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97(全名 Audio Codec '97)是Intel於1997年為個人電腦音頻編解碼器部分(Codec)制定的標準,由Intel Architecture Labs發表。該標準涉及聲卡主板調製解調器,標準規定了音頻系統必須達到的最低指標和上述設備之間的通信互連方式。

該標準涵蓋了以下兩種組件,以及連接兩種組件之間的 AC Link 數字協議:

  • AC'97 數字控制器(AC'97 digital controller,也稱 DC97),集成在芯片組的南橋部分
  • AC'97 音頻與調製解調編碼器(audio and modem codec),由多個供應商提供,其中包含 AC'97 架構的模擬部分。該芯片可位於獨立的PCI聲卡(一般會配套獨立的聲效處理芯片及DSP),也可集成於主板。

技術方面,AC97最低要求能夠對16bit或20bit,48KHz採樣率的立體聲輸入輸出信號進行編解碼,放音部分最高則支持96KHz採樣率的音頻,輸出信噪比要求達到最少90db。最高可支持6聲道。標準同時對於機箱前置音頻接口的接線方法進行定義。理論上說,達到這一標準的個人電腦可錄放CD機水平的音效。

AC97標準經過了4次修訂。最新的標準是2002年的AC97 2.3版本。修訂的內容主要針對擴展功能和主板兼容性。

AC97標準最終被Intel於2004年的「HD Audio總線」(High Definition Audio Bus)標準取代,該標準不提供對AC'97的向前兼容性,但HD Audio總線具有更高的指標並解決了AC97系統最受詬病的採樣率轉換(SRC)問題。

AC97的SRC問題

編輯

如上所述,AC97 CODEC解碼部分要求輸入CODEC的信號必須是16或20位的48KHz或96KHz信號。如果不是這樣採樣率的信號輸入,就強制將其轉換成48KHz輸出。AC97 CODEC基準頻率一般由一枚24MHz的晶振產生,所以原理上只能對整數倍頻(如12KHz, 32KHz)進行無損轉換,而非整數倍的轉換,只能採取估算截尾的方式,勢必減少精度,降低音質。這一過程被稱為「採樣率轉換」(Sample Rate Conversion,縮寫為SRC)。

48KHz的採樣標準是由DAT數字音頻磁帶(1987年)推出,之後一系列較新的數字音頻格式也採用此標準,包括當時非常時興的DVDDV錄像帶音頻部分(即MPEG-2標準)。然而,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業界絕大多數的音頻信號源和專業錄音室提供的(比如電腦遊戲配樂錄音)卻是更早期CD的數字音頻標準採用的44.1KHz採樣率,而AC97解碼器註定不能以整數倍轉換44.1KHz信號(包括其倍頻22.05KHz),由此所造成的音頻損失,導致重視音質用戶的不滿。於是一些廠家如Cirrus Logic在處理部分使用更複雜的算法,但只能減少音質損失的程度而不能消除,只能算是亡羊補牢之舉。總體上SRC問題被認為AC97一項根本性的技術缺陷。因此替代品HDAS則着重解決這一問題,新標準採用了雙晶振支持採樣率雙重標準。

AC97標準制定前的極少數PCI聲卡和相關CODEC則是以44.1KHz及其倍頻為解碼標準的,代表性的如Ensoniq(後被創新公司收購)於1996年上市的Audio PCI 1000/3000系列,這些舊規格聲卡至今仍受到一些小眾愛好者的追捧[1],雖然是在AC97標準制定之前發布,這一系列聲卡的音質規格實際上也完全能達到AC97音質標準。一些人[2]聲稱Ensoniq聲卡「完全沒有SRC問題」,其實也是不準確的,因為他們對48KHz音頻及其倍頻信號則會產生轉換損失。在HDAS標準制定之前也有少數的非AC97標準聲卡(多為音樂欣賞用高級民用品或專業品)已經在使用雙晶振方案,如2000年度Terratec公司的DMX 24/96。[3]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