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星辰之嘆/Sandbox/38

洛陽古代官吏事約


北海王氏

編輯
  • 魏書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
  • 《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
  • 北齊書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三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武英殿本

  • 南史卷十六  列傳第六
  • 王琦墓誌考釋
  • 唐故監察御史贈尚書右僕射王公神道碑
  • 秦晉豫新出墓誌搜佚 唐故貝州歷亭縣令王府君墓志銘並序
  • 新出唐墓誌百種 唐故員外散騎常侍石州刺史饒安縣男王使君墓誌
  • 唐北海王氏長殤女墓志銘並序

父朝散大夫尚書戶部郎中彥威撰 殤女姓王氏,其先北海人也。曾祖暾,皇宣州宣城令。祖妣河東裴氏。祖倰,贈禮部尚書。祖妣江夏李氏,贈趙郡太夫人。予娶潁川韓氏,父衢,皇大理少卿。殤女,韓氏之長出也。生孩多疾,母自救藥。行年數歲,曾未免懷。及其長也,則聰明而柔順,慈惠而溫仁。居無慍辭,動有愉色。自元和之末,又纏疾疹,雖五藥所資,用無不至。而九藏之動,更失其和。母又抱持,飲食藥物,必呪而後與。心力俱盡,而竟至大漸。嗚呼哀哉!以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四日終於長興里衛氏之第,享年十六。遂以其月九日權窆於京兆府萬年縣之義善鄉構。於歲時未克歸祔於洛。嗚呼!伯道無嗣,予心所悲。東門不憂,我未能及。陵谷有變,刻石寄哀。嗚呼痛哉。銘曰:彭殤一時,夭壽難知。樹無靜風之望,父有哭子之悲。聖人忘情,最下不思。何獨攬於予懷,若鋒鋩之斷肌。幽明殊途,存歿長辭。百歲之後,黃泉爾期。 姨夫前容管招討巡官試右領軍衛胄曹參軍鄭紹方書

  • 公諱俊,字真長,其先葉黃帝。夫聖人之後,與庶姓不同,如河出崑崙,潛於厚地,焉振起,奮為洪瀾,環回自天,非眾川也。故自黃帝八代而生舜,武王克殷,求有媯之允滿封於陳,是為胡公。十三葉生完,自以公子,國難不得立,乃抱樂器奔齊,桓公以卿禮接之。下又十一葉和,以久為政,陰浹於人,遂有齊國,三代稱王。至建為秦所滅。項羽入秦,封建孫安為濟北王。漢興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為氏。安子涓,仕漢,為鎮東將軍、青州牧,封劇縣伯。自涓至彤,凡一十九代,兩漢公卿牧守如家牒然。十代祖猛,字景略,符秦尚書令,伉秦成霸業,與孔明佐蜀同功,故時人謂之王葛,史雲北海劇人,遂著為族望。九代祖休,儀曹尚書。八代祖鎮惡,佐命宋,長安擒姚宏。至北齊五代祖斤,七兵尚書,兄弟九人,時號王氏九龍,於齊史有傳。高祖ダ,字君粹,北齊著作郎、燕郡太守。曾祖敬忠,成州刺史。大父上客,高宗封岳,進士及第,歷侍御史主客兵部員外郎,累遷兵右金吾衛將軍冀州刺史靈州都督朔方道總管。見《職官儀》及衣(闕)。


  烈考瞰,宣州宣城縣令,贈工部郎中。娶河東裴氏,乃生僕射。季睦餘力,工為文。始以崇文生應深謀秘策,考入上第,拜監察御史。天之賦予,莫能兩大,既揚令名,而不以景福,享齡五十五。葬於河南府偃師縣亳邑鄉。後以子貴,累贈禮部尚書至右僕射。夫人江夏李氏焉。李門多奇才:父暄,起居舍人;暄子,門下侍郎平章事;高叔祖善,蘭台郎崇文館學士,注《文選》行於時;善子邕,北海郡太守,有重名,四方之士求為碑誌者傾天下。故夫人於盛宗禮范可法,累贈至江夏郡夫人。


