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星辰之嘆/Sandbox/44

博陵大房

編輯

魏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北史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

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匯編 下 故京兆府鄠縣崔府君(璬)及王夫人上意墓誌銘 玄暐——璬——宰之 洛陽新獲七朝墓誌 大唐故涼王府倉曹崔府君墓誌

君昭——玄亮——訓 魏州莘縣令 ——知之(674-731)

魏故鎮遠將軍崔府君墓志銘並序 君諱景播,字叔稷,博陵安平人。世弘德素,家傳青紫,乃號文宗,欎為冠族。纓冕從斯不替,髦彥於此□群。君含璋載育,伐柯程象,和而能敕,博而靡雜。合異離堅,早流拔群之譽;敦詩悅禮,幼擅鄉曲之談。日下之目斯闡,關中之氣以樹。加以推厚居薄,行□閨門,先人後己,信彰儕類,於時先達,咸以遠大相許。釋褐太尉行參軍,尋轉司空城局。君歷試有稱,仍遷鎮遠將軍。庶天道輔仁,克終介祉,跖閶闔以軒翥,摶羊角而上征。登此遠年,窮斯大寶。而風燭靡留,奄從物化,春秋三十二。興和三年歲次親(辛)酉五月丙子朔七日壬午卒於親賢鄉宜昌里。粵以武定元年歲次癸亥十月戊午朔三日庚申在遷袝先塋。乃作銘曰: 猗歟太師,遂表東服,衣纓有序,是為世祿。青組連暉,朱軒並轂。藹藹徐州,愔愔巨鹿。通川淼淼,峻岳峨峨。篤生明哲,餘慶實多。妙茲書劍,窮此琢磨。仍贊台鉉,鼎實斯和。交臂已失,藏舟匪固。方次桑野,奄隨朝露。寂寂金烏,幽幽象樹。衡山或虧,芳猷彌布。曾祖綽,中書博士,輔國將軍,平原太守。祖超,淮南王,中兵參軍,雍州長史。父元徽,巨鹿太守,冀州司馬。

唐故太僕少卿崔公墓銘並序 弟朝議郎前使持節曹州諸軍事前守曹州刺史柱國賜緋魚袋 撰 嗚呼!筋骸癰口口痛,藥可以療;恩愛斷割之苦,術不能追。由口口中,驚狂不自勝忍。孤苦深蒼天!枉苦深蒼天! 公諱礎,字承之,博陵安平人也。曾王父尊諱渙,皇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父尊諱縱,皇太常卿。烈考尊諱元方,皇口州刺史,由公之位,追贈秘書監。公禮樂奉身,清貞稟性。持口口之行,家以之肥;韞夷口口操,人不可見。無宗從遠近之別,皆骨肉也;處兄姊弟妹之愛,猶肝心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年泣血,服手足之喪,而一慟絕氣。不苟得,不輕進,不犯非義,不交非類。劍口口口口口口并日而食,不改其樂。手不釋卷,而晦以知書,智無不通,未嘗臧否。中外吉凶之口口口口則親交饑寒之苦,皆就仰給,莫不曲中規矩,共同有無也。六經子史之要,自抄者九十怗,陰陽占卜之書,獨校者四十卷。一生處身,百行無玷。命不我與,位不稱才,孤苦蒼天。年十四,以國子明經登高第,調授右內率府胄曹參軍,制以五代祖博陵王戡剪之功,追揚勛烈,授國子監廣文助教,次任京兆府長安縣主簿。既以才聞,為人屈跡,授監察御史,知戶部江淮分巡事。故相國范陽公之總邦計也,熟之以親舊,得之以婚姻。深重器能,厚加禮躬,奏殿中侍御史,充度支推官。才力既宣,問譽益著,特以儒學任秘書丞。范陽公讓罷相印,鎮臨武昌。幕府初開,幄辟猶重,奏公祠部郎中、兼侍御史,賜緋魚袋,為團練判官。范陽公簡在帝心,望隆注口,改授龍節,不移將壇,將歸鳳池,尤峻賓榻,以公為節度判官,尋以府變退居洛京。深魚鳥之痛,絕爵祿之望,素履轉高,清音彌暢,徵拜太僕少卿。名未副實,用不遇時。尚屈宏才,奄從隱化。以大中十一年正月十一日薨於東都敦行里之舊宅,享年六十九。枉苦深蒼天!冤苦深蒼天!越以來年二月廿一日歸附於河南府河南縣金谷鄉尹村,從遺命之不敢離祖考也。 夫人范陽盧氏,先公十三年而終,父伯卿以殿中侍御史知鹽鐵、鹽城監。婚姻之盛,鼎甲其門。內外之美,備於盧夫人之舊誌。二子:曰襲兒,曰小襲,皆在襁褓,早從夭喪,崔氏之衰,兆自此矣。孤苦蒼天,養之子曰濬,前京兆府昭應縣尉。別女曰阿吳,別字曰石堡,皆稟慧晤之性,已有老成之姿。痛其既孤,不及嚴訓,冤苦深蒼天!九歲失怙,恃仁兄長養之,饑寒撫視之慈,如春之煦物也;禮法言行之誨,如夏之長物也。擇交友,通人事,如秋之成物也;朂就鄉薦,勵登宦途,如冬之備物也。有天地之恩,惠手足之保愛,一朝奪去,號痛何追。冤苦深蒼天!枉苦深蒼天!情理荒亂,追思不備。寫於貞石,恭存萬一。銘曰: 海以泒深,山由塵積。口望之崇,增修之德。赫赫我祖,繩繩其位。公侯將相, 更盛迭貴。六世顯昌,四代丞郎。兩居鈞軸,再傳紀綱。武氏之亂,國祚惟危。 復帝明辟,惟口口持。位因忠顯,家以孝傳。世代相承,道義不僭。厥有令人, 嗣其餘慶。如玉口口,如繩之正。孝慈其行,友愛其仁。蘭薰其道,芝瑞其身。 兄姊弟妹,口口口口。四皆早世,兩相愛育。夭何不仁,令我孤存。肝心自爛, 號叫誰聞。口口口口。泉路萬里。追恨之痛,觸目而起。邙山之陽,接畛連崗。 口口其口,口口口藏。祖宗是宅,孫子攸歸。神明會集,幽歡有輝。仁兄之靈。 嗣子登仕郎前守京兆府昭應縣尉濬書


