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儀(?—?),籍貫湖南省宜章人,鄺埜之子,官戶部郎中,明朝政治人物

簡歷

編輯

景泰初年,贈鄺埜為少保,封其子鄺儀為主事,後升南京戶部河南司主事鄺儀為本部山東司郎中。[1][2][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明史·列傳第五十五》:鄺埜,字孟質,宜章人。永樂九年進士,授監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鈔法為豪民沮壞,帝遣埜廉視。眾謂將起大獄,埜執一二市豪歸。奏曰:「市人聞令震懼,鈔法通矣。」事遂已。倭犯遼東,戍守失律者百餘人,皆應死。命埜按問,具言可矜狀,帝為宥之。營造北京,執役者鉅萬,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十六年有言秦民群聚謀不軌者,擢埜陝西按察副使,敕以便宜調兵剿捕。埜白其誣,詔誅妄言者。宣德四年振關中饑。在陝久,刑政清簡。父憂服除,擢應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稅皆酌其平。正統元年進兵部右侍郎。明年,尚書王驥出督軍,埜獨任部事。時邊陲多警,將帥乏人,埜請令中外博舉謀略材武士,以備任使。六年,山東災。埜請寬民間孳牧馬賠償之令,以蘇其力。十年進尚書。舊例諸衛自百戶以下當代者,必就試京師,道遠無資者,終身不得代。埜請就令各都司試之,人以為便。瓦剌也先勢盛,埜請為備,又與廷臣議上方略,請增大同兵,擇智謀大臣巡視西北邊務。尋又請罷京營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備緩急。時不能用。也先入寇,王振主親征,不與外廷議可否。詔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邊將足制之。陛下為宗廟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聽。既扈駕出關,力請回鑾。振怒,令與戶部尚書王佐皆隨大營。埜墮馬幾殆,或勸留懷來城就醫。埜曰:「至尊在行,敢託疾自便乎?」車駕次宣府,朱勇敗沒。埜請疾驅入關,嚴兵為殿。不報。又詣行在申請。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為社稷生靈言,何懼?」振叱左右扶出。埜與佐對泣帳中。明日,師覆,埜死,年六十五。埜為人勤廉端謹,性至孝。父子輔為句容教官,教埜甚嚴。埜在陝久,思一見父,乃謀聘父為鄉試考官。父怒曰:「子居憲司,而父為考官,何以防閑?」馳書責之。埜又嘗寄父褐,復貽書責曰:「汝掌刑名,當洗冤釋滯,以無忝任使,何從得此褐,乃以汙我。」封還之。埜奉書跪誦,泣受教。景泰初,贈埜少保,官其子儀為主事。成化初,謚忠肅。
  2. ^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三百五十:○乙未升南京戶部河南司主事鄺儀為本部山東司郎中。
  3. ^ 《「盛德堂」: 崖州文化中心》:「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滄桑,目前的『盛德堂』已面目全非了,『盛德堂』只剩下幾片殘牆斷壁,兩堵破牆在荒草中頑強地支撐着10多平方米的小屋。難以想象的是,就這麼一間氏族宗祠自古以來名聞遐邇,從南宋到清末,為『盛德堂』題贈詩詞的就有40多人。這些人中有文人學士、有各朝官員,其中名聲顯著者如南宋的宰相趙鼎、樞密院編修胡銓,有元代四大文學家之一的范槨、著名詩人王仕熙,明代有大學士丘浚、戶部郎中鄺儀、海南名人王佐、欽差提督廣東按察司僉事趙瑤、清代有知州宋錦和嵇震等。進士出身的瓊州教授馮煒為裴氏『盛德堂』作《盛德堂記》,丘浚遠在北京為相,應裴氏之請為《裴氏族譜》作序。在崖州為官或視察巡按到崖州的官員無不到『盛德堂』去瞻仰『盛德堂』的盛德,可見『盛德堂』非同一般的地位!2005年,由兩位崖城人氏柯行廉、黎月光和全國優秀語文教師王集門先生編著的《崖州裴氏盛德堂詩鈔》和《水南村詩鈔》,『盛德堂』詩文內涵之豐富堪稱崖州文化一大奇觀,其被譽為海南古文化第一堂實在並不為過。」徐日霖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