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Hanzo.W/1934年德國全民公投

印有競選口號「支持元首!」的橫幅。

1934年8月19日[1],在前任總統保羅·馮·興登堡去世後的第17天,德國舉行了合併總統總理的全民公投。德國領導層試圖給予阿道夫希特勒他所追求的強權。這次全民公投的選民收到了大範圍、大規模的恐嚇,而希特勒則以公投中大量的贊成票作為民眾支持他成為德國元首的證據。實際上,希特勒在馮·興登堡去世後立刻獲得了這些職位和權利,並利用全民公投來使他的行為合法化。因此他也獲得了Führer und Reichskanzler(元首和總理)的頭銜

背景

編輯

8月1日,隨着興登堡的死亡逐漸逼近,帝國議會通過了德意志帝國國家元首法。該法律合併了國家元首(總統)和政府首腦(總理)這兩個職位。在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武裝部隊總司令維爾納·馮·勃洛姆堡命令所有威瑪防衛軍部隊宣讀希特勒誓詞來向元首起誓。

當興登堡總統在五月口述他的遺囑時,他聲明他的「臨終遺願」是希望希特勒能夠恢復霍亨索倫王朝君主制。興登堡的兒子奧斯卡·馮·興登堡將這封遺囑交給了副總理弗朗茨·馮·帕彭,後者在8月14日轉交給了希特勒。8月15日,希特勒將遺囑公開,帶沒有提及興登堡的「臨終遺願」。

全民公投的實施

編輯
 
8月1日提出的德意志帝國國家元首法。

全民公投提出了如下的問題:

帝國總統的職位將和總理大臣的職位合併。因此,所有帝國總統之前的職權都將移交給帝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他本人將指定他的接班人。那麼身為德意志男性或女性的你會同意該法律帶來的這些變革嗎?

政府利用大規模的恐嚇和作弊行為來獲得大量的贊成票。這些措施包括在投票站駐紮衝鋒隊成員以及派遣帝國衝鋒隊強迫俱樂部和社團前往投票站並公開投票。某些地區的投票站被移除或在入口處懸掛印有「只有叛徒進入這裡」的條幅來阻止不記名投票。此外,許多選票被預先填寫為贊成票,廢票也經常作為贊成票統計,而且很多反對票也被記為支持票。在這種程度的偽造下,某些地區的選票數量甚至大於該地區可以參加投票的選民數量。

另一方面,納粹沒有阻止在有大量猶太人、波蘭人或其它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出現大量的反對票或廢票的情況納入統計。和1933年11月的情況相類似,納粹領導層認為這些地區所產生的預料之中的不利結果將作為這些地區不忠於帝國的證據。這是在被紐倫堡法案剝奪公民權之前猶太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被允許參加的最後一次全國性投票。

1933年漢堡相對微弱的支持使得希特勒宣布在1934年8月17日全國放假以便他能夠直接向430萬台已註冊的收音機前的德國人民發表講話。

結果

編輯

對合併總統和總理的支持在東普魯士最為明顯,根據官方統計有96%的人投出了支持票。城市地區的支持率最低,其中漢堡支持率尤其低,只有不到80%的人投出了支持票(20.4%的反對票)。在亞琛,有18.6%的反對票。在柏林,有18.5%的反對票而且每個區塊的反對票比例都超過了10%。在威丁的前共產主義據點有19.7%的反對票。來自政府的恐嚇影響了支持票的比例。對於政府的整體支持率低於1933年11月12日的全民公投。在1933年的全民公投有89.9%的支持票,而1934年的公投只有84.3%的支持票。但是地域差異卻和1933年的公投類似。

部分納粹領導層對公投的結果感到失望。比如說,約瑟夫·戈培爾認為這次公投是個失敗,他在日記中寫道:「最初的結果非常糟糕。之後情況才有所好轉。最終由超過3800萬人支持元首。我本以為會有更多人。天主教徒辜負了羅森伯格!」然而歷史學家伊恩·克肖不僅對公投過程中政府的操控做出了解釋,他還評論這個結果「反映了希特勒受到了有着滿腔熱血的大部分德國人民的支持。」

選擇 數量
%
支持票 38,394,848 88.1
反對票 4,300,370 9.9
無效票/空白票 873,668 2.0
總計 43,568,886 100
已註冊選民/投票人數 45,552,059 95.7
來源: Nohlen & Stöver

參考文獻

編輯
  1. ^ D. Nohlen and P. Stöver (2010), Elections in Europe: A Data Handbook, p. 762, ISBN 978-3-8329-5609-7.

[[Category:1934年8月]]