大周故朝散大夫行台州寧海縣令崔君墓志銘並序 長瑜——子信——少重——義起——安敬——翁慶 徐公妻崔蘊才墓誌 志溫 試太常丞——蘊才


唐故晉州司士崔府君墓誌並序 公諱行首,博陵安平人也。曾祖習,後魏中書侍郎、青並二州刺史。大父恃業(叔業),北齊中山郡守。父懷信,隨義州殷城縣令。一門傳慶,三代居榮。邁樹仁,聲芳未泯。公即殷城府君第二子也,爰自幼年,逯於成立。夷雅植性,孝友因心。皇朝秀才,拜晉州司士參軍,以永徽元年七月六日遘疾終於家,春秋六十一。夫人天水彭氏,父處信,皇朝濟陽令,貞觀十八年三月一日終。嗣孫暉慶拊躬永慕,瞻顧靡及,爰因龜兆,式祔幽靈。以大唐開元十七年歲次己巳二月壬戌朔廿三日甲申,同遷厝於河南府偃師縣之北原。紀茲琬琰,乃為銘曰: 列山寶胤,姜水靈源。勛稱誓輔,胄號高門。辭曹雅暈,尅嗣家聲。道能自固,宦不希榮。龜謀既啟,鳥隧將遷。大河飛旐,中嶽開埏。溫溫淑儷,荒墳次列。敬遵成寢,永惟同穴。松塋郁立,爰是孝孫。天長地久,庶此恆存。


京兆王氏

編輯
王俱
武都郡公
王琳
南浦文侯
王質
臨漳郡侯
王約
義綏縣公
王鑠
壽光元公
王弘
王武安王遐王仲姿
壽光縣公
王季卿
王客卿王仲卿樂平縣男
王德真
王玄德
王積善樂平縣侯
王泰
清源縣開國男
王九言
王九成王九思
賀蘭希莊王靈曜王景倩

大周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義綏公王使君之墓誌 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 王泰墓誌 唐《王九言墓誌》考述

王昌父子墓誌與北周京兆王氏


王茂墓誌

安定張氏

編輯
張烈
張溫
涼武王
張軌
張肅
涼明王
張寔
涼成王
張茂
涼文王
張駿
涼威王
張祚
涼桓王
張重華
西平悼公
張天錫
張泰和金澤侯
張庭堅
西平哀公
張曜靈
涼沖王
張玄靚
高昌公
張大懷
張大豫

安定張氏 子孫繁茂,分為四祖,君即東祖大懷之後 新見韋述撰唐代張子漸墓誌考釋 曾祖張雋 隋靈泉伯 父知仁 張子漸

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 張直墓誌 十三代祖 張軌 祖張洛 北周西郡恭公 父張達 唐西郡公 張直 西郡公 子西郡公羅漢、仁德、積善、仁爽、仁感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