黃埔一期生的身份,向國民政府軍政部自薦重組這支隊伍。1936年11月,軍政部任命白海風為蒙旗保安總隊少將總隊長,收容、整頓和重組蒙旗保安總隊,將其重組為900餘人的以蒙古族青年為主體的部隊。烏蘭夫紀松齡朱實夫奎璧李森孟純等一大批大革命時期入黨的中共黨員以及抗戰初期入黨的趙俊臣克力更紀明德雲蔚雲飛楊齊希古等活躍在這支部隊中,使得共產黨組織在這支隊伍中有着核心影響力。1937年9月,蒙旗保安總隊奉命退守固陽。部隊改編為蒙旗獨立混成旅,下設兩個團,一個炮兵營,白海風任旅長。1937年10月,蒙旗獨立旅參加了歸綏保衛戰,在城南大黑河及南茶坊一帶,與日軍黑石旅團和三個偽蒙古師激戰一天一夜,後轉移到包頭。部隊由昭君墳渡黃河,取道伊盟的達拉特旗,轉抵哈拉寨整編。當日軍由河曲保德偷渡時,與八路軍在府谷一帶抗擊日軍。1938年春,該部隊到達陝北的神木縣,改番號為蒙旗獨立旅,隊伍擴大到近兩千人。白海風赴武漢向國民政府軍政部匯報,歸途中於1938年4月到延安,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與先期到達的烏蘭夫一起在1938年5月受到毛澤東的接見。毛澤東指示他們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局出發,保障部隊原來的面貌,以鞏固與擴大全蒙抗日團結及蒙漢抗日力量。中共中央對蒙古混成旅有專門的工作指標和目標,並成立了相應的不公開的工作機構。作為秘密黨員,白海風不參加該部黨組織的活動,但對烏蘭夫等人在部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等活動給予了種種保護。

1938年夏,蒙旗獨立旅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三師(簡稱「新三師」),白海風任師長,朱實夫任副師長。不久,白海風率新三師入伊克昭盟。新三師下轄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炮兵營。每團下設一個特務連、兩個營、四個普通連,若干個排和班,總共不到一千人,軍餉由當時的上級供給,吃住由地方群眾負擔。白海風任師長,烏蘭夫任中共地下黨務委員會書記、政治部代理主任。烏蘭夫按照八路軍的建制建立了完整的政治工作系統,團設政治主任,營連都設了政治幹部,且政工幹部基本上都是共產黨員,加強和充實了新三師的地下黨委。1938年11月,中央決定建立中共伊盟工委,烏蘭夫任委員。

  • 師部駐通格朗區。
  • 第一團團長紀松林(中共黨員)。部隊駐鄂托克旗木凱淖爾鎮桃力民村一帶,團部駐在桃力民村積極抗日的大戶越兆仁家院內,該團特務連長是雲北西,指導員是李成林(寒峰)。桃力民抗日委員會的工作。該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有:地方大戶白官厚、杭素青,後來還有新三師專派人員薛向晨、奇節古、陳興宇(克力更)、武殿才、杜如新、譚振平,李春提等人參加。新三師在伊盟駐防,同時在桃力民一帶興辦文化教育事業,辦起了好多的小學,新三師委派辛淑珍(女)、燕子榮等人到桃力民學校任教
  • 第二團駐通格朗一帶,
  • 杭錦旗後套地區成立補充團,團長朱實夫(共產黨員)。汪振東任補充團團副,杭錦旗有黃玉海、烏力吉、朝克圖、鄂其爾巴圖、蘇世龍在補充團二連當兵,由新三師以邊疆少數民族學生的身份保送到四川成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受訓二年。

1940年夏,偽軍十八團千餘人馬,在日本指揮官的指揮下,向張來順營子陣地發動進攻。白海風指揮部隊,採取迂迴包抄戰術,打垮了偽軍的進攻,日本指揮官被擊斃,取得了黃河守衛戰的勝利。1940年,新三師被要求開往甘肅整訓。白海風接到秘密逮捕烏蘭夫的命令,將命令告訴烏蘭夫,烏蘭夫和已經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撤回延安。

1941年夏,新三師奉命開赴甘肅省整訓。先至海原縣,轉至靖遠。從1941年,白海風失去了同中共黨組織的聯繫。1942年新三師被改編為騎兵新編第七師,白海風任師長。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下令該師西開甘肅張掖。1945年秋,該部併入騎兵第九師,白海風仍任師長。1946年初夏,白海風部奉命開回綏遠。行軍途中,先頭部隊已過寧夏北部的石嘴山,復接蔣介石急電,在甘肅靖遠停止待命,白海風部只好折回甘肅。1946年秋,該部改為整編騎兵第二旅,任旅長。此後,中國國民黨先後任其為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國民大會代表,但白海風均未赴任。1947年春,該旅開往固原。1947年夏初,寧夏馬鴻逵、青海馬步芳一部分部隊和白海風旅,向隴東解放區進攻。1947年5月30日,西北野戰兵團出擊隴東戰役,新編第四旅向悅樂的整編騎兵第二旅第三團進攻;生俘整編騎兵第二旅少將副旅長陳應泉、第三團上校團長汪韜,白海風帶着殘部回到固原,旋開靜寧整編。此時,白海風以腿疾復發,電蔣介石請求辭職,未獲批准。1947年冬,該旅開陝西,與解放軍第二次接觸,亦被擊潰。1948年初,范漢傑冀熱遼邊區總司令,白海風被任命為該部副總司令。遼瀋戰役時,白海風未到前線,去了南京。以後,蔣介石委任德穆楚克魯普(簡稱德王)為內蒙古軍總司令,白海風又被任命為該部副總司令。[1]

1949年7月,白海風和地下黨員陳應權卞綬若阿拉善旗參與西蒙自治活動(德王在阿拉善召開的內蒙古各盟旗代表會議)。任「蒙古自治政府委員會」委員,兼「保安委員會」副委員長,「實業署」署長。在會上他強調,蒙古人應認清敵友和大局。德王出逃後,9月23日,和達理扎雅巴文峻等人通電起義,使阿拉善旗和平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白海風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副部長、西北民族學院副院長等職。白海風還曾經當選為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1]1955年,他當選內蒙古政協第一屆常委。

1956年,白海風病逝,享年54歲。[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白海风. 內蒙古新聞網. [2012-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