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媒介理論家將佛洛依德學說和行為主義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宣傳理論,即魔彈理論。這種理論把媒介對人的刺激看做是魔彈打入大腦,能迅速的被受眾所接受,直接作用於受眾。也有媒介理論家將媒介內容比較針筒,將這種理論稱為皮下注射理論

是指大眾傳播力量大到令人驚駭,閱聽人很少在大眾社會中和其他人有社會接觸,並會極度仰賴來自大眾媒介的資訊。

產生

編輯

早期媒介理論家受行為主義影響,認為受眾的行為是獨立於意識的,他們放棄對心理活動的研究,只觀察環境的刺激和受眾具體的行為之間的聯繫。

佛洛依德將主導行動的人格分為自我本我超我三個部分,宣傳理論家借用這一理論,對媒介影響力做出了新的解釋:宣傳如果能喚起本我並刺激本我壓倒自我,那麼宣傳將會取得最好的社會效應。或者,如果一些宣傳手段能使超我把個體的人格推向本我的方向,那麼人們陰暗、原始的衝動將變得正常。

魔彈理論推斷了一些行為主義沒能充分證明的東西:外部刺激並非是客觀的,而是可以經過宣傳家們精心設計的,設計後的外部刺激能使所有受眾都按照宣傳家所期望的方式行事。比如把正面情緒與自己的國家聯繫在一起,把負面情緒與敵人聯繫在一起。結合佛洛依德的學說,宣傳家認為普通民眾不能抵抗這種力量的影響,因為普通民眾缺乏理性的自我調控能力,所以如果媒介形成的刺激和本我一起觸發行動,自我超我將無力阻攔。

因此20世紀初的人們相信控制媒體的人,就能有效控制大眾。

發展

編輯

1938年10月的「火星人入侵[1]事件,原本是一個萬聖節玩笑,但卻造成了數個城市的混亂。二戰時納粹所進行的宣傳,也為魔彈理論提供了很好的例證,魔彈理論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很快成為這一時期主流的傳播理論。

拉斯韋爾發展了這一理論,他本人反對魔彈理論中將宣傳過程簡單化的做法,認為宣傳不僅僅是通過媒介向受眾撒謊以達到控制的目的,而是宣傳家將自己的觀念和行為進行精心的謀劃後,再將其傳播出去,這是一個長期的計劃,受眾需要緩慢的準備過程,傳播者會耐心的引入新觀念和新意向加以培養,最終形成拉斯韋爾所說的主導或集體符號[1]。這一理論為宣傳預設了一個長期和複雜的條件作用過程,他認為一兩個極端分子發布的訊息不會造成重大影響。拉斯韋爾的理論否定了「大眾傳播直接作用於受眾」的說法,後來被稱為有限效果理論

魔彈理論實際也是在將大眾傳播對社會所造成的放大,大眾傳播的力量經過魔彈理論的修飾更被人們所畏懼,於是開始討論如何控制大眾媒體的問題。拉斯韋爾馬森特李普曼等都據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參考文獻

編輯
  • ^ 1.0 1.1 斯坦利·巴蘭.丹尼斯·達維斯/著;曹書樂/譯;《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第三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