  僕射有三子。長子早終。次子處元,少嬰沈恙,慕道士養生之術,高尚其趣,強仕而沒,積善不試,後來果大焉。季子彥威,字子美,始以五經登甲科,歷太常博士祠部員外郎,遷屯田郎中,轉戶部司封,並充禮儀使判官、宏文館學士、京兆少尹、諫議大夫、史館修撰。以直諫出為河南少尹,入為少府監司農卿,改淄青節度使,征拜戶部侍郎判度支。勢逼生患,出為衛尉,分司東都。尋起為陳許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充汴、宋、亳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北海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娶潁川韓氏,主客員外郎衢之女,國子祭酒楊頊之外孫。夫人有三弟,皆材,無子,早謝,已如禮葬於亳邑原。僕射厚德覆露之,尚書丕承之,以蚤孤,銳意向學。嘗閱《詩》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及學成,立遂為鴻儒,入用為能臣。參定儀制,財成經費。起書生,擁旌節。今又領全師鎮上游,握神符,垂三組,皆向時感發之所激也。志就而學成,名聞而身達。欲報無所,外榮中悲。人子之孝,在乎揚其先德以耀於遠,乃俾學古者書本系所自,且銘於龜趺螭首雲。銘曰: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聖人之後,必大而昌。由聖與賢,或為霸強。建不克嗣,濟北疏疆。齊人德之,其族稱王。佐於符秦,北海重光。僕射之生,負材而起。策於萬乘,擢為御史。同時條對,千目仰視。桂林一枝,拾芥相似。名動海內,夫豈不偉。種德而牙,乃生令子。出入鼎貴,理財統師。流根之澤,密印累累。峻其追崇,幽顯有輝。孝嗣之志,歉然弗怡。春露秋霜,感傷履之。時久能慕,祿豐益悲。明發不寐,永懷孝思。攄之無窮,曷若豐碑。景亳之原,佳城在斯。乃金石刻,揭於道陲。松耶柏耶,有洛之湄。過者必下,來觀信辭。

廣平宋氏

編輯
  • 魏書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 魏書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 魏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北齊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 北史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 唐故邢州任縣主簿 王君夫人宋氏(尼子)之墓志銘並序
  • 洛陽流散唐代墓誌 唐故通川郡東鄉縣丞宋君墓誌


夫人諱尼子,字尼子,廣平人也。曾祖欽道,齊黃門侍郎;祖萬壽,唐侍御史;父正名,唐雍州始平縣尉。夫人則君之第二女也。以天授二年閏五月廿一日,卒於利仁坊之私第,春秋六十四。以大周長壽二年二月十二日,葬於洛陽之北邙去夫塋五十步,志也。

  • 唐故前薊州刺史幽州節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侍御史上柱國宋府君(再初)夫人合袝墓志銘並序

府君諱再初,字居安,廣平郡人也。列相璟即府君之九代祖也。大父皛(xiao),守景州刺史;列考迪,守德州刺史;以大中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歸全於薊縣界燕都坊之私第。休明之代,八十有二。夫人蔡氏,今夫人清河張氏。有子四人,長曰可謀,遷授陽魯塘都巡倉碾河堰判官,娶孫氏;次子可繼,娶孫氏;次子可嗣,見盧龍節度衙前兵馬使,娶趙氏;小子可存,(糹毚)及七齡,授薊州參軍,娶祖氏,女五人,長廿二娘,適瀛州司兵參軍李式,次廿三娘,適高文直,次廿四娘,適蔡公文,早謝,次廿五娘,適徐行約;小廿七娘,適節度衙前虞侯李景實。即以十三年正月十五日,歸窆(bian)於幽都縣界禮賢鄉龍道村,袝蔡夫人之塋也。

  • 大周將仕郎宋氏(智亮)墓誌並序

君諱智亮,字博,廣平曲周人也。爰自玄鳥降靈,白馬供職。遊燕則氣高悲筑,佐漢則威動鳴琴。厥後蕃昌,代有英哲。曾祖康,隋洛陽令。天假公明之年,教清衢路;人懼董宣之法,政肅都輦。祖哲,隋太常卿。伯尼絕典,郁其載興;稷嗣令儀,繁然具舉。父斌,唐安邑令。道尊刑簡,下不忍欺,老安少懷,歿有遺愛。君含則誕秀,握文杰出。伍美成德,參英在躬。敬業尊師,披青箱而問學,安恆樂道,踐素履而居貞。鄉曲是崇,公府交辟。玄纁束帛,嘉命賁於丘園;青蒲拾紫,昌言薦於庭闕。年叄拾玖,明經擢第,拜將仕郎。嗟乎!天昧助順,神爽與直。殲此明德,寘於脩夜。春秋伍拾有叄,如意元年柒月拾捌日,卒於澠池千秋里之第。喝呼哀哉!夫人東海徐氏。榮茗芳蕣,籍慶高門。和鳳乘龍,宜家令族,柔明婉淑,譽滿伍宗。敬義直方,行高千古。翰林雙羽,始嘆偏棲;劍水雙鱗,俄悲偕沒。春秋肆拾有伍,天冊萬歲元年拾月捌日,終於澠池千秋里之第。嗚呼哀哉! 粵以萬歲通天元年歲次景申伍月辛丑朔貳拾陸日景寅甲時,合葬於洛陽縣平陰鄉之原,禮也。子令忠等


