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豪(1865年9月—1943年3月16日 ),原名葛蘭英湖南雙峰縣荷葉桂林堂人。中國革命家、教育家。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和原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席蔡暢的母親。

生平 編輯

葛健豪1865年(同治四年八月十七日)生在湖南雙峰荷葉桂林堂的一個地方望族。當時,葛家與曾國藩家族、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等都有聯姻關係。葛健豪的父親葛葆吾曾是湘軍的參將,曾官至正四品道員,先後作過鹽運使、按察使。受家庭環境影響,葛健豪五、六歲時,開始進入家倌學習。16歲時,奉父母之命與蔡壽富之子蔡蓉峰結婚。婚後育有三子三女。

1913年,從湖南女子教員養成所畢業的葛健豪,回到永豐,出任湘鄉縣立第二女子簡易職業學校校長。1917年,舉家遷居長沙嶽麓山下的劉家台子,其家後成為毛澤東等青年聚會的場所。1918年4月14日,由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發起的「新民學會」,就是在她家成立的。1919年,年滿54歲的葛健豪,和兒子、女兒一同赴法勤工儉學,是當時赴法留學人員當中年齡最大的。

1921年歸國後,葛健豪加入湖南女界聯合會,並在長沙顏子廟舉辦平民女校;自任校長,長女蔡慶熙當縫紉課教員。1925年,二兒子蔡麓仙在廣東「省港罷工」中犧牲,葛健豪將中共發放的600元撫恤金捐出,除為學校購買了2部縫紉機外,還救濟了一些貧困學生。

馬日事變」後,平民女校被迫停辦,葛健豪輾轉於武漢上海等地,掩護子女從事革命工作。1928年5月,在三兒媳向警予犧牲後,子女安排她回湖南老家撫養後代。1932年,在丈夫蔡蓉峰去世後,葛健豪和長女慶熙、孫子蔡博、外孫女李特特一起,在距永豐不遠的石板沖(今屬水豐鎮五四村)定居。

1943年3月16日,葛健豪病逝於石板沖,終年78歲。臨終前,她都還不知道三子蔡和森,在12年前就已犧牲。

紀念 編輯

毛澤東在得知葛健豪逝世後,提寫了「老婦人,新婦道;兒英烈,女英雄」的輓聯[1]。1985年9月,雙峰縣人民政府為她立碑紀念,碑名由陳雲題寫,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題寫了讚辭。

葛健豪雖非中國共產黨黨員,但卻被列在《中共黨史人物傳》的第六卷中。

家庭 編輯

  • 丈夫蔡蓉峰
    • 大兒子,早夭
    • 二兒子蔡麓仙
    • 三兒子蔡和森,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中宣部第一任部長
      • 三兒媳向警予,中共第一位女性中央委員
    • 大女兒蔡慶熙
    • 二女兒,早夭
    • 三女兒蔡暢(蔡咸熙),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第一任主席
      • 三女婿李富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曾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佚名. 特稿:毛泽东挽革命母亲葛健豪. 紅色書畫. 北京: 中國紅色旅遊網. 2006年8月25日 [2010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