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潤紱(1851年—1939年),原名裕紱[1]東霖,又作東麟釣寒漁人,別號太素生。隸屬漢軍正白旗瀋陽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後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戶部主事,山東臨清直隸州(今臨清縣)候補知府、知州等官職。其曾祖父是嘉慶、道光時期的「留都多少能吟客,總讓公才一著先」的盛京名士繆公恩[2]

生平

編輯

光緒十八年(1892年),參加光緒壬辰科殿試,登進士二甲55名[3]。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4]。光緒二十年四月,散館,著以部屬用[5]。後曾任戶部主事。繆氏切心時艱,期間曾參奏北洋大臣李鴻章

戊戌變法時,繆潤紱將《國聞報》轉載的康有為談話內容抄錄進呈,以攻擊康有為的口實;戊戌後,繆潤紱被分發至山東任知縣。此後先後出任日照鄆城陽信齊河知縣,濮州寧海知州,升臨清直隸州知州,前後在任十有餘年。繆氏在陽信任上,他「舉所以興學育才、保商惠民、課桑清訟、整頓保甲、籌設工藝者,罔弗以實心行實政」,又捐銀數千,兩於城內創建「高初兩等小學堂」、在各鄉里創建「朗秋公學」等鄉學九所,為陽信現代教育制度的濫觴。在齊河任上,他嚴禁鴉片,吏行為數十年長吏之最。

辛亥革命後,繆潤紱因忠於清朝而辭官歸隱;1939年去世。

後世紀念

編輯

著作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顧廷龍,上海圖書館《清代硃卷集成》成文出版社,1992年,第76冊。
  2. ^ 張杰著《清文化與滿族精神·清代東北科舉家族繆氏考論》[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下)》第2852頁。
  4.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十一):光緒十八年。壬辰。五月。戊午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劉福姚、吳士鑒、陳伯陶、業經授職。惲毓嘉、張鶴齡、李雲慶、周學銘、趙啟霖、周景濤、寶熙、汪詒書、田智枚、屠寄、湯壽潛、伍銓萃、黃炳元、杜彤、范德權、汪洵、王良弼、賴鶴年、徐中銓、盧維慶、張元濟、張瀛、胡繼瑗、饒士端、陳希賢、譚啟瑞、林國賡、李哲明、蔡元培、夏孫桐、吳家俊、翟化鵬、范家祚、朱家寶、葉爾愷、郎承謨、尹昌齡、劉可毅、劉潤珩、李豫、趙國泰、丁昌燕、趙熙、衡瑞、王得庚、裕紱、方家澍、武延緒、周鈞、沈文瀚、吳士武、趙士琛、王銘淵、藍鈺、池伯煒、王仁俊、延燮、傅增淯、高寶鑾、郭曾准、姚晉圻、吳良棻、陳兆豐、顧瑗、王慶垣、孫多玢、龔心銘、周頌聲、周雲、連甲、李書翰、哈銳、杜賓羽、耆齡、胡鼎彝、陳樹屏、貽谷、趙鼎仁、杜作航、俞鴻慶、高錫華、曾述棨、王殿甲、伍文琯、洪汝源、萬雲路、宋書升、陶福履、長紹、蔣式瑆、田寶蓉、安秉玠、楊介康、郝增祐、戴錫之、俱著授為翰林院庶吉士。
  5.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九):光緒二十年。甲午。四月。癸亥。……○引見壬辰科散館人員。得旨……林國賡、朱家寶、屠寄、周景濤、郎承謨、王良弼、朱祥暉、徐中銓、方家澍、李雲慶、趙鼎仁、萬雲路、曾述棨、喻兆蕃、周雲、郝增祐、王仁俊、何錫禔、哈銳、裕紱、王慶垣、張元濟、姚晉圻、衡瑞、長紹、俱著以部屬用。
  6. ^ 瀋陽日報《翰林路上尋翰林 》2015年8月6日[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