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寺 (朝陽區)

觀音寺,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吉市口七條3號,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現已無存。

簡介

編輯

《北京寺廟歷史資料》記載:觀音寺(官廟),位於「東郊吉市口七條十三號」,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七年五月」,屬「公建」。不動產有「土地二十六間半」。「為冬季粥廠占用」。法物有「佛偶像二十二位,神偶像四尊,禮器五件,法器兩件,供桌一張」,另外還有「石碑三座,槐樹兩棵」。北平市《1947年第二次寺廟總登記》中記載觀音寺由大興縣公產保管委員會管理。[1]

設在觀音寺的粥廠曾發揮很大作用。1918年、1919年兩年,朝陽門外觀音寺粥廠用米568.5石(1石相當於100升),領粥者共有38萬人次。[2]

觀音寺始建於明朝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曾經存有破舊大殿6間,西耳房2間,後來被朝外大街房管所使用。該寺的山門面闊2.8米,進深1.5米,正殿面闊14米,進深6米,高8米,東西配殿面闊11米。1984年3月,觀音寺被公布為北京市朝陽區文物暫保單位。1995年吉市口危房改造時,觀音寺被全部拆除。[3]

王世襄在《北京鴿哨》中回憶製作「鴻」字鴿哨的藝人吳子通時寫道:「『鴻』字姓吳名子通,生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體格魁梧,右額有疣隆起,一瞳微斜,哨口亦微斜如『惠』字。人或謂『「鴻」字目斜故哨剁』,實其手法使然,何關眸子!?子通為我制哨時已年近四旬,孑然一身,住朝陽門外吉市口七條觀音寺東廡。」[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北京市檔案館編,北京寺廟歷史資料,北京檔案出版社,1997年
  2. ^ 第二十四编 民政,北京朝阳,2009-11-09. [2014-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朝陽區文物概況材料,朝陽區文物管理所印製,1996年
  4. ^ 王世襄,北京鴿哨,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