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女聲組合

至上女聲組合(英語:The Supremes)是一個美國女子音樂組合,是1960年代摩城唱片旗下的頭牌藝人,於1959年在密歇根州底特律組建,最初的名字為「the Primettes」。她們是摩城旗下在商業上最成功的組合,也是至今美國最成功的歌唱團體[2],在公告牌百強單曲榜上共有12首冠軍單曲[3]。她們大部分熱門歌曲都出自摩城的創作兼製作團隊霍蘭-多澤-霍蘭英語Holland–Dozier–Holland之手。至上女聲在60年代中期達到事業巔峰,在全球的流行度能與披頭士樂隊比肩[3]。她們的成功為將來節奏布魯斯靈魂樂領域的非裔美國人進入主流鋪平了道路[3]

至上女聲組合
The Supremes
至上女聲於1966年在埃德·沙利文秀上演唱《My World Is Empty Without You》,從左至右分別為巴拉德、威爾森和羅斯[1]
組合
暱稱The PrimettesDiana Ross & the Supremes
音樂類型節奏布魯斯嘟·喔普靈魂樂流行迪斯科
出道地點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
活躍年代1959–1977
唱片公司魯派唱片英語Lu Pine Records摩城唱片
相關團體誘惑合唱團
已離開成員
戴安娜·羅斯
瑪麗·威爾森
弗洛倫斯·巴拉德英語Florence Ballard
貝蒂·麥克格倫英語Betty McGlown
芭芭拉·馬丁英語Barbara Martin (singer)
辛迪·伯德松英語Cindy Birdsong
琴·特雷爾英語Jean Terrell
琳達·勞倫斯英語Lynda Laurence
謝麗·佩恩英語Scherrie Payne
蘇薩耶·格林恩英語Susaye Greene

該組合的創始成員為弗洛倫斯·巴拉德英語Florence Ballard瑪麗·威爾森戴安娜·羅斯貝蒂·麥克格倫英語Betty McGlown。1960年,芭芭拉·馬丁英語Barbara Martin (singer)取代了麥克格倫;1962年,馬丁離隊,而羅斯、巴拉德和威爾森自此成為了一個三重唱組合。在1960年代中期,至上女聲以羅斯為主唱取得了主流商業成功。1967年,摩城主席把該組合更名為戴安娜·羅斯與至上女聲組合Diana Ross & the Supremes),並讓辛迪·伯德松英語Cindy Birdsong取代巴拉德。1970年,羅斯為追求個人事業而退出,她的位置由琴·特雷爾英語Jean Terrell代替,組合的名字也改回原樣。1972年後,至上女聲的成員經常變動,最終於1977年解散。

歷史 編輯

1958年至1964年 編輯

1958年,初中生弗洛倫斯·巴拉德英語Florence Ballard與男子歌唱組合「the Primes」的兩位成員保羅·威廉斯英語Paul_Williams_(The_Temptations)艾迪·肯德里克斯英語Eddie_Kendricks相遇[4]。巴拉德會唱歌,而威廉姆斯的女友貝蒂·麥克格倫英語Betty McGlown也會。「the Primes」的經理人決定組建一個相對應的女子組合取名為「the Primettes[4]。巴拉德招入了她最好的朋友瑪麗·威爾森,威爾森又讓自己的同學戴安娜·羅斯加入[4]。這個新成立的女子組合翻唱雷·查爾斯漂流者組合等藝人的歌曲,在底特律地區的社交場合和才藝秀上演出,吸引了一批當地歌迷[4][5]。在贏得了一個重要的才藝競賽後,她們希望能錄製唱片[6]摩城唱片主管貝里·戈迪英語Berry Gordy聽了試音後認為她們太年輕缺乏經驗,鼓勵她們高中畢業後再來嘗試[7][8]。同年的晚些時候,她們為魯派唱片英語Lu Pine Records錄製了《Tears of Sorrow》和B面曲《Pretty Baby[9],發行了單曲,但沒有取得成功[10]。緊接着麥克格倫在訂婚後退出組合[11],當地女孩芭芭拉·馬丁英語Barbara Martin (singer)取代了她的位置[10]

為了加入摩城冉冉升起的明星們,該組合在每天放學後去戈迪的錄音室給他留下印象[12]。最終,戈迪允許她們在其他摩城藝人如馬文·蓋伊瑪麗·威爾斯英語Mary Wells的歌中貢獻拍手或背景和聲[13]。1961年1月,戈迪終於同意簽下這些女孩,但條件是她們必須改掉組合的名字[14]。「the Primes」此時已與奧蒂斯·威廉姆斯與陌生人組合(Otis Williams & the Distants)合併,之後也與摩城簽約更名為誘惑合唱團[15]。戈迪給了巴拉德一系列新名字供選擇,巴拉德選了「至上女聲」[16]。1月15日,更名後的組合與摩城唱片正式簽約[17]。1962年,馬丁因結婚而退出組合。自此至上女聲成為一個三重唱團體[18]

