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垢別稱茶漬茶山茶渣,指茶具內壁的垢物,因長期容放茶水聚積而成。茶壺的製作原料無論是陶、瓷、玻璃或金屬,都因壺形曲圓且壺口狹窄,而使得其內壁難以清洗乾淨。茶壺長久盛放茶水,茶水中的各種化學成分沉澱於茶壺曲圓的內壁,日久聚積成一層茶垢。特別老的茶壺聚積厚厚的一層茶垢,在茶文化中稱作「茶山」。這種帶有一層茶山的茶壺往往可以增加茶壺的收藏價值。一些帶有茶山的茶壺甚至可以單單地放進熱開水,熱水便可化解內壁的茶垢,化水為茶,譽稱「無茶也有三分香」。一些人認為茶垢由於是茶水內原有的礦物堆積,所以有益於身體健康。另一些人認為茶垢含有較多的氧化物,如汞、鉛、鎘、砷等重金屬礦物質,不宜於人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導致各種癌疾病[參1]。一些報道稱,雖然一些茶垢含有微量的汞和鉛,但這主要源於沏茶所使用的白水的品質低劣,而非源於茶葉或茶垢本身的什麼化學反應[參2]

參考資料 編輯

    參:

  1. ^ 伤害身体的5种垢. 人民網引自《生命時報》. 2012-10-26 [2013-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31) (中文(中國大陸)). 
  2. ^ 饮食保健:茶垢含有致癌物?实验求证还茶垢清白. 新華網引自人民網. 2012-12-25 [2013-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3)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