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公主 (乙貳虎之妻)

陽平公主(?—?),北魏公主。

發現

編輯

2016年春季,大同北朝藝術博物館收購了兩塊乙弗乾歸的墓磚,墓磚長約29厘米,寬約15厘米,厚約5.2厘米。製作精良,文字稍多,陰文,魏書體。共收藏兩塊,文字排列不同,可分兩種,第一種共三處文字,分別見於一塊磚的正反面和上部側面。正面為「大代太和九年,歲在乙丑正月己巳朔,二日庚午,使持節東大將軍、秦州刺史、駙馬都尉、羽真、西平王乙弗乾」。反面為「歸元息(武)席坴(妻)陽平長公主阿若〔益得〕銘記。」此磚上部側面有一字「征」。應該是正面「東大將軍」前脫一「征」字,發現後,又補刻於上部磚側面;另一種磚銘見於另一塊磚的正反面,該磚上半部斷裂,魏書體,陰文,正面是「大代太和九年,歲在乙丑,正月己巳朔,二日庚,使持節、征東大將軍、秦州刺史、駙馬都尉、羽真、西平」反面是「王乙弗乾歸元息(昏)席妻陽平長公主阿若益〔得〕銘記」,兩磚內容對比,第二塊墓磚銘,在「庚」後缺一「午」字,顯然是漏刻。另外,該磚因破裂,沒有做磚銘拓片[1]

研究

編輯

名字

編輯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慶捷將陽平公主的名字釋為「阿若益得」[1],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考古系博士研究生劉永瑞贊同對「阿」和「若」的釋讀;對於「益」則存疑;「得」視其字形恐非。劉永瑞認為「阿若□□」其中文字或為陽平長公主鮮卑語名之漢語音譯[2]

身份

編輯

大同市博物館展陳研究部副主任白月指出,關於此墓磚主人,現可辨認「陽平長公主阿□□」字樣。《周書·宇文測傳》記載:「(宇文測)尚宣武女陽平公主,拜駙馬都尉。」這是史書僅見的關於北魏陽平公主的記載。但宣武帝元恪生於483 年,卒於515年,其女顯然與乙弗乾歸生活時代不符。而根據《魏書》的記載,乙弗乾歸「復尚恭宗女安樂公主」,該墓磚或為乙弗乾歸原配妻子之墓磚。北魏繼承戰國至漢以來以封地為封號的傳統,陽平長公主雖未見史書記載,但從其封號來看,長公主為皇姑、皇姊妹或皇女中的尊崇者,陽平為其封地[3][4]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考古系博士研究生劉永瑞指出,陽平長公主銘記磚透露了兩條學界未曾知曉的重要信息:乙貳虎是乾歸元息,貳虎尚陽平長公主。張慶捷和白月二位由於未能正確釋出和理解「元息」一詞的含義,未能正確釋出「貳」「虎」二字,均將陽平長公主誤解為乙乾歸之妻。劉永瑞認為,首先據銘記,貳虎尚陽平長公主,其應為帝婿;《乙弗玉墓誌》載乙海官駙馬都尉,北魏時期駙馬都尉為尚公主者本職或加官。其次,據銘記,貳虎為乾歸元息,這種身份一般情況會襲爵;《魏書》只言乙海「諡日孝」,《乙弗玉墓誌》載乙海為魏「西平孝公」,顯然乙海曾襲爵。乙海卒年四十一,經推算他應卒於太和(477—499年)末或宣武帝(499一515年)初,顯然活過了太和十六年(492年),該年正月開建五等,「制諸遠屬非太祖子孫及異姓為王,皆降為公」(《魏書·高祖紀下》)。乙海可能襲爵時由王降為公,也可能開建五等時降爵。另外,孝文帝為北魏王朝爭取正統地位而進行了重塑華夏傳統的文化建設,姓、名改制即其中一項重要內容。《魏書》中記載了較多的孝文帝賜名事例。從中可見,孝文帝一方面給代人賜以華夏式的名和字;另一方面給華夏士人賜名,以單名取代其原有的二名(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名)。「貳虎」與「海」的名稱差異,正與孝文帝太和後期的賜名現象相吻合。雖然「貳虎」之名與其曾祖「匹知」、祖「莫瑰」、父「乾歸」這樣的鮮卑語命名不同,似是漢語命名,但其名不雅。「海」作為單名,可能是孝文帝所賜。綜上,劉永瑞推測乙貳虎與《魏書》所載乙乾歸之子乙海為同一人[2]

劉永瑞認為,乙瑰尚太武帝女上谷公主,乙乾歸尚景穆帝女安樂公主,據該特定時期郡長公主的級別,乙貳虎妻陽平長公主應是帝女;再考慮其年齡,陽平長公主很可能是魏文成帝之女,也有可能是魏獻文帝之女。陽平長公主銘記磚所載太和九年(485年)正月初二的日期可能是陽平長公主卒日或葬日,乙海之子乙瑗天平元年(534年)卒,時年四十六,可知乙瑗生於489年,非陽平長公主所生[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張慶捷. 《北魏乙弗莫瓌父子墓砖铭跋》. 邯鄲文化網. 2023-08-11 [2024-04-18]. 
  2. ^ 2.0 2.1 2.2 劉永瑞, 《北魏乙弗贰虎妻阳平长公主铭记考》, 《大眾考古》 (第11期), 2023年, (第11期): 39–43 
  3. ^ 白月.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北魏乙弗氏文物研究》. 大同新聞網. 2021-08-11 [2024-04-27]. 
  4. ^ 白月, 《大同市博物馆藏北魏乙弗氏文物研究》, 《西部考古》 (第2期), 2021年, (第2期):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