從1961年到1963年,該組合發行了8張單曲,但無一成為熱門曲目[3]。她們最早的音樂主要由戈迪或史摩基·羅賓森創作及製作[19]。1963年12月,單曲《When the Lovelight Starts Shining Through His Eyes英語When the Lovelight Starts Shining Through His Eyes》在公告牌百強單曲榜上達到第23位[20]。這首歌是創作兼製作團隊霍蘭-多澤-霍蘭英語Holland–Dozier–Holland為至上女聲所作的諸多歌曲中的第一首[21]。1963年末,戈迪選擇戴安娜·羅斯為官方正式主唱[22]。1964年,歌曲《Where Did Our Love Go英語Where Did Our Love Go》在美國流行樂榜上達到第一位,出乎她們的意料[22][23]。這也是她們第一首進入英國榜的歌曲,達到第三位。緊接着的連續四首歌曲都成為了美國冠軍單曲[8],分別是《Baby Love英語Baby Love》、《Come See About Me英語Come See About Me》、《Stop! In the Name of Love英語Stop! In the Name of Love》和《Back in My Arms Again英語Back in My Arms Again[24]。《Baby Love》獲得了一個1965年葛萊美獎提名[25]

1965年至1977年 編輯

到1965年,至上女聲已成為國際明星。她們舉行了世界巡演,在外國也取得了和國內差不多的名聲[26][27]。到1966年末,她們有了更多冠軍單曲。組合在那一年還發行了專輯《The Supremes A' Go-Go英語The Supremes A' Go-Go》。該專輯是第一張登頂公告牌二百強專輯榜的全女性團體專輯,把披頭士的《Revolver》擠下榜首[28]

組合及摩城唱片內的人事問題使至上女聲成員間的關係緊張。很多摩城旗下藝人認為戈迪為至上女聲投入過多精力,尤其是為羅斯[3]。1967年,組合的名字正式改為了「戴安娜·羅斯與至上女聲組合」。羅斯成為了團體的焦點後,巴拉德感到自己被撇在一邊。她開始酗酒增重,以至於舞台服裝不再合身。巴拉德和羅斯的友誼和工作關係也開始漸漸緊張[29]。儘管她們在1967年的第一季度有兩首歌曲成為了冠軍單曲,組合作為一個整體開始分崩離析。

1968年2月22日,在一系列的衝突後,巴拉德正式離開摩城唱片[30]。隨後她的個人事業沒有成功,1971年起訴摩城和羅斯也遭遇失敗,最終於1976年在窮困中突然去世,享年32歲[31][32][33]。霍蘭-多澤-霍蘭團隊也在1968年早期因版權和分紅糾紛離開摩城,之後至上女聲歌曲的質量開始下降[34]。從1967年到1969年,她們發行的11首單曲中只有6首進入了榜單前20位,只有一首成為冠軍單曲[35]。整個音樂產業也發生了變化,走紅的女性藝人如艾瑞莎·弗蘭克林的風格為根植於福音音樂靈魂樂,而至上女聲更偏流行的音樂不再受歡迎。到1969年,摩城唱片已開始為戴安娜·羅斯的單飛事業做打算。1969年11月,羅斯的離開被公之於眾。

70年代的至上女聲經歷了多次人員變動,在初期產出了多首熱門單曲。1972年,她們發行了單曲《Floy Joy英語Floy Joy (song)》,這是該組合最後一首進入榜單前20位的歌曲。1977年6月12日,至上女聲在倫敦杜魯里街皇家劇院舉辦了告別演唱會後解散[17]

榮譽和影響 編輯

 
至上女聲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星星。

至上女聲是最早取得完全、長期的跨種族成功的音樂團體之一,在黑人和白人群體中都非常受歡迎。該組合是最早在各大電視節目中獲得常規性出場的黑人組合之一,尤其在埃德·沙利文秀上共演唱了17次[36]。她們的成功為同時代的其他黑人團體如誘惑組合、四頂尖合唱團英語the Four Tops傑克遜五人組進入主流鋪平了道路。至上女聲還是搖滾時代第一個以女性化形象塑造自己的黑人女性藝人。羅斯的歌聲尖細沉靜,突出女性的柔美,而不是像當時其他女藝人那樣模仿男性組合的唱腔。她們在台上穿戴時尚的禮服和假髮,妝容精緻,配以摩城編排的優雅舞步[36]。戈迪希望她們能消除黑人藝術家粗陋、低俗的公眾形象,對黑人和白人市場都能產生吸引力[37]。《時代雜誌》和《底特律新聞英語The Detroit News》都稱讚至上女聲呈現的形象[38]。她們也影響了許多黑人女子組合,如第三度空間情緒組合英語The Emotions指針姐妹組合英語The Pointer Sisters天命真女[39]

