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Fz20181223/個人RDT編寫偏好

此頁面用於描述User:Fz20181223編寫鐵路系統標示(下文簡稱RDT)時的格式偏好。該頁面內容不具有普遍性,更不應視為編寫RDT的強制性原則。同時,User:Fz20181223也不保證一定會按照本頁面內容執行RDT相關編輯操作。本頁面所有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

由於User:Fz20181223主要對城市軌道交通RDT進行編輯,故本頁論述內容僅針對城市軌道交通RDT,不適用於國鐵及其他形式的RDT。

若此頁面描述內容與維基百科相關論述文件衝突,請以後者為準,並請立即聯繫User:Fz20181223對此頁面進行相關修正。由於User:Fz20181223水平有限,本頁面中的錯誤也歡迎指出。

收錄範圍

編輯
  • 每條線路僅記錄運營中和在建的部分。在終點站處使用標識盡頭的圖標(詞根:ENDE)及箭頭(詞根:CONT)提及「穩定」的規劃並說明,不寫入「不穩定」的規劃。
    • 一般情況下,此處「穩定」指代有來源可以說明線路走向信息,或可以極易推理出線路走向(一般此類線路特別短,如南京地鐵2-9接駁線)。不符合該要求則被稱為「不穩定」。一般情況下User:Fz20181223認為近期規劃大部分都能被認為是「穩定」的,而遠期規劃大部分都能被認為是「不穩定」的。界限具體由User:Fz20181223把控。
  • 換乘站換乘的線路收錄範圍可以參考上一條。如沒有符合收錄範圍的換乘線路,即使該站可能是換乘站,也當做普通站處理。但如遇到有規劃聯絡線,一般無視上述規則,選擇收錄。
  • 距離線路較近的國鐵線路,走向垂直水體可供收錄。若線路與國鐵線路走向高度重合,則在RDT最下方使用腳註說明。
  • 高速公路等上述未提到的信息暫沒有收錄範圍限制,目前既有的信息不回主動刪去,也不會主動添加新的信息。

如:在南京地鐵RDT/3中,秣周東路——秣陵街道區間應被收錄,因為此區間已投入建設;而林場——南京北站則不應被收錄,因為對應區間的規劃尚未最終確認。上跨柳州東路——上元門區間的長江應被收錄;而沿浮橋——雞鳴寺區間平行布置的珍珠河則不應被收錄。

書寫規範

編輯
  • 不要出現只有表示軌道的一行,除非防止文字欄中使用BSsplit模板分隔換乘線路終點站的小字過於密集。(即,每一行存在都應該有其獨一無二的用處)
  • 對於換乘站,若兩線路站廳距離較近且走向趨於垂直(一般認定為兩線走向抽象為直線後形成的夾角中小的那個大於45度),則使用十字換乘圖標展示。
  • 對於一個站點圖標塊無法展示完全的車站才使用HUB模塊。
    • 此處站點圖標塊除了單個圖標外還可以代指同台換乘圖標或者大圖標。
  • 對於未開通的線路,描述該線路的文字區域及該線路的標識均淡化(具體為使用dim模板)。
  • 對於同台換乘,若同台換乘的兩條線中,其中一條線全程只與另一條線的單向相交(含拉出支線),則按照實際相對位置排列且線路不得交叉。(即,不要刻意製造立交點)

壓縮規範

編輯

若RDT模板寬度過大,以至於影響實際插入時展開後信息框大小,則應該考慮壓縮RDT模板寬度。目前User:Fz20181223常用的壓縮方式有以下幾種:

  • 使每一行兩端不同時擁有「\」符號,否則可以在兩端刪去相同數量的該符號直至一邊沒有。
  • 部分寬度過大的部分可以考慮居中處理,不要將寬度過大的部分為了迎合描述線路的位置而置於邊上。
  • 對於過長的附近線路信息,考慮使用BSsplit模板展示站點信息。若連續多行使用該模板,可以考慮相鄰兩兩在中間多隔一行。

示例

編輯

(待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