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院外援華集團

中文中的「集團」兩個字其實是歷史的、意識形態的產物。 在英文原文中是沒有「集團」這個含義的,也沒有group這個詞的。 英文原本是: China Lobby。 意思就是在美國兩院外的大廳走廊里都是聚集着關心中國問題的各界人士,他們都在積極活動,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遊說來影響對於遠東中國的相關政策。

這裡描述只是借用大陸的中譯本的定義罷了。 根據[美]羅斯·Y·凱恩:《美國政治中的「院外援華集團」》書中的描述,在中華人民共和過建國之前,所謂「院外援華集團」是一股親蔣反共的勢力,它是由「國民黨官僚和美國夥伴組成的」。這些美國夥伴大多數是反共分子以及一些「不擇手段追求權力的政客」。早在四十年代初期,蔣介石集團為爭取美援,派宋子文赴美活動,用重金收羅了一些美國代理人;後來又有孔祥熙父子和宋美齡在美的活動,拉攏和收買商界、政界、軍界、宣傳界和宗教界的人士,這樣就逐漸形成了美國的「院外援華集團」。他們或奔走於美國政界,遊說於議會走廊,影響美國的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他們或活動於工商財貿新聞宣傳界,為蔣幫設在美國的各類機構辦事;他們一箭雙鵰,藉助於援蔣而又在美國政壇排斥略持開明見解的美國軍政人士。

而隨着歷史的發展,這個定義要重新敘述為: 在美國兩院外,能夠就有關中國問題進行討論、接觸、且在實際行動中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肯定的,正面的支持的軍政商以及媒體界等各界的人士。

返回 "院外援华集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