至上女聲獲得了兩次葛萊美獎提名:最佳節奏藍調唱片(1965年的《Baby Love》)和最佳當代搖滾團體的人聲表現(1966年的《Stop! In the Name of Love》),但從未贏得競賽類獎項[40]。她們的三首歌曲進入了葛萊美名人堂英語Grammy Hall of Fame Award,分別是《Where Did Our Love Go》、《You Keep Me Hangin' On》和《Stop! In the Name of Love[41]。《Stop! In the Name of Love》和《You Can't Hurry Love》也入選了搖滾名人堂的「500首塑造了搖滾樂的歌曲」名單[42]。羅斯-威爾森-巴拉德時期的至上女聲於1988年進入搖滾名人堂,於1994年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下一顆星,於1998年進入演唱組合名人堂英語Vocal Group Hall of Fame。2004年,《滾石》雜誌在「史上最偉大的藝人」榜單上將其列為第97位[43]

腳註 編輯

  1. ^ YouTube. Youtube.com. [October 2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8). 
  2. ^ Fred Bronson: The Billboard Book of Number 1 Hits, page 265. Billboard Books, 2003.
  3. ^ 3.0 3.1 3.2 3.3 3.4 Unterberger, Richie."The Supremes". The Supremes have sold over 100 million records to date. Their catalog remains active 50 years later. Allmusic. Retrieved on July 4, 2008.
  4. ^ 4.0 4.1 4.2 4.3 Wilson et al., 29–36.
  5. ^ Wilson et al., 49.
  6. ^ Wilson et al., 51.
  7. ^ Wilson et al., 53–56.
  8. ^ 8.0 8.1 Show 26 - The Soul Reformation: Phase two, the Motown story. [Part 5]. [2015-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5). 
  9. ^ Wilson et al., 69.
  10. ^ 10.0 10.1 Wilson et al., 69–71.
  11. ^ Wilson et al., 62.
  12. ^ Wilson et al., 57.
  13. ^ Wilson et al., 58.
  14. ^ Wilson et al., 84–85.
  15. ^ Wilson et al., 81.
  16. ^ Benjaminson, 27.
  17. ^ 17.0 17.1 "The Suprem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 1988. Retrieved on July 21, 2008.
  18. ^ Slonimsky, Nicolas & Kuhn, Laura Diane. Baker'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usicians. Schirmer Books, 2001. 3539. ISBN 0-02-865527-3
  19. ^ Bronson, Fred. Billboard's Hottest Hot 100 Hits: Top Songs and Song Makers, 1955 to 2000. Billboard Books, 2000. 25. ISBN 0-8230-7738-1
  20. ^ Adrahtas, 361.
  21. ^ Wilson et al., 141.
  22. ^ 22.0 22.1 Wilson et al., 141–143.
  23. ^ Wilson et al., 147.
  24. ^ "The Supremes:Singles". AllMusic. Retrieved on July 25, 2008.
  25. ^ "The Grammy Hall Of Fame Awa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rammy.com. Retrieved on July 24, 2008.
  26. ^ Rivera, Ursula. The Supremes. Rosen Central, 2002. 19. ISBN 0-8239-3527-2
  27. ^ Smith, Suzanne E. Dancing in the Street: Motown and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Detroi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76. ISBN 0-674-00546-5
  28. ^ "The Supremes become the first all-female band to have a No.1 hit albu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10-03.". National Arts and Education Network. Retrieved on July 17, 2008.
  29. ^ Leigh, Wendy. "Queen of the Supremes before Diana Ro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aily Mail, May 22, 2008. Retrieved on August 4, 2008.
  30. ^ Knight, Jack. "Ex-Supreme rejected in Motown suit". Detroit Free Press, October 29, 1971.
  31. ^ Benjaminson, 113.
  32. ^ Benjaminson, 190.
  33. ^ Benjaminson, 168.
  34. ^ Boehm, Mike. "How sweet it is: Motown hit-makers eye Broadwa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os Angeles Times, April 15, 2007. Retrieved on July 17, 2008.
  35. ^ Show 50 – The Soul Reformation: Phase three, soul music at the summit. [Part 6] : UNT Digital Library. UNT Digital Library. [October 2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3). 
  36. ^ 36.0 36.1 Yusuf, Nilgin. "The Supremes on sho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legraph (UK), April 26, 2008. Retrieved on August 4, 2008.
  37. ^ Kooijman, Jaap. "From elegance to extravaganza the Supremes on The Ed Sullivan Show as a presentation of beau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elvet Light Trap [on accessmylibrary.com], March 22, 2002. Retrieved on July 4, 2007.
  38. ^ Ebony 1965,第86頁.
  39. ^ Chin et al., 48.
  40. ^ Skurow, Andrew.The Supremes (2000 album). CD boxed set liner notes appendix, 2007. New York: Motown Record Co./Universal Music.
  41. ^ "Grammy Hall of Fame Award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rammy.com, 2007. Retrieved April 27, 2007.
  42. ^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s 500 Songs That Shaped Rock and Roll (by artist)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5-14.".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2007. Retrieved on April 27, 2007. 存档副本. [2008-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4). 
  43. ^ "The Immortals: The First Fif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olling Stone, Issue 946, March 24, 2004. Retrieved on July 4, 2004.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