  • 大唐故徵士廣平宋君(祜)墓志銘並序

  君諱祜,廣平人也,昔者睢陽建國,宣平受士。諸侯入覲,禮盛於賓周;司空下堂,義孚於辭漢。傳稱:百祿是荷。豈斯之謂乎?曾祖虔,隋萊州司功參軍事。祖公弼。皇朝蒲州長史、渠蔚二州刺史。父大師,洛州司法參軍事、密縣令。或任政以居,或循條而理。絳襜纔撫,則風謁自洽;銅章且蒞,而恩化大行。君即密令府君之第五子也。

  • 宋若昭墓誌
  • 隋故齊州章丘縣尉宋君(叔)墓志銘
  • 大唐故宋府君墓志銘
  • 大唐故處士宋府君(越)墓志銘並序

君諱越字知命廣平人也漢大將軍昌之後原夫錫壤開封肇基遙棛承家唘氏卒着華宗若乃振玉鏘金光槐?耀棘歷選前紀何代無人者哉曾祖珎齊鎮東將軍光祿大夫祖靜隋梁郡丞父康隋并州晉陽縣令

  • 大唐故沙州敦煌縣令宋君墓志銘
  • 大隋持/節上開府/潞州刺史/宜遷公銘

大隋持節上開府幽州總管潞州諸軍事潞州刺史宜遷縣開國公宋使君之墓志銘 公諱忻,字智和,西河人也,宋微子之後。若乃沖天擇木,孔父所以稱仁;高步西河,懷王於焉祚土。/司徒鳴玉於漢朝,侍中珥貂於晉室,莫不振彼清風,垂茲令范,備乎史冊,不復詳焉。祖漢,識度/凝明,雄姿穎拔,孝成至行,義盡弼諧。為冠軍將軍、中散大夫、桑乾郡太守,贈浙州刺史。九江猛獸,感/惠政而歸山;合蒲明珠,驗清平而返水。父果,公子公孫,英風自遠,允文允武,器業已深。任平東將/軍、左銀青光祿、河州刺史

世子右親衛帥都督敬等著孝於家

  • 大唐故嘉山府果毅廣平宋府君(文博)墓志銘並序

府君諱、字文博,廣平郡人。昔玄鳥降而生商,白馬朝而封宋。厥有斯氏,源流派分。府君幼挺貞和,識兼仁勇。宅山東之奧壤,稟河朔之至精。克義於家,克忠於國。祖延期,隋銀青光祿大夫、齊兗深相四州刺史。父志玄,唐朝請大夫、口州薊縣令。並深仁厚德,紫綬金口。府君唐授游口將軍、右衛嘉山府果毅。臂弓懸月,口劍凝霜。口口口口口七擒口口口龍韜莫測,立三捷之奇功。口口口口夫人清河口氏。華宗淑德,早歲待年。行懋蘋口,功口紃組。口眉口首,貌比齊姜。嫠處撫孤,志方孟母,口以壽終。口子旻,襁褓而孤,卌而卒。長子宣德郎、行口黃縣尉、上柱國衍,次子吏部選衎。業孝孫志重,尊祖義深

  • 大唐故宋府君(德方)墓志銘並序

君諱德方,字知久,廣平人也。祖均,隋任江州刺史、尋陽郡公。父利,唐任秦州府長史。君恭敬廉讓,疏通穎晤。好西園之命友,愛東閤之延賓。絲竹每目流音,絃歌匪無盛烈。卓卓如鶴,皎皎如霜。而石火不留,百年之暉無幾;隙駒迅影,千月之壽不停。當年六十有二,溘悲朝露,遽痛幽泉。咸亨六年五月廿九日,寢疾殞於廣陵郡也。夫人河南元氏,夕娥流彩,曉舜敷榮。甫自妍笲,作嬪君子。既洽芝蘭之契,自和琴瑟之音。如賓之禮既敷,供饁之規無爽。所冀松鶴連鳴,響崗巒而有譽,豈謂劍龍雙沒,遊逝水而無歸。嗚呼哀哉!春秋六十有六,既嬰沉瘵,抱疾綿痾,非李柱之明醫,乏劉安之雅療。以神龍三年七月廿日,逝於子任所饒州鄱陽縣也。今以景雲二年 五月十五日,合葬於洛州河南縣龍門鄉之禮也。青烏啟墓,玄燕填塋,風悽壠月,露泣荒坰。第三子前饒州鄱陽縣尉元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